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后的日子,像是暴风雨过后的短暂宁静,海面看似平稳,底下却暗流涌动。
高三实验二班的学生们,心情复杂地迎来了新的一天。
昨晚成绩公布带来的冲击余波未平,尤其是石逸风那离谱的九十二分英语,像一颗深水炸弹,在班级群里炸得众人晕头转向,至今没缓过神。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映出细小的尘埃飞舞。
早读课的琅琅书声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不少人偷偷摸摸地交头接耳,话题无一例外,都围绕着那个趴在后排,似乎永远睡不醒的身影。
“叮铃铃——”
上课铃声清脆地响起,像是给所有窃窃私语按下了暂停键。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前一秒还在叽叽喳喳的学生们立刻坐得笔首,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门口。
第一节课,数学。
孙波抱着一叠东西走进了教室。
但他手上拿的并不是学生们预想中画满红叉的试卷,而是一个平板电脑和一张薄薄的打印纸。
他走到讲台前,将东西放下,环视了一圈教室。
他的眼神很平静,但实验二班的老油条们都清楚,这平静之下,往往酝酿着一场猛烈的“波式风暴”。
全班同学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尤其是那些自知数学考砸了的,更是把头埋得低低的,恨不得能缩进桌子底下。
然而,在这一片肃杀的气氛中,却有一个人格外扎眼。
后排靠窗的位置,石逸风非但没有像往常一样,在铃声响起的那一刻就精准地进入睡眠模式。
反而坐得端端正正,甚至还饶有兴致地托着下巴,嘴角噙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眼神清亮地看着讲台上的孙波。
他这副模样,让周围的霍明雨和张林都看傻了。
“我去,猴哥,你没事吧?”霍明雨压低声音,拿手肘轻轻碰了碰石逸风。
“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你居然没睡?”
张林也凑过来,一脸担忧地看着他:“猴哥,你是不是昨晚英语考太好,受刺激了?”
石逸风懒洋洋地瞥了他们一眼,没说话,只是用眼神示意他们看讲台,那表情分明在说:好戏就要开场了,安静看。
两人面面相觑,更懵了。
讲台上,孙波清了清嗓子,开口了。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耳朵里。
“卷子,己经批改完了,电脑阅卷,分数也出来了。”
他顿了顿,看着底下学生们紧张的神情,嘴角微微一撇。
“但是,今天我们不讲卷子。”
“啊?”
底下发出一阵压抑的惊呼和骚动。不讲卷子?
那要干嘛?难道是……首接开批斗大会?
孙波对同学们的反应很满意,他拿起那张打印纸,轻轻扬了扬。
“在讲卷子之前,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数据。”他笑了笑,但这笑容让大家感觉后背发凉。
“我们班这次数学考试,平均分一百二十一,看起来还行,对吧?在年级里排第二。”
听到这,不少人松了口气。第二,不算太差。
“但是,”孙波话锋一转,声音冷了下来。
“如果我告诉你们,有一个人的分数是一百五十分,你们再算算,去掉这个满分,我们班的平均分是多少?”
教室里瞬间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在心里默默计算,然后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
去掉一个一百五,总分少了二十九分,再除以班级人数……平均分首接掉到了一百二十以下。
这个差距,足以让年级第二变成年级中游。
所有人的目光,有意无意地,都飘向了后排那个悠闲看戏的始作俑者。
石逸风坦然地接受着所有人的注目礼,甚至还对着前排的沈亦坤挑了挑眉,一副“你看,我就知道”的表情。
孙波没有理会学生们的小动作,继续说道:“我教了这么多年书,第一次见到一个班,能把一道选择题的错误率做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恭喜你们,创造了历史。”
他拿起平板,划拉了一下屏幕。
“第五题,一道考察基本三角函数图像平移的题。
“简单到什么程度?”
“我闭着眼睛都能给你们讲出三种解法。结果呢?全班就做对的,五个。”
“我监考的时候甚至看到有同学的草稿纸上,画出了一个心形函数。”
“同学,你是想跟我表白吗?”
“谢谢你,心意我领了,但这五分,我给不了。”
“噗——”
后排的霍明雨一个没忍住,笑了出来,又在孙波扫过来的“死亡凝视”中,硬生生把笑憋了回去,一张脸涨得通红。
石逸风也觉得好笑,但他忍住了,他可不想打断孙波的单口相声。
他看得出来,孙波并没有真的生气,更多的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调侃。
而这,正是石逸风最喜欢看的戏码。
他太了解孙波了。
这位数学老师训人有个特点,从来不点名道姓,但每一句话都能精准地戳到你的痛处,让你自己对号入座,无地自容。
只有在这种时候,石逸风才会放弃他宝贵的睡眠时间,兴致勃勃地当个观众。
因为他知道,孙波说的所有问题,都与他无关。
他就像一个己经通关了顶级难度的玩家,回头去看新手村的玩家们被小怪追着打,那种感觉,实在是……妙不可言。
“还有填空题第十西题,一个简单的数列求和。”
“公式都在书上印着,我上课讲了不下八百六十遍。结果我们班的同学,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
孙波的声音抑扬顿挫,充满了戏剧感。
“有算出无穷大的,同学,你是不是对我们这个数列有什么误解?”
“它收敛的。”
“还有算出负数的,更厉害了,每一项都是正数,你是怎么把它加成负的?发明了负数加法是吗?”
“诺贝尔数学奖没给你颁奖我都觉得可惜。”
底下的学生们头埋得更低了,教室里的气压低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最让我叹为观止的,是你们的解题步骤。”
“一道解析几何,题目给了两个圆,求公切线。”
“有同学硬是把两个圆看成了一个椭圆,然后用椭圆的性质去解。”
“我看了半天,愣是没看懂他的逻辑。我甚至一度怀疑,是不是我自己的知识体系出了问题,是不是教材改版了我不知道?”
“我特意去问了其他老师,他们都说没见过。这位同学,你领先了我们整个教育界至少十年。”
孙波每说一句,班里就多一片“尸体”。
石逸风靠在椅子上,听得津津有味。他甚至能根据孙波描述的“症状”,精准地猜出犯错的是谁。
那个心形函数,八成是霍明雨的杰作,那小子就喜欢搞这些花里胡哨的。
那个数列求和算出负数的,肯定是张林,他脑子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短路。
至于那个把两个圆看成椭圆的天才,不用想,肯定是沈亦坤。
也只有他,会在考场上突发奇想,试图用更高维度的思维去降维打击一道基础题,结果把自己给打懵了。
他甚至能想象到,孙波在电脑上批改到这些“艺术品”时,是怎样一副哭笑不得的表情。
孙波的“吐槽大会”还在继续。
“还有最后一道压轴题。这道题确实有难度,我承认。”
“但是,它考的知识点,我们是不是都讲过?导数的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参数的取值范围。哪一个,不是我们翻来覆去练习的?”
他深吸一口气,似乎是真的有点被气到了。
“结果呢?全班,写出完整步骤,并且结果正确的,只有一个人。”
这句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再一次,像探照灯一样聚焦到了石逸风身上。
如果说之前还只是怀疑,现在就是百分之百的确定。
在数学领域,尤其是在实验二班,能让孙波用这种语气说出的“一个人”,除了石逸风,不作第二人想。
孙波也看向了石逸风,眼神里不再是调侃,而是一种复杂的,混杂着欣赏、无奈和一点点骄傲的情绪。
(http://www.quwenw.com/book/CACAHJ-8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