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凤楼,掌柜和老鸨子麻木的站在柜台里,看着散落的侍卫,忙碌的王宅厨师和进进出出的侍女。
二楼最大的包厢,朱老二给朱弘德接风洗尘,邀请的客人有徐朗,王柏和那些在各个商号领着差事的纨绔子弟,唐恒岳和徐光启等几个教材编撰,陈扈中、胡维赟和郑艺这几个清客出身的掌柜,再有就是沈榜、张峯等王府属官,田八站在朱老二身后服侍着。
其间,徐腾、朱弘历、张彦带着一帮勋贵世子并苏斌一行,刚好也在翠凤楼定了包厢,因为朱老二包场,顺便把他们也一起约上。还好包厢够宽敞,那么多人挤进来都不会紧张。
酒过三巡,徐腾举着酒杯敬了朱老二一杯,吹捧道:“殿下妙手生花,就是简简单单的轴承和弹簧,就像让马车长了翅膀一样,既舒适又省力!这真是点金之术,让顺风商号财源滚滚。”
徐腾拿到了定制的马车,随时给家中老太君备的车辆,可这段时间到哪里都是坐着四轮马车,连马都不骑了。
“哈哈哈,定国公过誉了,这哪是孤的功劳,这是马车作坊工匠技师的工艺。这都是科学带来的改变,所以说啊,科学改变生活。”朱老二喝着甜丝丝的果酒,笑呵呵的和徐腾显摆着。其他人都是压低声音,耳朵却关注着朱老二和徐腾的对话,听到朱老二的话,不管听得懂听不懂,都是会意的笑起来。
一直聆听着的苏斌也是笑盈盈的站起来,先是端着酒杯向唐恒岳的方向致意一下,唐恒岳端正坐姿,也是举起酒杯遥遥回礼。
然后苏斌对朱老二说道:“殿下,在下最近拜读唐先生的小学教材,特别是算学和科学,以往一直不懂的九章算术用简数来解释,竟然豁然开朗。唐先生化繁为简,真乃宗师也!”
唐恒岳享受着众人投来敬仰的目光,心中也是飘飘然。最近他可谓是名利双收,连国子监祭酒陶大人见了他都会尊称他一声唐先生。现在市面上最火的书籍竟然是小学教材的数学和科学,在文人士大夫阶层掀起一阵科学热。
明朝士大夫是一个很难定义的群体,他们既正义又贪婪,他们反对和限制皇权,又对百姓敲骨吸髓。但是不能否认的一点是,他们并不迂腐也不会固步自封,和蛮族压制下的士大夫群体不一样的是,他们对新生的新奇的理念不会排斥和打压,反而会主动思考,如果有用的就接纳为已用。比如说,对泰西传过来的科学技术,比如大炮和枪械,他们就会仿制和创新。
其中的一个例子就是徐光启,他和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几何原本》前6卷,还加入了天主教,取了个教名叫保禄。一个深受儒家文化教育,从科举中一步一个脚印走出的传统士大夫,却能接受天主教,从我们后世角度看来,何尝不是在风雨飘摇的末世,寻求一种改变社会的新理念新方式。
“是啊,唐先生的经纬之才,更是对教育的造化之功,当受我等礼敬。”对于唐恒岳这个自已生造出来的偶像,朱老二当然不会给他拆台,反而带着大家合敬他一杯酒,让唐恒岳兴奋的满脸通红。
“在下拜读教材之时,多次看到有讲述泰西之事,想必唐先生对海外和泰西深有研究。”苏斌家中有做海商生意,对海外和泰西也更有了解,对这些更加敏感些。
唐恒岳愣了一下,啊,什么海外?什么泰西?我不懂啊!
朱老二当然不会让自已树的旗帜就这么掉下来,接口说道:“唐先生自然是学通中外,识贯古今。前日里唐先生还把一份世界地理的书稿送到孤的府上,这几日孤正在研读。”
啊?啊!我什么时候送了什么世界地理到潞王府上啊?
苏斌眼前一亮,急忙说道:“唐先生有此大作,能否让在下也参详一二?”
喂喂喂!朱老二心想,我说说得了,你听听好了,这么较真干什么!你这不是又要逼我通宵写材料嘛!
“唐先生的世界地理孤也看个大概,既然大家都好奇,那趁这个机会给诸位说说,助助兴如何?”今天这么多人,朱老二也不好扫兴,想着凭着记忆勾勒一下此时的世界地图,也算给这些土包子扫扫盲。
朱老二说话了,其他人敢说不好嘛,纷纷正襟危坐,连一旁服侍的女史都停下手中的动作。
“先从东边的东瀛说起吧,现在东瀛正在搞内战,就是几十个村子打来打去,不过快要打完了。东瀛的北部隔海相望的是咱们属国,朝鲜,嗯,棒子。和朝鲜交界的是咱们的东北,现在女真部族蠢蠢欲动,李成梁李大帅正在弹压着。东北女真的西部就是蒙古鞑子,现在是分成各个部落。原来咱们的西域都护府,现在有个亦力把里的国家,西边原来河中都护府的地方,有个哈萨克汗国,加一些蒙古人建立的小汗国。”
后世赫赫有名的准噶尔汗国这个时候不知道建立了没有,朱老二也只是凭借记忆力胡诌乱扯。
“再往下是吐火罗(阿富汗),波斯。波斯东边,就是咱们乌思藏南边的是天竺,天竺被泰西人称为印度,现在应该是一个蒙古人后裔建立的莫卧儿王朝以及很多的土邦小国,那边黄金香料遍地,富的流油。”
底下一个勋贵子弟小声的对旁边的女史显摆,“这个天竺就是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书的地方。”却被坐他旁边的听得朱老二安利的起劲的朱弘历瞪了一眼,赶紧闭了嘴。
“在咱们南边叫西洋,就是成祖爷永乐大帝派郑和下西洋那地方。咱们从西边开始数,最西边的是缅甸,往东是暹罗,高棉、越南、占城等国家,都是咱们的藩属国。他们还有吕宋、爪哇、苏禄、三佛齐这些岛国,这些国家根据郑和下西洋的记载,那是一年四季风调雨顺、水稻成熟三季、各种香料、黄金、珠宝数不胜数的富饶之地。”
朱老二描绘的蓝图,让大家如痴如醉,似乎除了贫瘠的国内,外面都是富的流油的地方。
苏斌正听得起劲,看到朱老二停下话头,赶紧捧哏,“殿下,那这个泰西人在何处?”
讲的口干舌燥的朱老二灌了一杯果酒,抹了一下嘴角的酒渍,“你别急,孤还没开始讲呢,就说为什么那些金发碧眼的泰西人回来到咱们大明,而且还在澳门那犄角旮旯租了一块地。”
翠凤楼,众人正在听朱老二科普地理知识,脸上都是求知欲满满。
(http://www.quwenw.com/book/IAFHFA-6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