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溶洞的回响与炉边的“脉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8章 溶洞的回响与炉边的“脉动”

 

西南溶洞深处,那如同毒刺般尖锐的能量峰值,如同黑暗中的灯塔,瞬间刺破了令人绝望的电磁迷雾!陈强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锁定在频谱分析仪的屏幕上,疲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猎人锁定猎物般的锐利光芒。

“记录!频率:147.3兆赫兹!峰值强度:+75dBm!”负责操作的技术员声音带着颤抖的狂喜,迅速报出数据。 “王工!地质资料!”陈强立刻转向王振林。 王振林早己将资料摊开,手指飞快地划过图纸和记录:“陈工!找到了!这个频段… 这个频段!资料显示,F7核心区下方,可能存在一条富含某种特殊磁铁矿的石英岩脉!这种矿物… 对特定高频电磁波有强反射和共振效应!可能就是干扰源!”

特殊磁铁矿!石英岩脉!强反射共振! 陈强脑中瞬间豁然开朗!难怪常规滤波无效!这干扰不是杂乱的背景噪音,而是有特定“源头”的、能量高度集中的“共振炮”! “好!”陈强猛地一拍大腿,“找到‘脉’了!那就给它‘断脉’!” 他立刻制定方案:

精确定位: 利用信号发生器和接收器,结合地质资料,在溶洞群内多点移动测试,精确定位那条石英岩脉的走向和核心共振点。

针对性屏蔽: 在共振点附近的关键传感器节点,加装特制的金属屏蔽罩(现场用带来的铅板和铜网临时赶制),并在信号传输线上串接针对该特定频率的陷波滤波器(一种能吸收特定频率信号的电子元件)。

算法升级: 在“铁网”系统的软件层面,加入针对147.3兆赫兹的强效数字滤波算法,双管齐下,彻底“掐断”这根捣乱的“毒刺”!

方案一出,溶洞内的气氛瞬间逆转!希望的光芒驱散了阴霾。技术团队在王振林等矿方人员的配合下,如同打了鸡血,在湿滑危险的溶洞中穿梭,定位、测试、安装屏蔽罩、调试滤波器… 汗水混合着洞顶滴落的冰冷水珠,但没人喊累。 陈强亲自调试算法。他蹲在临时架设的“铁网”监控点前,手指在冰冷的键盘上飞快敲击,一行行代码如同战士的指令,输入系统。屏幕上,那顽固的、覆盖一切信号的噪音背景,随着屏蔽和滤波措施的生效,如同退潮般迅速减弱!代表有效信号的曲线,如同挣脱淤泥的蛟龙,开始清晰地显现出来!

“成了!陈工!信号出来了!稳定了!”负责监控的技术员激动地喊道! 溶洞深处,爆发出一阵压抑己久的欢呼!工人们看着屏幕上那久违的清晰数据流,眼中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技术的敬畏!这黑暗迷宫中的“坏声音”,终于被降服了!

就在西南溶洞的“毒刺”被拔除之际,乌金高原的冻土上,新的挑战却悄然浮现。

张大山按照陈强发回的“感觉+数据”双重基准升级方案,在巴图等老矿工和新到的地质勘探队配合下,正艰难地在新开F7工作面推进。这里地质构造极其复杂,破碎带如同蛛网,高瓦斯如同潜伏的幽灵。 “马矿长!陈工的新方案… 有效果!在相对稳定区域,预警精度提高了!”张大山在临时指挥部,对着电话嘶吼(高原信号不稳),“但是… F7东翼!新发现一条大裂隙!里面… 里面有异常!‘铁网’捕捉到持续的低频震颤!强度不大,但… 但很稳定!不像顶板来压,也不像渗水… 巴图师傅说… 感觉像… 像大地在叹气?”

大地在叹气? 这诡异的现象让张大山和马副矿长都摸不着头脑。低频震颤?强度稳定?地质勘探队初步分析,可能与深部地应力缓慢释放有关,但具体成因和风险不明。常规的“铁网”预警模型,对这种缓慢、稳定、低强度的异常,缺乏有效的判断阈值。

“陈工在西南溶洞,怕是还没出来…”马副矿长在电话那头声音凝重,“大山,你们盯紧了!有任何变化,立刻报告!我这边立刻组织专家会诊!这‘叹气’… 听着就邪性!”

红旗煤矿,307房间。

炉火温暖,奶香弥漫。李秀兰靠在炕头,怀里抱着吃饱喝足、正睁着乌溜溜大眼睛好奇张望的陈靖。小家伙的小手无意识地抓着母亲的一缕头发,发出满足的哼哼声。陈安趴在炕沿,拿着蜡笔在纸上涂画,陈宁则坐在一旁玩着布老虎。

张嫂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鸡汤进来:“秀兰,趁热喝了。刘大夫说了,你这身子骨,得好好补。” “谢谢张嫂。”李秀兰接过碗,小口喝着。身体在恢复,但心思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远方。当家的在西南溶洞,那地方听着就凶险… 还有高原的张大山他们,不知又遇到了什么新难题…

她拿起桌上陈强从西南发回的唯一一封简短电报:“干扰源锁定,方案有效,进展顺利。勿念。强。” 短短一行字,却让她悬着的心稍稍放下。她知道,当家的报喜不报忧,能说“顺利”,想必是难关己破。

放下电报,她的目光落在陈靖身上。小家伙似乎感受到了母亲的注视,咧开没牙的小嘴,冲她“啊”了一声,小手小脚欢快地蹬了蹬。一股暖流瞬间涌遍全身。她轻轻握住儿子的小手,感受着那鲜活有力的脉动,仿佛能从中汲取到无尽的力量和勇气。

“靖儿…”她轻声呢喃,用指尖点了点儿子的小鼻子,“爸爸在打‘坏东西’呢… 咱们在家好好的,等他回来…”

她拿起针线,开始为陈靖缝制一件小小的棉袄。针脚细密,一针一线都倾注着母亲的温柔和期盼。缝着缝着,她忽然想起什么,对张嫂说:“张嫂,帮我拿纸笔来。” “要给强子写信?”张嫂问。 “嗯,”李秀兰点点头,目光温柔而坚定,“告诉他,家里都好。安儿又画了新画,宁儿会背新儿歌了… 还有靖儿…”她低头看着怀中的小生命,嘴角泛起幸福的笑意,“靖儿今天… 会笑了。虽然小小的,但可好看了… 让他知道,咱们家这炉火,旺着呢,等着他平安回来添柴。”

西南溶洞外,阳光刺破云层,洒在湿漉漉的山峦上。

陈强带着团队走出阴冷的溶洞,重见天日。虽然疲惫不堪,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胜利的释然和自豪。困扰矿区的“坏声音”被彻底清除,“铁网”在溶洞群核心区重新唱响了清晰的“平安曲”。 他深吸了一口山间清冷的空气,感觉肺叶都舒展开了。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口内袋,那里,陈安那幅“抓坏声音”的画仿佛还带着溶洞的湿气。他抬头望向东北方向,家的方向。 “陈工,乌金那边…”张大山(他随陈强来了西南)走过来,低声汇报了高原新发现的“低频震颤”情况。 陈强眉头微蹙。“大地在叹气”?这现象确实诡异。他脑中飞速思考着可能的原因:深部应力?地下水缓慢运移?还是… 某种未知的地质活动前兆? “给老马和大山发报,”陈强迅速下令,“第一,加密监测点,尤其是F7东翼裂隙附近!第二,收集所有历史地质数据,特别是深部钻探资料!第三,请地质队重点分析该区域深部应力场!第西,通知井下,F7东翼工作面暂时按最高警戒级别管理,人员设备做好随时撤离准备!等我处理完这边收尾,立刻赶过去!”

新的“硬骨头”又出现了,但陈强眼中没有丝毫退缩。他习惯了。守护的路,从来都是关关难过关关过。他拿出笔记本,借着天光,开始草拟针对这种“低频稳定震颤”的初步分析思路和可能的应对策略。阳光照在他沾满泥污的工装上,臂膀上的红袖标在光线下鲜艳夺目。

溶洞的黑暗被技术的光芒刺穿,低频的震颤在高原冻土中埋下新的谜题。陈强在洞外的阳光下笔走龙蛇,油污的笔记本是智慧的战场;李秀兰在炉火边飞针走线,细密的针脚是温柔的守望。陈靖无意识的笑靥是生命的礼赞,张大山的汇报是责任的接力。井下的“铁网”在溶洞中重获新生,高原的“叹息”在裂隙里酝酿未知。赵师傅的星辰在西南晴空下无言注视,307的家书在温暖的笔尖下流淌牵挂。短暂的胜利之后是新的征程,炉火的脉动与技术的锋芒,将继续在守护的路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http://www.quwenw.com/book/ADIABC-9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