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业典礼上那幅名为《平安中国》的童画,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在每一位即将踏上归途的学员心中,激荡起久久不息的涟漪。那份由稚嫩画笔勾勒出的、最朴素也最崇高的愿望——“平安”,沉甸甸地压在他们肩头,化作了前行的无尽动力。
站台上,告别的情景不复初来时的生疏与试探,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同窗”情谊和不舍。来自天南海北的汉子们和妇女们,互相拍打着肩膀,用力握着手,交换着写有地址和联系方式的纸条。 “大山!西南那‘马蜂窝’,就交给你了!有啥难处,电话摇过来!” “老哥放心!保证让‘铁网’在溶洞里也唱得响!” “郭大嫂!回去把晋北的‘平安网’织结实了!让娃娃们多画画!” “杨妹子!你们那安全山歌,谱子别忘了寄俺一份!” “刘大姐… 保重!日子… 会越来越暖和的!”
张大山紧紧抱着那卷珍贵的培训资料和结业证书,黝黑的脸上是前所未有的坚定。郭大嫂则小心翼翼地将陈安那幅《平安》画的缩小复印版,用红布包好,贴身放着,仿佛揣着一团火种。马副矿长作为“筋骨”学堂的导师代表,也站在送行的人群中,看着这些被自己亲手“淬炼”过的技术骨干,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感慨和由衷的期盼。
汽笛长鸣,列车缓缓启动。学员们挤在车窗边,用力挥着手,喊着告别和祝福的话语。站台上,红旗矿的送行队伍也挥舞着手臂,目送着这承载着“筋骨”与“星火”种子的列车,驶向远方,驶向各自需要守护的矿山和家园。
站台的喧嚣渐渐散去,但红旗煤矿的“黄埔”并未沉寂。
送走了首批学员,“筋骨学堂”和“星火课堂”并未停歇。马副矿长带领的后勤团队,正紧锣密鼓地根据首批培训的反馈,优化场地设施,添置更先进的模拟设备(争取到了一部分部里特批的经费)。陈强则一头扎进了培训总结和教材修订中。首批培训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针对极端复杂地质(如深海压、高地温)的模块需要加强;比如“星网”模式在高度流动人口矿区(如新建矿)的适应性需要探索… 他必须尽快完善,为第二批、第三批培训做好准备。
李秀兰同样忙碌。她正和张嫂、王姐、吴老师一起,整理结业学员带回的“家乡故事”和反馈。晋北郭大嫂关于如何在严寒中组织互助的经验,西南杨妹子用山歌调子普及安全知识的心得,东北刘大姐对灾后心理重建的深刻体会… 这些来自一线的鲜活素材,都被她仔细记录下来,准备融入下一版的《“星网”指南》和培训教案中。她深知,“星网”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生长,在于汲取各地土壤的养分。
307房间,炉火依旧温暖,却似乎比往日更添了几分脉动。
陈强常常深夜才归,带着一身粉笔灰和油墨味。李秀兰也常常在灯下伏案至深夜,整理材料,修改教案。陈安似乎也感受到了父母的忙碌,变得更加懂事,不仅自己完成作业,还学着照顾妹妹陈宁,给她讲《赵爷爷的安全故事会》里的新篇章——关于“铁网”如何在全国各地抓“坏东西”。
这天晚上,陈强难得回来早些。一家人围坐在炉火边吃饭。陈安兴奋地讲着白天在学校画的画(主题是“火车带着‘筋骨’和‘星星’去远方”),陈宁咿咿呀呀地学舌。李秀兰看着丈夫明显清瘦了的脸颊和眼底的疲惫,心中微疼。 “当家的,第二批培训… 什么时候开始?”她轻声问。 “快了,”陈强扒了口饭,“部里催得紧,各地申请函雪片似的。老马那边场地月底就能升级完。教材… 还得再打磨打磨。” “你也别太熬了,”李秀兰给他夹了块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筋骨’要硬,你这‘筋骨’之主也得硬实才行。” 陈强笑了笑,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他看向妻子,发现她脸色似乎有些苍白,眉宇间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倦怠。 “秀兰,你… 是不是也累着了?”陈强放下碗,关切地问,“我看你这几天脸色不太好。” 李秀兰愣了一下,随即掩饰地笑了笑:“没事,可能是整理材料有点费神。睡一觉就好了。” 她没说的是,最近总觉得有些莫名的乏力,胃口也不太好,偶尔还会有些反胃。她只当是连日操劳所致,并未在意。
几天后,“星火课堂”里。
李秀兰正组织协管队的姐妹们,模拟演练如何在新建矿的临时工棚区组建互助队。她讲解着要点,示范着沟通技巧,但讲着讲着,一阵突如其来的眩晕感袭来,眼前发黑,胃里翻江倒海。她强撑着扶住讲台,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李老师!” “秀兰姐!” 张嫂和王姐第一个发现不对,惊呼着冲上前扶住她。吴老师也赶紧倒了杯热水过来。 “没… 没事…”李秀兰摆摆手,想说自己只是有点低血糖,但话未出口,那股恶心感再也压制不住,她猛地捂住嘴,干呕起来。 “快!扶李老师坐下!”张嫂经验丰富,一边拍着她的背,一边对王姐急道,“快去卫生所!请刘大夫过来!”
卫生所的刘大夫很快赶到。一番简单的询问和检查后,这位慈祥的老大夫脸上露出了然的笑意,他收起听诊器,看着被姐妹们围着、脸色依旧苍白的李秀兰。 “秀兰同志,”刘大夫声音温和,“恭喜你啊。” “恭喜?”李秀兰一时没反应过来。 “你这是有喜了!”刘大夫笑道,“看这反应,得有两个月左右了。” 有喜了?! 李秀兰如遭雷击,整个人都懵了。张嫂、王姐等人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巨大的惊喜! “哎呀!秀兰!这是大喜事啊!” “恭喜恭喜!咱们307又要添丁进口了!” “快!快坐下!别站着了!”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瞬间传遍了小小的红旗煤矿。矿长亲自打电话到307慰问,马副矿长也派人送来了营养品。307的门槛再次被踏破,张嫂、王姐、吴老师等姐妹们轮流过来照顾,炖汤熬粥,忙得不亦乐乎。
陈强是在实验室接到消息的。他当时正和几个技术员为一个高地温环境下的传感器散热方案争论得面红耳赤。通讯员气喘吁吁地跑来:“陈工!快!快回家!嫂子… 嫂子有喜了!” 陈强手里的粉笔“啪嗒”掉在地上,摔成两截。他愣了几秒钟,脸上先是难以置信,随即巨大的惊喜如同火山般喷发出来!他顾不上满手的粉笔灰,也顾不上争论到一半的方案,拔腿就往家跑!
冲进307,看到被姐妹们围着、坐在炉火边、脸上带着羞涩和幸福红晕的妻子,陈强的心瞬间被巨大的暖流填满。他几步跨到妻子身边,想说什么,喉咙却像被堵住了,只是紧紧握住她的手,眼中闪烁着激动和难以置信的光芒。 “当家的…”李秀兰看着他,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和甜蜜,“咱们… 咱们家要有老三了…” “好… 好…”陈强连说了几个好字,才找回自己的声音,“秀兰… 辛苦你了…”他蹲下身,将耳朵轻轻贴在妻子依旧平坦的小腹上,仿佛想聆听那新生命的微弱脉动。
炉火跳跃着,映照着夫妻俩幸福的脸庞,也映照着张嫂她们欣慰的笑容。陈安好奇地凑过来:“妈妈,是弟弟还是妹妹?”陈宁也咿咿呀呀地拍着小手。
新生命的悄然降临,如同炉火中新添的柴薪,为这个承载着“筋骨”与“星火”的家,注入了更鲜活、更蓬勃的脉动。归途的列车带走了播撒的星火,炉火边却迎来了守护的延续。陈强在巨大的惊喜中放下技术图纸,耳畔聆听的是生命的初音;李秀兰在姐妹们的呵护中感受着新生的悸动,苍白的脸色染上幸福的霞光。陈安的问题充满童趣,陈宁的拍手是无言的欢庆。井下的“铁网”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延伸,家中的“星网”因新生命的加入而更加坚韧。赵师傅的星辰在夜空温柔注视,307的炉火跃动着希望的节拍。忙碌的“黄埔”迎来短暂的温馨插曲,而守护的使命,因这炉边新生的脉动,被赋予了更深厚、更绵长的意义。前路依旧漫长,但希望,己在这温暖的脉动中,生生不息。
(http://www.quwenw.com/book/ADIABC-9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