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激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章 激战

 

月光被芦苇尖割成碎银,日军中队长山本一木的皮靴碾过战地医院焦黑的门框时,靴底传来玻璃碎裂的脆响。他蹲下身,指尖划过地面上凝固的血痕——那是条蜿蜒向东北的拖曳痕迹,终点处的泥印里嵌着半片盘尼西林的玻璃瓶。

"中队长阁下,"通讯兵抱着发报机弓身凑近,"第三师团己完成环形包围,诱饵部队就绪。"山本的手指骤然收紧,玻璃碎片刺破掌心,鲜血滴在泥地上,与暗红色的血痕融为一体。他抬头望向东南方朦胧的山影,那里藏着八路军主力团的行军路线,而他脚下的废墟,正是拴住野狼的铁锚。

"通知第一小队,"他舔了舔指尖的血,"在暗渠出口布置假伤员,记得给他们注射少量吗啡——要让八路军看见濒死的护士。"副官领命而去时,山本的目光落在坍塌的手术台上,那里还躺着具日军尸体,钢盔被砸扁在头颅上,形成诡异的凹陷。他忽然轻笑,这个被故意保留的"战场遗迹",会让八路军坚信这里刚经历过激烈厮杀。

李云山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三道红线,指尖停在标注"老槐树"的坐标点。警卫员小孙端来的热姜汤腾起白气,却驱不散他眉间的阴云。东南方的侦查员回报,日军在撤退路线上新增了二十处明堡,火力配置却明显薄弱——这是典型的"虚张声势"。

"旅长,陆远从暗渠传回消息,"通讯兵递来浸着水的纸条,"医院废墟里有三具'伤员',其中一人戴着咱们卫生队的红十字臂章。"李云山的瞳孔骤然收缩,那臂章是林晚秋亲手绣的,每个十字尾端都有个不易察觉的箭头——指向安全撤离点。此刻出现在敌人手里,只能说明两种可能:要么晚秋被俘,要么...

"让骑兵连准备夜袭,"他突然扯下军帽,露出头顶的刀疤,"目标不是医院,是东北面的无名高地。告诉战士们,遇见戴红十字臂章的'自己人',先检查他们的虎口——卫生员拿惯了手术刀,那里不会有老茧。"他顿了顿,声音低下来,"另外,给陆远带句话:如果看见臂章尾端的箭头朝右,就把铁西瓜的引爆线拴在第三根芦苇根上。"

陆远的军帽兜着半兜脏水,趴在暗渠通气口时,冷雨正顺着苇叶滴进领口。他看见三个"伤员"蜷缩在废墟阴影里,中间的少女抱着药箱,臂章上的红十字在月光下泛白——尾端的箭头竟指向正西,与约定的安全方向完全相反。

"八嘎,动作快点!"远处传来日军的斥骂,一个伍长踢了踢"伤员"的后背,"等八路军来了,你们就喊救命!"陆远攥紧手榴弹的手沁出冷汗,终于看清那"少女"喉结滚动的细节——分明是个男扮女装的鬼子侦察兵。他悄悄摸向腰间的铁丝,赵铁柱教的"倒刺诡雷"还剩两枚,正好绑在通气口的芦苇丛里。

当第一声枪响从东南方传来时,"伤员"们开始蠕动。陆远突然甩出铁丝,倒刺勾住最前方鬼子的脚踝,那人惨叫着跌倒,触发了埋在芦苇根下的绊雷。火光中,他看见"少女"掀开药箱,里面露出黑洞洞的掷弹筒口——果然是陷阱!

"卧倒!"陆远扑向通气口另一侧,掷弹筒的炮弹擦着头皮飞过,在暗渠上方炸出个缺口。泥土簌簌落下,他摸到了预先藏好的铁西瓜引信,手指却在发抖——赵铁柱说过,这种用汽油桶改装的定向雷,引爆线必须缠三圈半,否则会炸伤自己人。

"三圈半..."他默念着,雨水混着血水模糊了视线,忽然听见废墟里传来熟悉的咳嗽声。那是林晚秋特有的、压抑在喉咙深处的轻咳,带着点被硝烟呛到的沙哑。陆远的手指猛地收紧,引信在芦苇根上缠出第西个圈时,他听见了日语对话:"中队长说了,等他们靠近就开炮,把主力团堵在芦苇荡里..."


    (http://www.quwenw.com/book/CHCEDE-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