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2章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马车滴答滴答的行驶在长安街,突然朱老二想好好看看生活了那么多年的京城,就让马车四处逛逛,自已打开车窗细细欣赏着。

“停车。”朱老二叫停了马车 他看到了一个女孩儿。

沈青?朱老二又去过几次沈榜的家中,也认识了沈榜的女儿沈青,她正和母亲沈夫人、康嫂几人在街上夜市中闲逛。当沈青走到一处灯笼下,摇曳的灯笼光辉映照在沈青的脸上,那种朦胧的感觉仿佛隔着好几个世纪。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朱老二轻声吟诵着。

“二爷,可有吩咐?哦,您在背诗啊,二爷您可真勤奋。”田八言不由衷的吹捧着,其他的侍卫骑在马上,顾目四盼,紧张的警戒着,根本没去听朱老二无病呻吟。无事秋风悲画扇,自已和这群孬货拽什么古诗啊。

这时候,街上那群人都看了过来,连沈青母女都看过来了。这么一辆华贵的马车停在路边,就像一辆迈巴赫,谁不会多关注几眼。朱老二也不好托大,赶紧下了马车,要是路过没有看见就算了,这个时候再不下来打个招呼,就说不过去了。

“师母、师姐,孤这厢有礼了。”朱老二躬身一拜。沈青母女急忙道福还礼。

“殿下可是来体验民情?”沈青俏皮的问,被沈夫人拉了一把,不让他乱说话。

“师姐慧眼如炬,家中盐巴不够了,出来买些。”

沈青捂着脸笑了,却看到朱老二探头探脑的张望,嗔怪着,“今日妹妹可未曾陪着我来。”

朱老二被撞破心思,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接着便辞别沈夫人母女。大庭广众之下,能站着说几句话就已经不得了,女眷的清誉还要不要了。

朱老二的车子还在京城闲逛着,开心的他还带着侍从在一家羊杂店吃了些晚饭,民间的食物虽然不够精致,也可甚是合口。他贪婪的看着市民生活的活力,也感受此间平和与真实,可京城就这么大些,马车最后还是回到了王宅。

“那是哪里?”朱老二问田八。

“回二爷,这是王宅的外院。”田八按朱老二的眼光抬头看了一下,回答道。那边是有十几个小院子,都是安排给清客居住。

“怎么亮灯的这么少?是没人投效孤吗?”朱老二不满的说,这些底下人怎么做事的,自已的产业正是用人之际,需要大量的牛马啊。

田八手心冒汗,解释道:“二爷,这段时间府里都在大力招揽门客,已经有不少大才投效,可是薪源号和府中几个作坊都急需人才,大部分都是刚招揽就分配到各家作坊了。”

朱老二点点头,“且去外院看看吧。”

外院只有几个院子亮着灯,早先的清客大部分都跟着陈扈中在各个商号、作坊任事,剩下的几个不愿意或者不擅长行商贾之事,提朱老二做一些案牍文字的差事,还留着王宅,比如徐大家徐文远。

朱老二看到他的院子里传来喝酒聊天的声音,一时兴起,敲门进了他的院中。

徐文远等人看到朱老二带着田八进来,急忙躬身行礼。

“徐大家,诸位大家,孤冒昧来访,打搅诸位雅兴了。”朱老二和煦的说着,众人急忙侧身不受。

看着桌上的残羹冷炙,看来他们已经喝了一会了。“田伴伴,你去厨房让他们炒几个菜,再把宫里赐下的绍兴黄酒拿几坛过来。今日孤虽然做了恶客,可也没有空手的道理。”

徐文远几人正要把桌上的碗碟收起来,田八见了赶忙叫身后的小太监收拾。朱老二和徐大家几个人就在院子里,吹着清凉的晚风坐着聊天。

“徐大家,孤今日进宫,母后感念黎民辛劳无所依,打算建一所学堂用于收纳贫民子弟。你们都是熟读孔孟之道的有学之士,孤愿听听诸位的看法。”朱老二没有那么多时间铺垫和废话,直接开门见山的说了,他今天过来并不是临时起意。

“太后娘娘心念百姓福祉,吾等敬佩。”

朱老二摆摆手,打断了他们的吹捧。“孤此次来,是想让诸位编写一个教材,用于教授学生。”

那些清客相互看了看,什么是教材?

看到他们眼中的疑惑,朱老二只好跟他们解释:“此处学堂,建于滩涂堆场边上,收纳的学生都是煤场和作坊工人的子女。太后娘娘所想,也非让他们制艺进学,学八股文章,考孔孟之学,只不过能学些文字算术,有一技之长而已。所以以往从《千字文》、《百家姓》、《四书五经》这类的启蒙书籍不合时宜。”

朱老二说的兴起,可是徐文达他们并没有回应,脸上隐隐有些排斥,虽然碍于朱老二的身份不敢造次,脸色却难看的可怕。虽说他们落魄至斯,委身于王宅做一个清客,可这些人都有功名在身,徐文达甚至还是举人身份。他们连俸禄丰厚的管事之职都不屑一顾,只不过是暂时栖身于此,以备大考,毕竟金榜题名才是他们的梦想。

“殿下,吾等有些疑问,为何要教授这些力夫子弟?他们就算做了学问,也不过是做些伙计、工人之类的生计,与国无益。”还是徐文远替他们问了出来。

朱老二感觉到他们来自阶级的歧视,如果让他们去教授达官贵人的子女,他们肯定没有怨言,但是朱老二让他们去教贫民子弟,却好像是对他们的侮辱。

就算如此,朱老二还是得耐着性子去劝说他们,“圣人云,有教无类,他们虽然贫寒,可也有受教育的权力。吾等教授他们学识,也是传授孔孟之道。所谓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方可外御其侮,内修民生,以达天下大同。”

“非也,古人云道不传非人,法不传六耳,煤民低贱,若日后进入朝堂,以此等见识,必将扰乱朝纲,为祸天下。请殿下收回成命,以免引人非议。”徐文远梗着脖子打断了朱老二的劝说。

这时候,朱老二才明白过来,不是他们不肯教授贫民子弟,而是他们怕这些低贱的贫民掌握知识之后,侵占了他们这个阶级的利益。只有知识掌握在他们手里,他们才能永远作威作福。看样子,光靠劝是劝不动他们的。

这会,酒菜都上齐了,朱老二不耐和这利欲熏心的官油子多待,拂袖而去。

徐文远看着远去的朱老二身影,也没有了吃喝的兴致,心里思量着既然惹怒了贵人,这个王宅是没办法再待了,还得去找下家了。只是可惜了这么一棵大树,要说他们有多少悔恨之心,大抵也是失了靠山的彷徨,但是要他们教授低贱的煤户子弟,他们是万万不可能的。

夜色笼罩在大地,昏暗的烛光却无法照亮世间。


    (http://www.quwenw.com/book/IAFHFA-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