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公作美,万里无云,连日的风雪已经停了,久违的阳光又洒了下来。
蓟州镇城外十里亭,已经准备了鼓手等接驾事宜,早早派出士卒将到军镇的道路积雪清理了一遍,并用黄土垫道。
亭外,一个面相儒雅的大将正站在战马旁,似在思索什么,许久才问道:“潞王殿下和钦差大人的车驾到哪啦?”
守在一旁的亲兵队长回答:“大帅,吴副总兵遣人来报,辰时一刻车驾已经启程,驿站到军镇的官道平整,雪又停了,一个时辰应该能到了。
戚继光点点头,不再说话。昨日戴祎睿派人回来报告,潞王一行带了足足一百多辆物资,想必里面有紧缺的御寒衣物。
戚继光字元敬,祖籍凤阳定远,卫籍山东登州,现年五十一岁。他自幼家贫力学,博通经史。嘉靖二十三年,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调至浙江御倭前线,任宁绍台参将。至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徒,组练新军,配以精良战船、兵械;又创造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灵活作战,每战多捷,世人称为“戚家军”。嘉靖四十年,在台州、仙居、桃渚等处大胜倭寇,九战皆捷。次年奉调援闽,将福建境内倭寇主力消灭殆尽。因功升署都督佥事。嘉靖四十二年,再援福建,破倭寇巢穴平海卫,进官都督同知,升福建总兵。
隆庆二年,奉命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练兵事,在张居正、谭纶支持下长期镇守北方,抵御蒙古,保障北疆安全。
内阁张阁老对戚继光一向看重,各类物资倒也没有短缺。只是兵部成例,实际拨付的物资和账面上总有差额,逢年过节总得向上官打点,诸如冰敬、炭敬、各式礼节,一年下来不是小数目,一来一回,这个亏空就大了些。军镇这边,除了在过往商户上收些孝敬之外,也只能在机械、物资和兵员上找补些回来,不然都没办法维系军镇的运转了。比如说,蓟州镇应额三万七千四百士将士,实际二万五千七百人。
戚继光心里也是担忧,要是兵部户部的官员下来,他们都是懂得规矩的,大抵不会太过较真。可潞王不一样,他是年少轻狂,想必不会体谅基层艰辛。
那日,潞王在朝会上的谏言已经传到各个边镇,正是他提议实地探访,以免边镇中饱私囊,蒙蔽圣听。
自已得打起精神来应对,戚继光提醒自已,秋季里娄重虎被朱老二扳倒的事情还历历在目,他可不想临到老了还沦为阶下囚。
别以为戚继光贪污腐败,他一生戎马,自然是爱兵如子,治军有方。相对于蓟州镇,其他军镇吃空饷、扣兵粮、私占役、卖军职……,不一而足。只是大明自有国情在此,这些也成惯例,你不吃我不吃,史密斯专员怎么吃?
正当戚继光胡思乱想之际,前方跑来一队骑兵,高喊着:“潞王殿下驾到,各部准备迎接!”
戚继光回过神来,和一同前来的蓟州知府、属官、各部将官,当地士绅代表在路边站好,准备接驾。
不一会,先是一队骑着高头大马的京营骑兵,然后是王府侍卫组成的护卫,跟着才是朱老二的四轮马车以及各部官员的马车,身后还有数里长的货车车队。
接驾的鼓号手赶紧吹奏乐器,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按常例,还有乡绅唱礼各等仪式,繁琐却隆重。
正待戚继光率队准备迎接的时候,队伍里走出一个胖胖的太监,田八扯着嗓子说道:“王爷说了,天寒地冻怪冷的,那些虚礼就免了吧。请戚大帅和知府前去一叙,代表即可。”
戚继光和蓟州知府杨柏欻(chua)被引到朱老二的马车上,其他人则是跟着朱老二车队后面往蓟州镇走去。这些地方官士绅还好,反倒是军镇的高级军官心中忐忑,这个潞王有点不按常理出牌,怕是不好糊弄。
其实朱老二哪有什么坏心思,刚才他都准备下车了,刚想踏出车厢,被冷风一吹,从温暖的车厢走到寒冷的室外,温差太大,冷不住打了个喷嚏。
可不能感冒了,在这个时代,感冒要去半条命的,于是朱老二就让戚继光和知府直接到马车上来。马车很宽敞,朱老二平日里都可以躺着睡觉,除了自已坐的沙发,对面还有一排矮凳,面对面坐着一点问题没有。
这时候,朱老二第一次见到戚继光这个威震八方的抗倭大帅,民族英雄。戚继光并没有平常武将那种粗犷无礼的蛮夫感,反倒是温文儒雅,如果没有身着盔甲,反倒像是文官。
“戚大帅、杨知府,孤年少体弱,受不得风寒,把你们叫到马车上来,倒是失礼了。”朱老二这次主打的就是慰问,见谁都是彬彬有礼的。
“殿下受累了,北地苦寒,殿下前来一路辛劳,蓟州军镇上下铭感于心。”戚继光也和朱老二说着场面话。
看着两人神色间的不自然,不知道是紧张还是担心,朱老二这次来可不是给他们找麻烦的。开口道:“孤此次受陛下委托,前来慰问为我们大明镇守边疆的将士们,也是想了解一番你们的难处,听听你们的想法,也好回去和陛下禀报,加以解决。”
戚继光和杨柏欻心中大定,不是来找麻烦到的就好,如果朱老二要是愣头青一样,看什么都不顺眼,什么都要过问一番,不懂装懂,可就难办了。
朱老二似乎并没有猜到他们所想,继续说道:“为了让将士们切身感受到皇上对他们的关怀,明日到沙场进行点兵,那些棉袄、被褥之类的物资和慰问金将逐一分发到将士手上,也让孤好好见识一番咱们大明的百战雄狮!”
这句话让戚继光差点冷汗都冒出来,这个潞王是要来查吃空饷之事吗?呼呼啦啦一群人往操场一站,多少人不就一清二楚了,就算潞王看不出来,跟他一起来的旁人难道都是瞎子吗?回头和朱老二一说,自已要怎么解释。
没办法,戚继光只好硬着头皮说道:“殿下,军镇兵力还分布到各个驻所、关隘和烽台,一时之间要召集恐时间太仓促了些。”
你看看,这民族英雄就是太实诚了,几万的士卒要一个个发物资得什么时候才能发完,再说操场能站的下这么多人吗?这种慰问不就是作秀一下,大家握握手拍拍照合个影嘛,你还真以为领导关心你啊!
一旁的杨柏欻打着圆场,“哈哈,戚大帅,殿下的意思是召集一部分部队操演一番,然后由殿下对士卒进行训策。将士不少都在镇守关隘,身负要职,岂能轻易调拨呢。”
“杨大人说的对啊,明让人操演,也让孤看看你们的士卒的士气,孤回京以后,也好和陛下禀明。”朱老二心想,文官就是和武将不一样,揣摩上司的水平炉火纯青。
戚继光这才放下心来,如此,就把儿郎的水平展示出来吧,让京中的贵人见识一下为何自已的部队能转战千里,打倭寇如杀鸡宰羊,威震八方。
(http://www.quwenw.com/book/IAFHFA-7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