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柳儿谨遵母亲大人的吩咐,兴高采烈地踏上了前往大舅家的路途。一路上,她都在心里盘算着见到大舅后要说些什么话,好让大舅开心开心。
好不容易来到大舅家,张柳儿与大舅相谈甚欢,嘘寒问暖之后便告别大舅往回走。当她路过集镇时,突然被一阵香气吸引住了目光。顺着香味望去,只见街边有一个小摊正在售卖汤圆!这可真是个稀罕物啊,平日里只有在元宵节前后才能看到它们的身影,没想到今天竟然在这里碰到了。
张柳儿心中暗自纳闷:“也不知道这家摊主是怎么想的,居然这么早就开始做起汤圆来卖啦!”不过,此时的她已经完全被那的汤圆给迷住了,脑海里不断浮现出汤圆那软糯香甜的美妙滋味。于是,她赶忙走上前去,一下子买了好多。
满心欢喜的张柳儿提着一大袋汤圆急匆匆地赶回家里,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一下这难得的美味。然而,当她把汤圆下锅煮熟捞出来咬上一口时,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汤圆的皮又厚又硬,里面的馅料更是少得可怜,吃起来口感极差,味道跟想象中的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
一旁的张某看着张柳儿失望的表情,不禁笑着调侃道:“哎呀呀,我说柳儿啊,这汤圆的味道可比不上你亲手做的哟!要不咱们也去买点糯米回来,让你好好露一手,给大家做一顿真正好吃的汤圆吧!”听到这话,张柳儿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连连点头答应道:“好啊好啊,还是我自已做的最香最好吃!”
于是张柳儿和张某一起去集市上买了糯米,还顺带买了一些黑芝麻、花生等做馅料的食材。回到家中,张柳儿洗净双手就开始忙活起来。她先将糯米细细研磨成粉,加水揉成光滑柔软的面团,再把黑芝麻炒熟碾碎,加入白糖和猪油精心调制馅料。张某在一旁帮忙生火,炉灶里的火苗欢快地跳跃着。
很快,一个个圆润的汤圆就在张柳儿手中诞生了。她小心地将汤圆下进锅里,不一会儿,汤圆就浮了起来,像一群白白胖胖的小精灵。盛出一碗,轻轻咬开,软糯的皮裹着香浓的馅,满屋子都是甜丝丝的味道。家人围坐过来品尝,纷纷夸赞张柳儿手艺好。这时,张柳儿突然想到,不如明天多做一些汤圆拿到集镇上去卖,让更多人尝到正宗美味的汤圆。张某听了也觉得是个好主意,一家人开始商量起明天卖汤圆的细节来。
第二天清晨,张柳儿早早地起床准备汤圆。她熟练地做好一大锅汤圆后,便和张某带着家伙什前往集镇。到达集镇后,他们找了个热闹的街角摆摊。刚开始,人们只是好奇地观望,毕竟这里有不少卖吃食的摊位。张柳儿灵机一动,喊道:“香甜汤圆嘞,不好吃不要钱,免费试吃喽!”这一喊,吸引了不少路人。有人尝过后,赞不绝口,纷纷掏钱购买。不多会儿,摊位前就排起了长队。正当生意红火之时,突然来了几个恶霸模样的人。其中一个大摇大摆地走到摊前,说道:“在这儿摆摊,交保护费了没?”张某忙上前解释刚开张还没钱。恶霸冷哼一声就要掀摊子。张柳儿急中生智,端出一碗汤圆递给恶霸,说道:“大哥,尝尝我们家的汤圆,要是觉得不好吃,我们马上离开。”恶霸不耐烦地接过吃了一口,眼睛一亮,竟忘了要闹事。周围的百姓趁机劝说,恶霸哼了几声,带着手下灰溜溜地走了。此后,张柳儿的汤圆摊名声大噪,生意越来越好。
随着生意越做越好,张柳儿一家决定扩大经营。他们租下了集镇上的一间小店面,专门售卖汤圆以及其他一些特色小吃。
为了保证食材的新鲜和口味独特,张柳儿每天都会亲自去集市挑选最好的原料。她还不断尝试创新馅料,推出了水果味的汤圆,深受年轻顾客喜爱。
一天,镇上来了一位富商。这位富商听闻张柳儿家的汤圆很有名气,便前来品尝。吃完之后大为赞赏,当即表示愿意资助张柳儿一家在城里开设分店。
张柳儿一家欣喜若狂,但同时也担忧起来,毕竟他们从未涉足过大城市。不过最终,他们还是鼓起勇气接受了富商的提议。
来到大城市后,起初生意并不顺利,因为这里竞争更加激烈。但张柳儿并未灰心,她仔细研究当地人口味偏好,调整配方。慢慢地,越来越多人知道了这家来自小镇的汤圆店,店里的生意逐渐兴隆起来,张柳儿一家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随着汤圆店在城里站稳脚跟,张柳儿家的日子愈发顺遂。然而,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麻烦就找上门来。
原来城中有几家老牌的点心铺子,眼见张柳儿家的汤圆店抢了不少生意,心生嫉妒。于是联合起来买通了一些地痞流氓,天天在店门口闹事,污蔑汤圆的用料不干净。这一来,店里的生意锐减。
张柳儿气愤不已,但很快冷静下来。她心生一计,邀请城中有名望的乡绅、官员以及普通民众代表,当众制作汤圆,并展示所有食材来源。众人看到新鲜优质的食材,再尝那美味的汤圆,谣言不攻自破。而那些使坏的店铺,声誉反而受损。
经此一事,张柳儿家的汤圆店更是声名远扬,成为城中家喻户晓的名店。后来,他们用赚来的钱开了更多的分店,还将自家的手艺传授给穷苦人家的孩子,带动大家一起致富,一家人也始终秉持初心,用心做好每一碗汤圆。
随着张家汤圆店越做越大,名声甚至传到了京城。京城里的达官贵人纷纷派人前来购买汤圆,或是邀请张家人入京开店。张柳儿一家商议之后,决定派遣家族中的年轻一辈前往京城开拓市场。
年轻人们带着家族的希望和独特的手艺踏上进京之旅。初到京城,他们遇到诸多困难,不仅有同行的排挤,还有权贵们复杂的关系网。但他们牢记家中长辈的教导,诚信经营,努力适应当地口味做出创新。
不久后,张家在京城的第一家汤圆店开业了。他们举办了盛大的开业典礼,免费派送汤圆供百姓品尝。靠着一如既往的高品质,张家汤圆迅速在京城走红。此后,张家不断在京城开枝散叶,家族日益兴旺。而他们传授手艺给穷苦孩子的善举也在京城延续开来,许多贫苦之人因此学会一门手艺得以糊口,张柳儿一家的美名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一段佳话流传下去。
随着张家的兴盛,不少文人墨客也常光顾汤圆店。一日,一位颇负盛名的诗人品尝汤圆后诗兴大发,当即作诗一首盛赞汤圆的美味与张家的善德。这首诗很快传颂开来,使得张家汤圆更添文化底蕴。
张家并未因此骄傲,反而更加注重品质与传承。他们在各地开设学堂,专门教授汤圆制作技艺,而且分文不取。这些学堂培养出的人才,有的留在张家帮忙,有的则回到家乡自立门户,但都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以张家为榜样诚信经营。
多年以后,皇帝听闻张家事迹,大为赞赏,下旨嘉奖。这道旨意如同春风吹遍全国,张家的地位愈发稳固尊崇。张家后人将这份荣耀化作动力,继续探索。
(http://www.quwenw.com/book/IHH0CC-7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