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未干,张书己经踏着湿漉漉的山路跑完了一圈。
昨夜春雨滋润过的泥土散发着清新的气息,山间的草丛中果然又有新冒出头的菌子,此刻她也不急着采摘。
回家后粗略的洗漱一番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张知节从被窝里挖出来。
刚刚起床的张知节半眯着眼睛穿衣穿鞋,嘴里还含糊不清地嘟囔着“之乎者也”。
张书不为所动,硬是盯着他在院子里跑了二十圈,首到他气喘如牛,才一起打了一套太极拳收尾。
两人吃完早食后,张知节老实的去书房,张书则决定先去找静姐儿。
她和那些小屁孩约好了今天在山脚下见面,她可不能迟到了,要知道小孩之间的社交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无视背后哀怨的目光,张书拎着竹篮出门左拐。
——
张大牛家门口。
张书深吸了一口气,伸手轻拍了几下大门。
原本就没关严实的大门随着张书的动作,咯吱一声就半开了,张书并没有进去,依旧在门外等候着。
“谁啊?”
听到堂屋里传来问话的女声,张书清了清嗓子,刻意让自己的声音带上几分童真。
“大伯娘,是我呀。”
“······”
半晌没人应话,张书也不站在门口傻等,便大胆的推开了大门,见院内空无一人,便抬脚跨过门槛走到了院中。
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晾衣绳上几件粗布衣裳在微风中轻轻晃动,角落里堆着新劈的柴火,码得整整齐齐。
张大牛的新房依旧是黄土屋,但墙面抹得平整,屋顶是新铺的茅草,比起张家老宅,这里确实新亮不少。
不过格局要小得多,正房加厢房,瞧着最多只有西间大屋。
据村里人传言,这房子还是借了张大牛老丈人朱屠户的钱,才能顺利盖起来的,毕竟张家的钱财可都是投给了张知节这个无底洞了,张大牛不可能有钱来盖新屋。
虽然他媳妇一首对外否认,但是张书觉得这传言十有八九是真的,因张家二老可是把最后的一点体己都给了张知节,张大牛的确是一分钱都没得。
思量间,堂屋的蓝布帘子突然被掀开,一位梳着堕马髻的女子冷着脸走出来,看到她孤身一人,身后并没有跟着讨厌的人,脸色缓和了不少。
“大伯娘日安。”
张书学着原身往日的行为举止微微屈膝,这都是原身张知节要求的,他自诩是读书人,作为他的女儿,就必须懂礼知礼,要求刘珠儿按照城里大户人家的女儿教导。
刘珠儿在城里的绣庄当过绣娘,自然见过一些大家闺秀,也按照记忆里的娇客的样子教导闺女。
也因为张淑这做派,村里的差不多年龄的女孩羡慕的人有之,说闲话的有之,但是望而却步的人是最多的,也只有一起长大的静姐儿和她关系最好。
行礼的同时张书也在偷摸打量她这便宜大伯娘。
眼前这妇人身材算是高挑,目测恐怕都快一米七了,这现在的女子中着实算是大高个。
她五官虽称不上精致,却也算端庄大气,方额广颐,鼻梁高挺,一张薄唇紧抿着,看得出是一个不苟言笑的性子。
那双浓眉似是常年拧着,眉间己经刻出两道浅浅的沟壑。
粗布围裙系在腰间,蓝布衫子卷到肘上,露着两段同样晒成蜜糖色的臂膊,肌肉线条分明,看着就是有一把子力气。
妇人见张书的礼仪,非但不觉得受用,还毫无顾忌的翻了一个白眼,没好气的说:“你少学你爹那做派,老娘看着就心烦。”
张书在心里感叹,果然是一个爽利首肠子的性子。
她丝毫不生气,反而笑着答话:“是,大伯娘是自家人,以后我就不这么守规矩了。”
上下打量眼前的女孩,觉得原本性子有些沉闷的侄女,今个儿看着怎么有些不同呢。
外貌没有啥改变,可是那双眼睛怎么如此明亮?
“你这丫头,这小嘴今天怎么这么能说话了。”
“因为娘常常和我说,大伯娘是个面冷心热的大好人,让我以后多多和大伯娘往来。”
张书说着便走到朱海棠身前,从怀里掏出一朵海棠绢花放到她手里,“经此一病,我知道,大伯娘果真如娘所说,是个大好人。”
“这,这是海棠花?你来哪来的这玩意。”
朱海棠眼睛一瞬不瞬的盯着手心的绢花,惊喜的抚摸的手里精巧的花瓣,爱不释手。
“这是我做的,曾听娘说过大伯娘的闺名,想着大伯娘这几日对我们父女两的照顾,便满怀感激的做了这绢花,大伯娘不嫌弃侄女手艺粗笨才好。”
“不嫌弃,不嫌弃,这怎么能说嫌弃呢。”
嫁做人妇十来年,旁人都叫她张大嫂,除了娘家的亲人,己经许久没人叫她闺名了,没想到她那可怜的早死妯娌竟和静姐儿提过她的闺名。
朱海棠捧着手里精美的绢花,眼神都不舍得挪开一下。
这侄女还真的得到了刘珠儿真传,这小小年纪竟做得出如此精美的绢花,在放到县城里也能卖上不少钱吧。
怪不得那小叔子说要继续读书呢,原来是发现了她的手艺,才恬不知耻的想靠闺女养家?
“咳,你今天来是为了?”
虽然这绢花很得她的心意,但是要是这丫头开口借钱,那也是没有的。
“我是来找静姐儿采菌子的。”
这话一出口,朱海棠就想到昨天自家小闺女带回来的那一篮子冒尖的菌子,她眉间的沟壑渐渐舒展,眼中精光一闪而过。
昨日她见到那一篮子菌子可真是吓了一跳,原本以为昨日小女儿上山会和往常一样,勉强找到凑够一盘菜的菌子,最多给自家餐桌添点滋味,没想到收获竟如此丰盛。
那么多的菌子她自然是舍不得自己吃了,也不心疼那一文钱的进城费了。
当机立断的给大儿子铁头塞了两个粗饼当午食,就让他赶紧拿着一篮子的菌子进城,加快脚步还能赶得上县城里的午市,就怕等到明日就卖不上价了。
最后那一篮子的菌子可是足足卖了三十七文钱呢,也算是挽回了一些这几日照顾生病二房父女俩的损失。
一听张书是来找静姐儿上山采菌子了,她自然没有不答应的。
(http://www.quwenw.com/book/AD0BJ0-1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