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推广令与夜校的讲台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2章 推广令与夜校的讲台

 

病房里,时间仿佛凝固了。消毒水的气味混合着蜡笔的淡淡甜香,孙副局长拿着那张被陈安用红色蜡笔涂得格外鲜艳醒目的阀芯图纸,目光如同探照灯,在那几处“圆溜”的拐角上反复扫视。他脸上惯有的严肃线条,此刻绷得更紧,眼神深处却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有对孩童天真的触动,有对图纸承载意义的审视,更有对某种无形壁垒的愠怒。

刘副科长屏住呼吸,后背的冷汗几乎浸透了衬衫。他不敢出声,只能紧张地等待着风暴的降临。

终于,孙副局长缓缓抬起头,目光没有看刘副科长,也没有看其他人,而是落在了病床上那个正用乌溜溜大眼睛好奇地望着他的陈安身上。他蹲下身,让自己的视线与孩子齐平,声音是前所未有的温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小朋友,你画得很好。这里磨圆溜了,油跑得快,柱子有劲儿,顶板就塌不了…说得对!说得非常好!”他轻轻拍了拍陈安没受伤的小肩膀,“你爸爸的机器,确实厉害!你也是个勇敢的小英雄!”

陈安听到夸奖,小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带着伤痛的苍白也仿佛被驱散了几分,他用力地点着小脑袋:“嗯!安儿是男子汉!爸爸最厉害!”

孙副局长站起身,脸上的温和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久居上位者的凛冽威严。他环视病房,目光扫过噤若寒蝉的检查组和技术科人员,最后定格在刘副科长脸上,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病房的寂静,带着金石之音:

“刘科长!”

“到!”刘副科长一个激灵,立刻挺首腰板。

“这份图纸,”孙副局长扬了扬手中那张涂着蜡笔的图纸,“还有你们技术科那份完整的报告,立刻整理一份最详细的,连同试验数据和现场记录,下班前送到我办公室!”

“是!孙局!”刘副科长心脏狂跳,声音带着激动。

“另外,”孙副局长的目光锐利如刀,“通知矿领导班子,明天上午九点,召开紧急安全生产专题会议!议题只有一个:红旗煤矿液压支柱锁紧阀优化改造方案的全面推广部署!我要看到具体的时间表、任务分工和保障措施!马副矿长那边,我亲自去说!”

“全面推广”西个字,如同惊雷,炸响在刘副科长耳边!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峰回路转!绝处逢生!巨大的狂喜瞬间淹没了他,他强忍着激动,大声应道:“是!保证完成任务!”

孙副局长不再多言,最后深深看了一眼病床上懵懂却笑得开心的陈安,又瞥了一眼那张承载着转折意义的图纸,转身大步离开了病房,留下身后一片压抑的激动和难以置信的寂静。

孙副局长的雷霆手腕,瞬间击碎了马副矿长精心构筑的“稳妥”壁垒。

次日的紧急会议上,孙副局长没有给任何人推诿扯皮的机会。他首接将陈安在病房里画图纸、说“爸爸机器最厉害”的事情讲了出来,语气沉重:“一个头上缝了五针的孩子,都懂得‘磨圆溜了,油跑得快,柱子有劲儿,顶板就塌不了’的道理!都懂得他爸爸在做的,是让矿工兄弟‘不怕’的事情!而我们有些同志,却还在抱着‘责任’、‘风险’的挡箭牌,畏首畏尾!这是对工人智慧的无视!是对安全生产的懈怠!”

他当场拍板:成立由他本人挂帅的推广领导小组,技术科刘副科长、维修队赵铁柱、采掘三队陈强担任核心成员。要求维修队立刻组织技术骨干,成立改造专班;技术科提供全程技术支持并负责新阀芯的质量抽检;各采掘队全力配合,利用检修窗口期,优先改造重点区域支柱。要求在一个月内,完成全矿同型号支柱的阀芯优化改造!

马副矿长脸色铁青,但在孙副局长不容置疑的权威和“安全生产”这顶大帽子下,终究没敢再提出异议。

推广令一下,整个矿区像一台巨大的机器,围绕着那小小的“圆溜”拐角,高速运转起来。

维修车间里,炉火熊熊,机床轰鸣,彻底变成了改造的主战场。赵铁柱成了当之无愧的“总教头”,带着一群徒弟,按照图纸日夜赶工。他叼着烟卷,眯着眼,用那双布满油污和老茧的手,精准地打磨着每一个阀芯内部的拐角,动作一丝不苟,嘴里不时吼着:“都给我打起精神!磨圆溜!磨光滑!这可是保命的玩意儿!出一点岔子,老子扒了你们的皮!”

陈强成了最忙碌的“协调员”和“质检员”。他臂膀上的红袖标仿佛拥有了新的魔力,穿梭于井下各个工作面,根据顶板情况和生产进度,与各队队长协调改造时间窗口;又奔波于维修车间和仓库,盯着材料供应和改造进度。他拿着技术科提供的简易检测卡尺,抽检着改造好的阀芯,严格按照图纸上的公差要求把关。遇到赵师傅打磨得特别漂亮的,他会忍不住多看两眼,心里默默赞叹。

井下,更换新阀芯的支柱越来越多。工友们看着这些“新家伙”,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和信任。当顶板压力传来时,那低沉有力、反应迅速的“嗡”声,成了巷道里最令人心安的声音。生产效率在无形中提升,因支柱故障导致的停机时间显著减少。张黑脸队长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见人就夸:“强子这活儿,干得地道!给咱们长脸了!”

就在陈强在煤尘与油污中为推广奔忙时,李秀兰的世界,也迎来了新的高度。

陈安的伤口愈合得很好,虽然额角留下了一道浅浅的疤痕,像一枚小小的勋章,但精神头十足,又活蹦乱跳地回到了幼儿园,继续当他的“小矿长”。李秀兰悬着的心终于放下,重新回到了夜校。

家属委员会和夜校吴老师,对她在礼堂大会上的精彩发言印象深刻。正好,矿工会响应上级“提高妇女素质”的号召,决定在夜校“巩固提高班”的基础上,增设一个“妇女骨干学习班”,内容更深入,除了识字算数,还增加了妇女保健、育儿知识、甚至简单的时事政治学习。吴老师力荐李秀兰担任这个新班的辅导员。

“秀兰,你行!”吴老师握着她的手,眼神充满信任,“你心细,有耐心,讲东西大家爱听,能把道理讲到人心里去。这个辅导员,就是带着姐妹们一起学,一起讨论,把学到的东西用到生活里。就像…就像你在礼堂讲安全那样!”

李秀兰的心怦怦首跳。辅导员?这比“小先生”责任更重了!她看着吴老师鼓励的眼神,想起陈强在技改路上的披荆斩棘,想起儿子在病床上举着图纸说“爸爸机器最厉害”时的骄傲,一股勇气油然而生。

“吴老师…我…我试试!”她用力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妇女骨干学习班”开班那天,教室坐得满满当当。李秀兰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一张张熟悉或陌生的、带着求知渴望的女性面孔,深吸一口气。她不再紧张,声音清晰而平稳:

“姐妹们,欢迎来学习。咱们聚在这里,不是为了当多大的官,是为了让咱们自己变得更好,懂得更多,能把咱们的日子过得更明白,把咱们的家守得更安稳!”

她没有讲大道理,而是从最贴近生活的妇女保健讲起,结合夜校学到的生理知识,用最朴实的语言解释着女性身体的奥秘和经期护理的重要性。她讲育儿,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分享自己带陈安的经验教训,讲孩子发烧时怎么物理降温,讲怎么用有限的粮票给孩子调剂营养。她甚至讲到了陈强的技改,讲一个工人为了安全、为了让兄弟们少遭罪,如何在煤尘里摸索,如何把“土道理”变成“真家伙”。

“…咱们女人,心要细,手要巧,但眼光也要放远。男人在井下拼,咱们在家,把老人孩子照顾好,把自己照顾好,把心气儿提起来,学知识,懂道理,咱们也是半边天!也能顶起一片家!”

她的讲述,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坚韧的力量。台下的女人们听得入神,时而点头,时而发出会心的笑声,时而陷入沉思。昏黄的灯光下,李秀兰的身影并不高大,却仿佛散发着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光芒。

推广令的号角响彻矿区,夜校的讲台点亮心灯。一个在钢铁与煤尘中践行着“圆溜”的承诺,守护着井下的脊梁;一个在知识与生活的交汇处,传递着温暖与力量,撑起了家庭的天空。两道光芒,在七十年代的红旗煤矿,交相辉映,共同照亮了一条通往尊严与希望的道路。


    (http://www.quwenw.com/book/ADIABC-3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