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方哲带着一丝熬夜后的疲惫,但更多的是期待和微妙的紧张走进办公室。他以为会迎来组长的赞许,或许还有同事们些许刮目相看的目光。然而,迎接他的却是一种古怪的安静,空气里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异样氛围。
项目组晨会准时开始。张海涛站在前面,意气风发,声音洪亮地总结着近期工作。当话题转到那个紧急接口优化时,他的声音陡然拔高了八度,带着一种“力挽狂澜”的自豪:
“…这个需求,火烧眉毛!难度更是顶了天了!关键时刻,我带领团队,特别是亲自投入了巨大心血,连续三天三夜几乎没合眼!带领大家攻坚克难!最终,在我的主导和推动下,我们不仅按时完成,性能还提升了35%!这个成果,为我们项目组赢得了客户的极大认可,也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家辛苦了!”
方哲脑子里“嗡”的一声,仿佛被重锤狠狠砸了一下!他猛地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向张海涛。张海涛的目光扫过他,那眼神就像扫过一件办公室里的普通摆设,毫无波澜,更无半分停留。周围的同事,有的低头盯着自己的笔记本,仿佛上面有绝世秘籍;有的表情微妙,嘴角似乎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诮;更多的人则是事不关己的沉默,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一股刺骨的寒意瞬间从脚底板首冲天灵盖,方哲的脸颊瞬间褪尽了血色。他熬干了心血、几乎拼掉半条命换来的成果,在张海涛口中变成了轻飘飘的“亲自主导”?40%的优化缩水成了35%?而他方哲的名字,就像被一块无形的橡皮擦,从这份功劳簿上彻底、干净地抹去了!连一丝痕迹都没留下!
会议结束,方哲像一具被抽走了灵魂的木偶,浑浑噩噩地飘回自己的工位。巨大的失落感和被欺骗的屈辱感在胸腔里疯狂冲撞、撕扯。那本被他奉为职场圣经、时刻放在案头的《员工手册》,此刻像一张废纸,“公平”两个字变得无比刺眼和讽刺。曾经坚信的规则,在赤裸裸的现实面前,碎成了一地渣滓。
午休时分,同事们纷纷离开。方哲坐在工位上,胸中的憋屈和愤怒几乎要炸开。他残存的一丝书生意气和倔强,支撑着他鼓起勇气,走向张海涛那间小小的独立办公室。门虚掩着,他敲了敲门。
“进来。”张海涛的声音传来。
方哲推门进去。张海涛正悠闲地靠在椅背上刷着手机,抬眼看到他,脸上又习惯性地堆起那副和煦的笑容:“哦,小方啊?有事?”
“组长,那个接口优化…” 方哲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但尾音还是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张海涛放下手机,笑容不变,眼神却像蒙上了一层薄霜:“哦,那个啊。任务完成得不错。你是新人,能参与这种核心工作,是难得的锻炼机会。功劳是团队的嘛,不要计较个人得失。眼光放长远,以后机会多的是。”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教导”。
“可是方案是我独立完成的,文档里也明确写了…” 方哲试图抓住最后一根稻草,据理力争。
“小方啊!” 张海涛的笑容淡了些,声音里带上了一种不容置疑的警告意味,身体微微前倾,“我知道你付出了努力。但你要明白,在团队里,成果共享是常态。你的付出,我这个组长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合适的机会,自然会优先考虑你。现在最重要的是融入团队,别太‘独’了,明白吗?这对你未来发展没好处。”
“别太独了”西个字,像一盆带着冰碴的冷水,兜头浇下,瞬间浇灭了方哲心中最后一丝幻想。他定定地看着张海涛那张看似诚恳、实则无比虚伪的脸,一切都明白了。这不是疏忽,不是误会,是赤裸裸的掠夺!是用“团队精神”这块冠冕堂皇的遮羞布,行巧取豪夺之实!而他这个初来乍到、毫无根基的愣头青,在这个规则面前,连喊冤的资格都没有!书生的第一课,竟是如此冰冷而残酷的现实。
(http://www.quwenw.com/book/AFA0IJ-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