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窝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7章 窝棚

 

朱老二坐在书桌前书写一封信,胡维赟、胡康才、陆管事、吴源等人侍立在桌前。

等朱老二写好信,吹干墨迹,让田八拿去盖章,这才交待众人。

“诸位,翁老的毛纺作坊那边已经试制出呢绒纺织品。然而京城左近无法提供大量的羊毛羊绒,也就无从大规模量产。接下来,孤将着力于毛纺作坊,此事暂由胡维赟胡大掌柜统筹负责。麻将作坊的事务今后交由郑大家负责。”

胡维赟赶忙躬身领命,虽然前日田八已经和他提起,但是此时得到朱老二的任命,也算尘埃落定。一想到今后自已也成为陈扈中一样的大掌柜,胡维赟那种出人头地的快乐难以言表。

“另外,孤这次安排胡康才等人前去大同,从蒙古诸部采购羊毛,孤与代王叔写了信,请他全力支持你等。胡康才,你领头此去大同,有几个事情要做,可听好了。”

胡康才赶忙躬身,接了差事。

“一是与蒙古诸部采购可用羊毛事宜,自隆庆四年的《隆庆和议》以来,我大明与蒙古已开互市,想来采购羊毛并非难事,孤与大德兴票号也有沟通,他们会协助你等,此事胡康才来做。”

朱老二接过茶喝了一口,继续说道:“二来,收来的羊毛需要清理脱脂、洗涤,做初步的加工。此事需新建作坊,雇佣工人,胡掌柜做好此事后,日常管理就由陆管事去做。”陆管事情不自禁的跪下来领命,他从原来瓷器店铺的小管事,拿到日后来讲就是一个小领班,连店长都称不上,竟然下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提拔到一个分公司的总经理,可以说一下子实现了阶层跨越。

“最后,从大同到京城,一路上也不太平,等日后互市采购羊毛,从大同到京城的物流运输也是重中之重。吴源,张卿推荐你,说你胆大心细,做事严谨,此事,就交你去做。哦,对了,那个赖祁你也带着历练一番。”

“属下领命!”吴源原来是王宅侍卫,之前安排他到煤场担任护卫,他在流民中招了一批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按照戚家军的训练手段,带起了一支水平不错的护卫。

让他们都下去后,朱老二坐在皮椅上揉着太阳穴。这次派他们去大同只是打个前站,其他的事情,比如购买土地作为日后的作坊,制造毛纺织机器,未来的毛纺制品如何打入市场这些都是需要筹划的事情。

而且,这些都很花钱,看似朱老二在石炭生意中赚了不少的钱,而且过几天增发股票又能入账十几万两银子,可是面对即将要做的事情,这些都是杯水车薪。

毛纺,不是一个作坊,是朱老二要从无到有做起来的一个产业。它最现实的对手,就是来自江南的丝纺产业,这些人可不是煤铺背后的几家勋贵和官员,而是整个江南籍的官员都站在丝纺产业背后。毛纺要是做大了,直接冲击的就是丝纺产品的市场份额。

为什么中国的毛纺产业一直做不起来?想想都感觉到牙齿发酸。

心情烦躁的朱老二在书房里走了几圈,吩咐下去,叫上沈榜,去滩涂堆场住上一阵子。

…………

京西往西山的官道,路上车水马龙。这条官道是往大同、太原的主要交通要道。

各家商号往来运送物资的车辆,赴京或者离京的行人,传递军情的快马,还有就是给京城运送石炭的车辆。

京城百万人口,每天需要消耗的煤炭就要四五百万斤,这还是夏天,到了冬天还需要取暖,消耗量更大。路上运送石炭的车辆大部分是薪源号和联盛号,还有一些其他商号的运煤车。按照一辆车一千斤的载量,每天光进城的煤车就要四千到五千辆次。

京中的煤铺市场已经几乎被薪源号和联盛号分光了。一些小煤铺要不直接从薪源号采购煤球,要不干脆就代销薪源号的煤球。而联盛号则筹资在滩涂堆场不远处也建设一处煤场,建造水车,压制煤球。双方在煤球价格上让利,在客户数量上争夺,在煤窑源头上掌控,在运营成本上控制,而这导致其他的煤铺不是倒闭就是被吞并。

朱老二约沈榜同乘自已的马车,两队光鲜亮丽的侍卫骑马保护左右,后面还有十几辆马车载着食材以及朱老二的吃喝用度。

临到滩涂堆场旁的官道旁,看到一片杂乱无章的窝棚,用木头和茅草随意搭盖着,里面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光屁股的小孩随意嬉笑打闹着,在官道旁很是碍眼。

朱老二让车停下来,问跑上前来的田八,“这是怎么回事?”

田八看了一眼,也是一脸懵,他管着整个王宅内外之事,可这个情况实在不懂。“二爷,奴婢不知。”

“去把堆场的负责人叫一个过来。”朱老二铁青着脸。

就在田八派去去唤人之际,朱老二和沈榜解释:“沈师,毛纺已经被翁奇瑞等人试验出来,织机已经定型,现在在抓紧试制样品。接下来,孤欲将在此处周边建设毛纺作坊。毛纺作坊用工数量巨大,再包括旁边煤场、其他作坊的工人和,到时候就是数以万计的人口。”

沈榜也是看到这处窝棚,密密麻麻的应该有数百个,居住人口应该有上千人,不敢相信未来一个上万人口规模的棚户区是什么盛况。

“殿下可是担心朝堂上的流言?”不受控制人口流动和聚集,自古都是封建统治者的心头之患。有明一代,对路引的管理就很严格,没有路引擅自外出是要受罚的,除了那些读书人,平民百姓可能一辈子就在几十里范围内生活。

“是啊,流民聚集算一项,学生也担心朝堂阻挠,到时候连可用的工人都不足。”

“殿下担心不无道理,毛纺若大行其道,必将冲击棉纺、丝纺等业,到时朝堂内外必以民怨沸腾为托词,限制、打压,甚至查封作坊。殿下,此事不得不防啊。”

“沈师所言,也正是学生所担心之心,不知沈师可有良策?”

沈榜和朱老二站在棚户区外侃侃而谈,引来一群小孩子围观,张峯怕这些小孩冲撞贵人,急忙带着侍卫把这群小孩子拦在门外。

朱老二看着这群衣衫褴褛,却又不失天真烂漫的小孩,可能再过几年,就要承担繁重家庭责任了,然后娶妻生子嫁人为妇,重复着机械的人生,或者,他们还能活着见到末世灾难,见识人间的苦难。在后世,他们应该是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中求学的。

让人那些点心分下去,打发了这群小孩子。沈榜这才斟酌着语气问道:“前日殿下在下官家中,对唐恒岳,苗浦等人很是关注,可有引导舆论之念?”

朱老二笑了笑,“沈师慧眼如炬,唐恒岳等人虽无实权,却在国子监、太学之处,所教授学生都是未来菁英。太学生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负,不为世俗所染,满腔热血切皆为黎明百姓。孤以为可以引导之,而引导之人非教授不可。沈师,你可将此话转予唐恒岳等人,孤也将让田八拨付一应经费。”

沈榜领命,这个事情是接下来朝堂官司的重要伏笔。

正当两人还待说话的时候,只见陈扈中,唐大一行人匆匆而来。


    (http://www.quwenw.com/book/IAFHFA-3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