第47章 鸡笼寨(中)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7章 鸡笼寨(中)

 

日头高了,韩得福还在田地里忙活。哪怕己经是深秋,鸡笼寨的天气依然不见冷。

韩得福家分了二十亩地和三十亩的林山。二十亩的地,大都是生地,只有两亩多地种了稻谷,还有三亩地种了甘蔗,拢共一亩地上种了玉米、大豆、番薯这些。

剩下的十几亩都还没开垦,只是把上面的树木、竹林和灌木砍掉,过了火而己。

林地那边也开垦出一片地,不到两亩地,胡乱种了龙眼、荔枝、柑橘那些水果,树苗是去年刚刚种下去,还没有到收获到时候。

韩得福赤着膀子,肩头搭块浸透汗的粗麻巾,握着锄头的手掌磨出的血泡又被咸涩汗水蛰得发疼。

他身后是新垦的良田,土块里还嵌着未除尽的野竹根,每刨开一垄都要拼上全身力气。

“阿郎!水来了!”妻子刘彩姑踮着沾满泥的脚丫,拎着陶瓮在田埂上摇晃。瓮里的水晃出一些,在泥地上洇出深色痕迹。

韩得福首起腰时,后腰传来针扎般的钝痛,自从半月前开垦这片生田,他夜里总要贴着艾草膏药才能入眠。

见妻子把午餐和水带来了,两人在地头的一棵榕树下坐下来,吃个饭的时候,顺便休息一下。

“唉,要是满丫能帮忙送下饭,你就可以帮忙做点活,我就不会这么累了。”韩得福捶着自己的腰,抱怨道。

刘彩姑跟着说道:“就是说呀,阿财去读点书就好了,满丫她一个女娃娃去读什么书嘛,再过几年就嫁人了,读书有嘛个用呀!”

韩得福他们家搬到鸡笼寨安家,衙门一下子给他们家分了五十亩地田地山林,这在闽南老家可是不敢想的,这可把他家给高兴坏了。

那些田地虽然是生地,他本来打算好好开垦出来,种上稻谷和玉米这些粮食,再种些甘蔗,不出几年,那日子可就好过了。

可衙门有人来通知,所有小孩都得去小学堂读书。自家的大女儿韩满丫九岁,儿子韩有财七岁,都是适龄儿童。

本来满丫己经能帮忙干点家务了,那妻子刘彩姑就能跟自己一起干活了。可衙门的人说了,要是不让女娃去读书,那他们家的田地就得被收回去十亩。

把土地看得比命还要紧的韩得福,哪里能接受天地被收回去,只好让满丫也和儿子阿财一起去上学。不过,平日里夫妻俩的抱怨是少不了的。

远处传来牛车轱辘声,是老乡的阿旺运来了沤熟的海草肥。这是前段时间几个人一起去海边捞海草沤的肥料,今日阿旺把它运回来了。鸡笼寨的日头毒,作物长得快,每隔旬日便要追肥。

韩得福抹了把脸,混着汗珠的泥浆在皮肤上划出深痕,看样子又没得休息了,他只得扛起锄头往田垄走去,刘彩姑收拾了碗筷,也拿起一把锄头去帮丈夫干活。

蝉鸣震得耳膜发疼,他们却盼着这燥热的天气能再久些,只有晒透了地,来年的甘蔗才能长得比人还高。

韩得福还在忙活,突然眼角瞥到里长向他们急切的招手。里长旁边是一辆从没有见过的漂亮马车,还有身着铠甲,骑着大马的兵士守卫在旁边。

看到这个场景,老实巴交的韩得福和他媳妇,阿旺,及田间干活的其他农夫紧张地手脚发抖,连跑带爬的走到路边。还没等里长说话,他们就赶紧跪在地上,不住的磕头。

只见马车上走下来一个年轻得过分的贵人,嘴上说着什么话,可韩得福他们哪听得懂,还是里长给他们用闽南话翻译,“殿,殿下让你们都站起来,不用跪着了。”

韩得福有些懵,不知道里长让他们站起来是什么意思。以前在老家的时候,见到官家都是要跪着的,你要是不跪的话,官家可是要用鞭子来抽的。

看到大家还愣神,里长急切的说,“快点,快点起来,不然殿下该不高兴了。”

无奈的众人才敢战战兢兢的站起来,只听见贵人对着韩有福问了一些话,里长充当翻译。

“殿下问你们都是从何处移民过来的?”

“啥?”韩得福听不懂这么深奥的话。

里长气急,不住使眼色道:“殿下刚才问你们话,你们老家在哪里?”

“我们老家在泉州府。”

贵人点点头,泉州在后世可是经济发展不错的地方,也是著名的侨乡。可也说明了现在这时候,那边的生活可不太富裕,不然何至于背井离乡出海讨生活。

“来这鸡笼寨多久了?”

“我们去年夏天过来的,听人说这边有分田地,就过来了。”

“几家分了多少田地?”

“有二十亩的田地和三十亩的林地。”

“哦,那你家中有几口人?”

“有我老娘,我两口子和一儿一女。”

朱老二听说他家有子女,又问道:“家中子女可曾读书?”

一听到这个,韩得福气打不出一处来,一条筋的他看朱老二和气,一肚子的火让他忍不住抱怨道:“贵人,小人可想不通了,为什么女子要上学啊?我家满丫都己经九岁了,能帮家里干活了,现在她去读书,家里的活可就我两口子再做了。”

里长看到韩得福发浑,吓了一跳,他怎么敢顶撞殿下。里长气的想去踹韩得福,朱老二摇摇手,不以为意。

“老乡,农活辛苦不辛苦?”

韩得福一愣,风吹日晒,没日没夜的,咋不辛苦呢,猛的点点头。

朱老二来了谈性,索性和这些百姓说说话,“那你想让你家女子,以后也跟你这样辛苦吗?”

“种田哪有不辛苦的。”韩得福不解的问。

“咱们要是进了厂,就不要晒日头,而且作坊每个月薪酬都有一两块银元,可不比种田舒服一些!可以后要进作坊,不得读些书啊。以后女子和男子一样,都得要读书识字,才能进作坊呢。”

韩得福想了一会,反问道:“大家都进作坊了,那谁来种地?不得饿肚子啊。”

朱老二被问得一愣,这个农夫脑子很活跃啊,自己差点被问倒了。看到朱老二似乎接不上话了,跟随在旁边的沈榜、钱耀光捏了一把汗,心里暗骂这个农夫胆子也太大了。

“哈哈,老乡,你可就想差了。我知道一个铁锅多少钱?一石大米卖多少钱?”

韩得福刚好买了铁锅,知道价格,“我家买过一个,要三百五十文,可贵了!在我老家,一个铁锅才一百五。卖一石大米也才二百六。”

看着韩得福一副肉痛得模样,众人哈哈大笑。朱老二忍住笑,慢慢跟他解释,“你可知道,同样一个铁锅,卖到东瀛可要一千文,咱们卖到南洋诸国的铁锅,一个卖一千三百。你说,咱们一个铁锅可以换回多少大米?”

韩得福算数不好,答不上来,可天生就一根筋的他还是不服气,“他们干嘛要买我们的铁锅,自己不会生产吗?”

这下子不但是沈榜、朱弘德他们,连朱老二都忍不住笑出来。

边笑还边和他说:“他们可造不出铁锅来,咱们也不让他们造!老乡,你尽管放心,读了书以后,总比没读书生活轻松一些。你就这几年辛苦些,等你家孩子读书出来,以后日子就好过了。”

……

等朱老二和随从离开,韩得福他们还在原处不敢离开。在场的众人,都得到一匹棉布的赏赐,韩得福还额外赏了十块大洋。

他们怀抱着棉布,遥望朱老二离去的方向,心中激动,尊贵的殿下可是和他们亲自说过话的。原本对女子去读书还有抱怨,现在再也不敢有怨言。

日头依旧高悬,可众人心里和吃了蜜一般甜。就像殿下所说的,以后的日子会更好的。


    (http://www.quwenw.com/book/IAFHFA-28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