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朝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1章 朝会

 

卯时一刻,偌大的北京城还沉睡着。

一辆辆轿子、马车、驴车,步行的官员勋贵,从京城各处往皇城方向聚集,各式灯火如同繁星,汇聚成银河,照亮庞大帝国的心脏。

朱老二在一个时辰前就被田八和侍女唤醒,梳洗装扮,更换朝服,折腾许久才乘坐马车来到午门前。少年人嗜睡,这时候他还在坐在车上昏昏欲睡。

“二爷,要准备上朝了。”田八在窗外小声的呼唤良久,朱老二才不情不愿的走下来。

这是每旬一次的朝会,原本年纪尚幼的朱老二是不用参加朝会,不知为何,李太后下了懿旨,让他也得参加。加上朱老二听了沈榜的谏言,也想听听那些人会在朝会上怎么编排自已,这还是他第一次参加朝会。

黑灯瞎火的,也认不出谁来,加上朱老二和朝臣也不熟悉,自顾自往自已的右边居前的公侯勋贵班位走去,朱老二突然看见一辆十六抬大轿走到宫门前,周边朝臣纷纷靠上去,只见身着蟒袍、长须飘逸,相貌堂堂的高官从轿子上走下来,大小官员齐齐作辑,口称:“元辅大人。”

却是大明内阁首辅张居正张阁老,此时临近宫门开启,张阁老自带各级文官在左班首位站定。

武官勋贵站的右班和文官的左班中间隔了一条御道,有些远了,加上天尚未大亮,朱老二竟是看不清张居正的神色。

似乎感觉到朱老二的窥视,张居正遥遥向他躬身一拜,却吓得朱老二急忙回礼。

作为朝廷亲王,朱老二自是站在班首,身后跟着的是定国公徐腾,刚刚袭爵没两年,是死党徐朗的胞兄,以往都是他站第一位的。徐腾小声的说:“殿下可是第一次入朝站班?”

“是定国公啊,孤这是首次参加朝会。”

徐腾也是个自来熟,就想把自已的经验传授给朝堂小白朱老二,“殿下可知站班有几个要点。”

“哦,孤倒是愿闻其详。”朱老二好奇了,不会就来开个会嘛,有什么好担心的。

“殿下,您可知朝会时长不一,少则半日,多则一天都未可知。所以,前日一直要早睡,还要少吃少喝,以免想打哈欠、内急而君前失仪。身上也要备些参片,必要时可含着提神。”

朱老二来了兴趣,正待说话,突然听到一声鞭响,朝会正式开始了。

左右官员开始进入皇宫,文官由左掖门进入,勋贵武官由右掖门进入,先在金水桥之南根据品级排列好次序后,依次过桥,到达奉天门丹墀。文官为左班、武官为右班,在御道两侧相向立侯。在此期间,还有负责纠察的御史在旁监督,凡是有咳嗽、吐痰、拥挤或仪态不整的都会被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奉天门上廊内正中设御座,台阶左右是钟鼓司的乐队,殿陛门楯间列“大汉将军”,穿着全服铠甲,御道左右及文武官员身后则各有校尉握刀站立。

此刻钟鼓司奏乐,万历皇帝到达御门,锦衣卫力士撑五伞盖和四团扇,从两侧登上丹墀,站在御座后左右。又有小太监两人,一人执伞盖,立于座上,另一人执“武备”,宫中女官举着二扇,立于座后正中。

等万历皇帝座上御座之后,陈太后和李太后从侧门进入,坐在御座之外的珠帘背后,谓之“垂帘听政”。值星御史再次鸣鞭,鸿胪寺高唱入班,左右文武两班齐头并进步入御道,行一拜三叩之礼,口中齐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旭日东升,挥洒在广场,仿若煌煌帝国,光芒万丈。

朱老二不经意间看了一眼端坐在御座上的万历皇帝,此刻他身后犹如站着上下五千年数不清的帝王,皇权的威压在这一刻也变成具现化。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言出法随,一言而定乾坤。

朱老二内心无比不安和恐惧,他害怕于自已的运命操于皇权之手,更害怕这皇权跌落,亿万汉室子民沦为尘埃。

《明孝宗实录》著,“大者宣露布,小者具奏本,俱于早朝未奏事之先宣布,所以张国威而昭武功也”。

行礼过后,鸿胪寺官员先出班,对万历皇帝奏报准备晋升的官员名单,或者入京谢恩、离京请辞的官员人数。

如果万历要召见,那么便先行入殿觐见;现在万历当然是不见的,那些人就在午门之外遥行五拜三叩之礼,便算完事了。

接下来就是宣读政策、边关奏报。这些都已经经过内阁商定,皇帝圈红,在这个朝会上拿出来公示一下,就算程序合理合法了。就好比后世的常委会,早就定下来的事情,举了手通过一下就算集体决策了。

光这些流程,已经花掉一个时辰,朱老二已经是站的腰酸背痛,手麻脚麻。忽听一直侍立在前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清喝一声:“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终于结束了吗?朱老二如同听到下课铃的学生,心中一喜。

这时候 ,文官班里听见一声咳嗽,一个官员站出来跪在地上,“臣有事启奏。”

御座上的万历说了一声:“可。”

那个不知名官员,先是说了一段辞藻华丽的废话,终于讲到重点,“……臣闻厂卫勾结一个“薪源商号”,于京西要道设立关卡,名为检查,实为阻断石炭入京,致京城百万生民无法烧火煮食,民怨激愤。二是成百上千流民聚集于薪源商号煤炭堆场,名为做工,实则拱挹指麾,进退有度,为京中维稳大患……。”

朱老二听了瞠目结舌,他以为这些文官最多弹劾他与民争利、品行不端、贪财好利这些。可他们歹毒的竟然直接弹劾他鱼肉百姓,甚至意图谋反,这都是统治者最忌惮的事情,只要沾上这些,不死也要脱层皮。

他偷偷抬眼看了一下端坐上方的万历皇帝,目视前方,面无表情。而更关键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站在左班,朱老二也不敢转头去看。心里也只是暗暗着急,也不知道沈榜说谋划怎么了。

这些人好狠毒,检查站的事还好说,朱老二也知道不能撑太久,可如果滩涂堆场被他们坐实有碍京城和谐稳定,要把堆场拆除和驱散,那自已真的就血本无归了。

正当朱老二心焦如焚的时候,突然一个人咳嗽一声,站了出来,“臣黄鄢有事启奏!”

黄鄢,这个名字好熟悉的感觉,他要帮孤辩护吗?朱老二心里期待起来。

“可。”

“……臣闻京西宛平县西山,煤窑林立,收纳流民数于万计,皆以挖煤运煤为生。西山之地,乃皇陵之所,此外,这些石炭场收容了大量流民,又处在皇城根下,难免令朝堂诸公不安。煤力至微,煤户至苦,而其人又至多,皆无赖之徒,穷困之辈……,一旦揭竿而起,岂不可念!臣请全封京西煤窑。”

朱老二先听是一懵,这就是沈榜请来的救兵吗?孤是让你帮忙打官司,不是让你助攻的!你把西山的煤窑封了,那我的滩涂堆场不也是黄了吗?

可能救兵另有其人,朱老二心底还有一丝侥幸。

可是黄鄢的话如同一石惊起千层浪,很快有人出班反驳,“……京城百姓已逾百万,皆依西山石炭方得以取食,若封西山煤窑,实京中百姓无煤可烧,无饭可食。”

看着这些似乎被踩中尾巴的官员,朱老二看不出他们是真心为民请命还是为煤铺代言。但是忍不住给沈榜和黄鄢竖了个大拇指,这招釜底抽薪的办法实在是绝!会让那些煤铺背后的人知道,你不给我饭吃,我朱老二可是会掀桌子的,以后谁也别想吃饭。

你说薪源号堆场几百号人会影响京城稳定,那你西山煤窑几万矿工怎么说?眼看楼被歪了,那这个话题就没办法继续说下去了。最后还是内阁群辅出列,奏请:“西山煤窑封窑之事搁置争议,即令厂卫撤除石炭检查点。”

万历皇帝应允。

朝会照常进行,西山石炭一事,对偌大帝国来说,微不足道。


    (http://www.quwenw.com/book/IAFHFA-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