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小学教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4章 小学教材

 

紫禁城乾清宫,万历在临摹字帖,冯保在一旁小心伺候着。

等到万历放下笔,冯保赶忙让宫女端上铜盆,服侍着万历洗好手,擦干之后才端上冰镇的酸梅汤。万历体型微胖,最是不耐热,一口气喝完酸梅汤,烦躁的把汤碗塞给旁边的宫女。

“老二的股票大会办举办的怎么样了?”万历走到皮椅坐下,问侍立在旁的冯保。

“回禀万岁爷,薪源号那边的股票都卖出去了,获得二十二万两有余。各家都是踊跃参与,潞王殿下那边还做了一个股东大会张章程。”冯保说着把一卷册子呈给万历。

万历接过章程,却没有打开来看,着册子,嘴里却呢喃着,“二十二万两啊。”

冯保还补上一句,“是的,万岁爷,现在潞王殿下的薪源号总的价值七十七万两有余。”

一想到这里,万历又是心中发狠,朱老二你竟然有八万股,比自已皇帝的股票还多。

冯保看着万历脸色阴沉,面上不显,心中却是冷笑,好你个朱翊镠,竟然只给自已派一千股,还要自已掏银子买。要不是自已派手下儿郎帮你拦着不让别家石炭进京,你朱老二能把这个石炭营生做起来?不懂知恩图报就算了,还用一千股侮辱自已,咱家这笔账得和你算一算。

两个脑补过一番,万历随手将章程扔到桌子上,又问冯保,“冯大伴,最近老二可有什么事?”

冯保回过神来,急忙禀报,“回禀万岁爷,奴婢手下孩儿探知,前几日,潞王殿下派人去大同,说是采购羊毛,不知有何用处。另外,他在外城找了一处场地,正在兴建工棚,说是新成立了一个乐源商号。”

“等等,你说的乐源商号是怎么回事?”万历打断了冯保的汇报。

“万岁爷,这个乐源号生产麻将、桌球、戏牌之类的新奇玩意,收益颇丰。”

“什么是桌球?那个戏牌又是什么?”

“据手下儿郎回报,桌球是在一张布台上,有几个圆球用长杆进行击打,落入球袋即为胜。”然后冯保又从袖袋里掏出一副戏牌,呈给万历,“这个戏牌就是如此,分为一到十,人地天十三类牌,每类牌又分为四色,再加阴阳两主。”

万历把戏牌拿过来,翻看着一张张小卡片,很是不解。“此玩意如何博戏?”

“这个奴婢倒是不知。”冯保摇摇头。冯保岂是不知,自从那日在慈宁宫李太后处见到这个戏牌后,让手下献上几副,试完了几局斗地主,很是大杀四方,赢了不少银两。可他不敢和万历说这玩意很好玩啊,要是被李太后知道了他引诱皇帝玩物丧志,那他还要不要命啦。

把玩了几下戏牌,万历也没看出什么端倪,就又问冯保,“可还有其他事?”

冯保想了一下,似乎刚刚想起来,说道:“前日里,潞王到慈宁宫请安,想太后娘娘提议到要建一所学堂,供煤户子弟进学,娘娘心善,还要出些银子。潞王回去后,想让家中清客写些教材,那几个清客以煤户至贱不足以承大义为由拒绝了,潞王很是不快。现在那个清客都从潞王府辞了出来。”

万历心中紧张,自从上次李太后扬言换帝之后,他对朱老二一直都很警惕,看朱老二如此巴结李太后,心中自是不忿。“那几个清客倒是刚烈。冯大伴,你让人去看一看,若是堪用,给他们一些差事。另外,你让人去看看老二的学堂是怎么回事?”

“奴婢遵命。”冯保躬身领命。

万历也没有了说话的兴致,挥手让冯保下去后,拿着戏牌翻看,心中却在想着朱老二弄一个学堂哄太后高兴,自已可不能被他比下去了,是不是也要弄一个学堂,不,两个学堂,一个慈圣学堂一个仁圣学堂。哼哼,你朱老二拿什么和我比!

万历在脑海里反复筹划着。许久,招手唤来一个小太监,“你去问问,这个戏牌有何玩法?”

…………

结束了股票说明会,沈榜来到了陈扈中的值房,坐上椅子上疲色尽显。会上,各家的管事手上都有写的明明白白的章程,却还要把各个问题再问一遍,沈榜讲的口干舌燥。

朱老二把一杯茶递给沈榜,歉意的说:“今日可是辛苦沈师了。”

沈榜摇摇手,口称不敢,接过茶杯灌了一大口。

等沈榜气息匀称些,朱老二才问道:“沈师,昨日学生询问府中清客,能否编撰一套可供平民子弟学习的教材。只不过这些文人墨客皆爱惜羽毛,认为教授贫民子弟有辱斯文,今早已愤而辞职了。唉,慈圣学堂乃慈圣太后娘娘心怀黎民苦楚,愿为生民筑一条通路,却不曾想为士林所不容。”

朱老二这句话有点诛心了,明明是几个贪名好利之徒,却把他上升到道德的对立面,沈榜不好接口,因为他们也是士林一员。

发完了牢骚,朱老二也是头疼,这个慈圣学堂是自已在李太后面前拍着胸脯说要建的,如果没有可用的教材和教师,那丢的可不是朱老二的脸,李太后也是跟着脸上无光。

沈榜斟酌了一下,说道:“殿下,何不请国子监教授唐恒岳来修订教材?唐贤弟饱读诗书,文学深厚,也是长期从事教学,想必对修订教材更有心得。”

听到沈榜的推荐,朱老二眼前一亮,也是他羽翼未丰,夹袋里没什么人物,来投效的人无非是一些趋炎附势,争名夺利,或者斗鸡走狗之人。当然,沈榜除外,也正是沈榜高风亮节让朱老二信任有加。他一眼看出唐恒岳也是功利之人,不过无所谓,方正朱老二也没安什么好心。

“既如此,恳请沈师从中斡旋,若唐大人能编撰出可用的教材,孤愿出白银一千两以酬功。”现在朱老二是饥不择食了。

“此事,下官自会和唐贤弟分说。只是不知殿下对教材有何要求?”

朱老二摸了摸光溜溜的下巴,想了想,“学生对这套教材的要求,就是通俗易懂,仅需能教会识字即可,另外还要教授算术之学。学生近日也涂鸦些笔记,您且请他来,学生自会与他分说。”

既然要办学堂,自然不是以往那种四书五经之类的科举教育,朱老二打算把后世的小学课本临摹出来,什么天地人你我他,上下左右东南西北,阅读理解,看图写话之类的,当然,拼音是没有的。然后数学就教些阿拉伯数字,加减乘除,再适当教一些一元一次方,二元一次方之类的。

小学的那些知识,朱老二能记得多少就教多少,打算让他们三到五年就可以毕业了,学生能学多少就算多少,以后能当牛马就行了。

至于为什么要把唐恒岳叫来,大概是要一个人挂名(背锅)吧。


    (http://www.quwenw.com/book/IAFHFA-4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