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筋骨淬火与家宴温情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3章 筋骨淬火与家宴温情

 

机修厂车间里,失败的阴霾并未散去,反而因赵铁柱师傅指出的那处致命裂纹,化作了更沉重的警钟。焦糊味和金属冷却后的怪味依旧弥漫,那台停摆的绞车模型如同一个巨大的伤口,无声地诉说着隐患的狰狞。陈强蹲在模型旁,手指抚过销轴根部那细微却致命的裂痕,冰冷的触感首透心底。这不是他系统设计的失败,而是对矿山设备“老底子”认知的缺失,是安全根基上的蚁穴!

马副矿长背着手,脸色依旧凝重,但看向陈强的眼神少了之前的厉色,多了几分复杂的审视。刘副科长和赵铁柱师傅也围在一旁,气氛肃杀。

“赵师傅,您老眼力毒!”陈强抬起头,声音沙哑却异常清醒,“这‘筋骨’朽了,再好的‘哨子’也白搭!是我考虑不周,只盯着‘耳目’,忘了‘手脚’!”

“哼!”赵铁柱师傅哼了一声,用扳手敲了敲旁边粗壮的制动轮,“小子,记住喽!井下的玩意儿,光‘聪明’不行,得‘皮实’!得扛得住造!你这‘哨子’想法没错,但得先给这老家伙‘强筋健骨’!”

“马矿长,刘科长,”陈强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这次试验虽然失败了,但暴露的问题比成功更值钱!我请求,立刻对全矿主副井提升系统的关键承力部件,进行一次彻底的‘筋骨大排查’!特别是这些销轴、连杆、制动闸瓦!请赵师傅带队,用他的‘金手指’和‘听音锤’,把隐患都挖出来!该换的换,该修的修!磨刀不误砍柴工,安全的基础打不牢,什么新系统都是空中楼阁!”

他的提议首指核心,没有丝毫推诿,只有首面问题的担当。马副矿长沉默片刻,最终缓缓点头,声音低沉:“陈强同志说得对。安全无小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次试验,给我们所有人都上了一课!赵师傅,这‘筋骨’排查的担子,就交给你了!需要什么,矿上全力支持!务必把隐患都给我挖干净!”

“交给我!”赵铁柱师傅把烟头狠狠摁灭在地上,眼中闪烁着老猎人发现猎物踪迹般的锐利光芒,“我老赵别的本事没有,给这些铁疙瘩‘号脉’‘摸骨’,在行!保管把这些‘糠心萝卜’都挑出来!”

就在机修厂车间为绞车的“筋骨”淬火而紧锣密鼓部署时,307房间却洋溢着一种劫后余生的温情与期待。

陈宁的百日宴,在李秀兰的坚持下,没有大操大办,就在小小的307房间举行。炉火烧得旺旺的,驱散了初春的寒意。桌子上铺着洗得发白的桌布,摆着张嫂和妇女班姐妹们凑份子送来的几个硬菜:一小碗颤巍巍的红烧肉,一盘金黄的炒鸡蛋,一碟翠绿的拌菠菜,还有一小盆热气腾腾的白面馒头。虽然简单,却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和家的暖意。

李秀兰穿着那件半新的列宁装(扣子依旧有点紧,但腰身明显宽松了些),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带着初为人母特有的温润光泽。她怀里抱着今天的主角——小寿星陈宁。小家伙被打扮一新,穿着吴老师送来的、用柔软棉布缝制的红色小袄,戴着张嫂用毛线钩的小帽子,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满屋子的人,小嘴时不时咂巴一下,可爱得让人心都化了。

陈安像个小主人,兴奋地跑前跑后,给张婶倒水,给王姨递筷子,小脸上满是自豪。张嫂、王姐、吴老师,还有妇女班几个最亲近的姐妹挤满了小小的房间,笑语喧哗,热闹非凡。

“哎呦,看看咱们宁儿,这大眼睛,随秀兰!”

“这小鼻子小嘴,跟强子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百日了,长开了,真俊!”

“来,宁儿,婶子抱抱,沾沾福气!”

李秀兰笑着将女儿递给张嫂,看着女儿在姐妹们怀里传递,听着大家真诚的祝福,心中充满了暖流。她走到窗边,轻轻推开一条缝,让清冽的空气透进来。远处,矿区的灯火在暮色中次第亮起,井架巍峨的剪影矗立在天地之间。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机修厂的方向。她知道,她的男人,此刻一定还在那里,为着矿山的“筋骨”和安全,与冰冷的钢铁较劲。

“秀兰,别担心强子。”吴老师走过来,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递给她一杯温热的红糖水,“他那边是大事,咱们这边是喜事。宁儿百日,是咱们大家的喜事!你看安儿多懂事。”

李秀兰接过杯子,暖意从手心蔓延开来。她看着儿子懂事地招呼客人,看着女儿在姐妹们怀里咯咯笑,再看着桌上那碗象征喜庆的红烧肉,心中那份因丈夫缺席而产生的淡淡失落,被浓浓的暖意和自豪取代。她的“哨音”在家属区吹响了,她的“半边天”稳稳地撑起了这个小家的温情时刻。

机修厂仓库,灯火通明。

这里临时成了“筋骨大排查”的前线指挥部。巨大的工作台上,堆满了从主副井绞车上拆卸下来的关键部件:粗壮的销轴、沉重的连杆、巨大的制动闸瓦…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机油、除锈剂和金属本身的味道。

赵铁柱师傅成了绝对的核心。他换上了一身沾满油污的旧工装,戴着老花镜,左手拿着他那把磨得锃亮的小锤子,右手拿着一个强光手电筒。他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正在给这些钢铁“筋骨”进行最严苛的“望闻问切”。

“这个,”他拿起一根粗大的销轴,用小锤子在不同部位轻轻敲击,侧耳倾听那细微的回音差异,又用手电筒仔细照射着表面和孔洞,“听着声儿发‘闷’,芯子可能‘糠’了!上油浸法!”旁边立刻有工人将销轴浸入一盆粘稠的机油中,片刻后取出擦干。果然,在强光照射下,几处极其细微的油线从销轴内部渗出,勾勒出肉眼难辨的裂纹走向!

“报废!换新!”赵师傅声音斩钉截铁。

他又拿起一块巨大的制动闸瓦,用手指仔细着摩擦面,又用卡尺测量厚度:“磨损快到极限了!边缘都‘卷刃’了!这玩意儿关键时刻抱不住轮子!换!”

“这根连杆,”他指着连接处一处微小的变形,“看着没事?你摸摸这‘筋’(连接销孔)的边儿!是不是有点‘毛刺’?受力大了,这就是裂口子!拿去机加工,把‘毛刺’磨圆溜!再探伤!”

陈强跟在赵师傅身边,拿着笔记本飞快地记录着,眼中充满了敬佩和专注。他不再是那个只盯着图纸和电路的技术组长,而是像一个最虔诚的学生,学习着老师傅们用几十年经验积累下来的、书本上找不到的“土法真经”。他看到了安全最朴素的根基——那就是对设备状态一丝不苟的敬畏和洞察!

“小子,看明白没?”赵师傅放下一个部件,擦了把汗,指着堆积如山的待检件,“安全这玩意儿,没有捷径!就得像老牛耕地,一寸寸地犁!把这些‘老底子’的毛病都翻出来,治好了,你那‘哨子’才有地方安!才吹得响!”

“明白了,赵师傅!”陈强用力点头,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踏实,“‘筋骨’强健了,‘耳目’才管用!这排查,就是给矿山安全‘打地基’!”

307房间,家宴正酣。

小小的房间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陈安终于等到了他心心念念的红烧肉,吃得满嘴流油。姐妹们轮流抱着陈宁,逗弄着这个今天的小福星。李秀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招呼着大家吃菜。

“来,咱们一起举杯!”吴老师笑着端起装着糖水的杯子,“祝咱们的小寿星陈宁,百日安康,一生平安!也祝秀兰和强子,这‘顶梁柱’和‘半边天’,把咱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把咱们矿的‘安全’大旗,扛得越来越稳当!”

“干杯!”众人笑着应和,气氛温馨而热烈。

李秀兰抱着吃饱喝足、开始打瞌睡的女儿,目光温柔地扫过这小小的家,扫过这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姐妹,最后落在窗外的矿山上。她知道,她的男人,此刻正和赵师傅他们一起,在冰冷的仓库里,为这座矿山淬炼着更坚韧的“筋骨”。而她,也将带着她的姐妹们,把安全的“哨音”,吹得更响,传得更远。

炉火映照着每个人温暖的笑脸,也映照着桌上那碗象征圆满的红烧肉。井下的“筋骨”在淬火中重生,家中的温情在炉火旁凝聚。一个在油污与金属的冰冷世界里,用最原始的方法为安全夯实地基;一个在奶香与饭菜的烟火气中,用最朴素的温情为奋斗者提供港湾。陈宁在母亲怀里沉沉睡去,小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仿佛梦见了父亲沾满油污却无比坚实的手掌,也梦见了母亲臂上那抹守护平安的鲜红。淬火的筋骨与温情的家宴,共同支撑起这个工人家庭,也支撑着这座矿山,走向一个更加坚实、更加温暖的明天。


    (http://www.quwenw.com/book/ADIABC-5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