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25日的傍晚,杜逍蹬着那辆擦得锃亮的"斯波兹曼"牌自行车回家,链条发出轻快的咔嗒声,显然是刚上过油。拐进熟悉的村道,杜逍远远就看见自家小院门口停着一辆白色面包车,"八角台电视台"几个蓝色大字在夕阳下格外醒目。他嘴角微微上扬,脚下却放慢了车速。
小院外围满了村民,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母亲张秀兰从院里快步走出来,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显然是刚换上的,粗糙的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
"逍逍,快进来!电视台的王记者等你半天了!"张秀兰的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悦,却又刻意压低了音量,"你爹去镇上买肉了,说不能让人家城里人觉得咱乡下人小气。"
杜逍把自行车小心地靠在院墙边的枣树下——这辆"斯波兹曼"是杜逍上初中时候买的,己经骑了六年了,但辐条一根不少,铃铛清脆如新。他抬眼看见一个穿着浅蓝色衬衫的年轻女记者正在调试设备,正是那个在考场外采访过他五次都无功而返的王晓丽。
"哟,这不是我们的小杜同学吗?"王晓丽站起身,双手抱胸,"我早该想到的。"
杜逍露出一个腼腆的笑容:"晓丽姐姐好。"
王晓丽摇头苦笑。她在高考考场外五次采访这个学生,次次被戏耍。谁能想到,这个看起来漫不经心的农村少年,竟然是今年全省高考状元——724分,比第二名足足高了31分!
"杜逍同学,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之前采访你总是那么...低调吗?"王晓丽示意摄影师开机。
杜逍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坐下,背后是爬满丝瓜藤的架子。他眨了眨眼:"我每次说的都是实话啊。"
"好吧,"王晓丽调整了一下表情,"作为全省状元,而且是农村出来的学生,你有什么学习秘诀?"
杜逍的目光不自觉地瞟向堂屋窗台上那本己经翻烂的《新华字典》——书脊用胶布粘了又粘,旁边还放着几本同样破旧的繁体字书籍。
"我上初中那年,"杜逍的声音忽然变得柔和,"在父亲装冬衣的樟木箱底发现了几本旧书:繁体字版的《三国演义》《西游记》和《聊斋志异》。父亲说那是他年轻时在县城买的,一首没舍得扔。"
王晓丽眼睛一亮:"初中就开始读繁体字古籍?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查字典啊。"杜逍笑了笑,伸手拿过那本字典,熟练地翻到部首检字表,"父亲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告诉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开始一页要查半小时,后来五分钟就能搞定。"
他翻开《三国演义》第一页,指着密密麻麻的铅笔小字:"这些是我写的简体对照。'髯'这个字我查了三次才记住——第一次在关羽出场时,第二次在描写张飞时,第三次在曹操评价孙权时。"
王晓丽注意到,书页边缘己经被翻得起了毛边,但没有任何破损,显然主人极为爱惜。
"我记得很清楚,"杜逍继续说,眼神变得遥远,"父亲发现我在看这些书时,不但没反对,反而从箱底又找出几本发黄的笔记本——那是他年轻时抄写的唐诗宋词。"
院子里安静下来,连围观的村民都不再窃窃私语。杜逍的声音很轻,却格外清晰:"虽然父亲自己文化不高,但他总说'人可以穷,书不能丢'。"
采访进行得很顺利,杜逍侃侃而谈,从时间管理到知识体系构建,完全不像一个农村孩子。当谈到高考前的心态时,他忽然说:
"读书如种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王晓丽敏锐地捕捉到这个细节:"这是一种精神传承吗?"
杜逍沉默了片刻:"算是吧。就像是这些旧书,我也是一首精心保管着,我要一首留存下去。"
就在这时,院门被推开,杜国柱提着一条猪肉走了进来。看到院里的阵仗,他明显愣了一下,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爸,"杜逍站起身,"这是县电视台的王记者。"
杜国柱点点头,把肉递给妻子,转身就要进屋。张秀兰却轻轻拉住丈夫的袖子:"他爸,人家大老远来的..."
杜国柱的脚步顿住了。他转过身,眼神复杂地看了儿子一眼:"读书是他自己的事,有什么好采访的。"
但王晓丽没有放弃:"杜叔叔,听说您保存的那些旧书对杜逍影响很大?"
杜国柱的嘴角抽动了一下,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庄稼汉搓了搓长满老茧的手:"我哪懂什么影响?就是觉得...书是好东西,不能糟蹋。"他指了指院子里的一辆红旗牌自行车,"就像这车,好好用,能用一辈子。"
张秀兰突然插话:"他爹那些书藏在箱底十几年,搬家时连棉被都扔了,书却一本没少!"话一出口就意识到说漏了嘴,赶紧捂住嘴巴。
这对朴实的农村夫妻你一言我一语地拌起嘴来,却在不经意间勾勒出一个温暖的家庭图景:节俭到极致的父亲,唯独对书籍格外慷慨。
采访结束时,夕阳己经西沉。王晓丽收拾设备时,悄悄问杜逍:"你父母很为你骄傲吧?"
杜逍看着正在院子里忙碌的父母——父亲给自行车链条上油,母亲喂鸡,轻声说:"他们可能不懂什么叫'骄傲'。但每次我翻开那些旧书,父亲总会偷偷多看两眼;母亲虽然不识字,但擦书架比擦饭桌还认真。"
王晓丽突然明白了什么。她递给杜逍一张名片:"考上大学后,记得请我吃饭。"
杜逍接过名片,眨了眨眼:"如果我去的是清华呢?"
"清华,那更好啊,过阵子我可能就回北京了。"王晓丽笑着说道。
“姐姐这是高升了?”
“啥高升,去首都台挂职。”
“嗯,那北京见!”
“嗯,北京见!”
院外传来父母低声交谈的声音。杜逍轻轻抚过《三国演义》的书脊,突然想起初三那年,他问父亲为什么书里夹着一张1977年的布票。父亲沉默了很久才说,那是他年轻时用买布的钱换了这套书,被爷爷骂了整整一年。
窗外,月亮升起来了,清冷的月光洒在院子里。杜逍听见父亲对母亲说:"明天把那辆红旗自行车再打点气儿,要骑远路的..."
(http://www.quwenw.com/book/AHBHHE-6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