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二带着徐光启,到沈榜家送年礼。再怎么说,沈榜都是朱老二的老师,整个大明朝,也就寥寥几个人需要朱老二亲自上门送礼的。
王宅这边已经提前通知了,沈榜家中从昨天开始就开始打扫清理,准备午宴的膳食,隆重无比。
朱老二到了之后,先去拜见了沈榜的母亲,奉上了一支从辽东带回来的百年老参,和一件白狐狸毛的皮草大氅,以及一根沉香木做的拐杖。给师娘沈文氏送上一串东珠做成的饰品和一盒雪蛤。又给沈青送了两盒的燕窝。前日里去辽东,各家将门和富商给朱老二送了厚重的礼物,又特意采购了不少,就为了过年时节拿来送礼。
还给徐腾送了一套文房四宝,笔是白沙茅龙笔、墨是奚氏松墨,砚是若心斋歙砚,纸是澄心堂纸。有人说华夏没有奢侈品,那是眼窝子浅薄,因为他们连知道奢侈品的资格都没有。沈腾把这些精美礼盒包装的笔墨纸砚抱在怀里,感觉有些瑟瑟发抖。
送给沈榜的也是同样的文房四宝,但是还有一盒龙泉印泥,这款印泥是冬不凝固,夏不走油,水浸不烂,火烧留痕,采用藕丝捶打三万多次的千锤百炼,才得这么一方龙泉印泥。除此之外,还给沈榜家送来一架西洋自走钟,标注着十二个时辰,滴答滴答的自行走针。
看着满屋子的昂贵礼物,沈榜母亲和夫人俩婆媳不知如何是好,还好沈榜对朱老二的阔绰早已习惯,让她们道谢之后,便把朱老二引到堂前就坐。
正堂,徐光启喝着茶干坐着。要是富贵人家,如果正主还没办法接待,会有专门的家族子弟、管家、清客之类的陪坐闲聊,断不会让客人枯坐着。可沈榜家小门小户,一家人都陪着朱老二拜见家中长辈,仆人老康叔地位又太低不适合陪坐,只好失礼让徐光启独自枯坐。
本来今早徐光启就约了同窗去置办些年货,虽然他们现在住在国子监舍房,但是过年了也想买些吃食之类的犒劳一下自已。现在可不比后世,回趟家来回要几个月时间,费时费力还费钱,所以要不是家住左近,那些监生、太学生都是在学校过年。
等徐光启被潞王府派车接走,同窗都羡慕不已,有些人还在心里恶意揣测,不然凭什么一个连秀才功名都还没有的小后生会被国人看中?
徐光启见朱老二和沈榜回来,心底松了一口气。急忙站起身来,和沈榜再次见礼,“学生徐光启拜见沈先生。”
沈榜见过徐光启,但是朱老二还是解释了一下带他过来的原因,“沈师,这几日孤与几个泰西传教士闲聊,说起他们泰西有种机械叫缝纫机,可快速缝制衣物,可比吾等用人工便利许多。便约着子先(徐光启字)一同到府中,与沈师参详一番。”
徐光启一听,有些激动。教材那些浅显的知识,徐光启已经吃透了,比如什么水的三形态、惯性,力的相互作用,大气压强之类的,现在就差怎么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当中,他对新的知识每天都在苦思冥想,都快走火入魔了。因为教材的知识点浅显,是因为朱老二的知识储备就那么一些,再难些的他也编不出来。现在徐光启听到有新的理论知识,心里痒痒。
缝纫机?沈榜思量了这个词,缝纫他知道,用于缝纫的机器他还真没听说过。
“沈师可知,现有的手工缝合,就是织娘在针尾端的小眼中系上一根线,然后将针连带线完全穿过两张布片,从一面穿到另一面,然后再穿回原先一面。这样把两块布缝合在一起。”
沈榜和徐光启点点头,哪怕他们没有做过女红,也是知道原理确实如此。
“对于手工来讲简单易操作,但是要用机器进行牵拉却是极其困难。如果还是按照手工缝纫的步骤,那么机器需要在布片的一边释放针,然后在另一边即刻再次抓住它。然后,需将原本松散的线全部拉出布片,并且立即调转针的方向穿回布片,然后反方向重复所有步骤。”朱老二比划着手势,给两个人解释原理。
按照朱老二的话语,两人在脑海里重复了一下步骤,发觉确实要靠机器来实现人工缝纫的操作,难度不是一般大。
徐光启求知若渴,急忙问朱老二,“敢问殿下,您说泰西人已经解决了这个难题,并且制造出机器,该是如何原理?”
朱老二讲的激动,让沈腾拿出纸笔,在纸上图画边讲解原理,沈榜、徐光启和沈腾也顾不得礼数,头碰头的挤在一起观看。
“诸位可知,现有的绣花针的线孔在尾部,要实现机器操作几乎不可能,若咱们换个思路,将线孔放置于前部,若线穿过布片,另有一个机械扣住这个线头,则线可在布片另一侧固定住。……”
朱老二解释了半天,见他们还是不能理解,便让沈腾去跟他家姐把针线和锥子借过来。现在女子经常要做女红,这些都是家中必备的。虽然,沈榜家中女眷不懂一群男人为什么要借针线,但是很快沈青就把针线盒子拿了过来。
朱老二接过针线盒子,在一块碎布上进行讲解,大家也是明白朱老二的想法。
徐光启越看越是两眼放光,激动的问,“殿下,在布块底部如何固定住?而且要如何才能连续重复,以形成闭环?”
朱老二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默默的说:“若孤要是知道如何,不就直接让工匠制作了吗?子先,你可知孤今日唤你所为何事?”
徐光启自然聪明,“殿下是要让学生制造这缝纫机机器?”
“对,你可敢尝试?”
徐光启重重点头,跃跃欲试的说道:“若殿下信任,学生愿尝试一番。”
朱老二听后,很是欣慰,以徐光启的聪慧和知识,自已又把原理点破,相信他能设计出这个缝纫机也非是不可能。“子先,孤拨付与你三千两银子经费,许你调用各家商号的工匠,若有所需,皆可报于沈师处,无不应允。”
徐光启躬身领命,“学生必全力以赴,不负殿下信重。”
一旁的沈青送了针线盒过来,还未离开,把沈腾扒拉过来,悄声问他:“小弟,这位公子和殿下在商量何事?”
徐腾憨厚,回道:“徐公子和殿下在商量设计一个缝纫机的机器,以后阿姐和母亲就不用自已辛苦的缝制衣物了,有此机器可省些气力。”
“啊,何物竟如此神奇!”沈青捂着嘴,惊讶的说,看着还在聚精会神观看刚才朱老二画的草稿的徐光启,眼中露出一丝崇拜。
而朱老二却被沈榜约到院内,沈榜看四下无人,对朱老二说道:“殿下,近日下官各处所见,王府名下各家产业欣欣向荣,日进斗金,此非幸事也,恐为人所忌。”
听了沈榜的话,朱老二摸着自已光溜溜的下巴沉思,这些日子风头正劲,有点得意忘形了,忘记了很多人都对自已虎视眈眈。“沈师,这该如何是好?”
“坊间皆言,殿下乃财神下凡,生财有道,名望日渐。”
朱老二领会了,“那依沈师所言,孤亏些钱,省得歹人惦记?”
沈榜点头,两人相视一笑。
此间,厨下从王宅带来的大厨师锅铲翻飞,菜香在不大的院内四溢,春节来临之际,那种浓郁的欢快气氛弥漫在每个人心头。
(http://www.quwenw.com/book/IAFHFA-8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