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部那份盖着鲜红大印、承载着“双翼”蓝图的推广文件,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全国煤炭系统激起了前所未有的波澜。文件措辞之重,要求之明确,前所未有。红旗煤矿,这个曾经偏居一隅的地方矿,一夜之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了全国煤矿安全革新浪潮的绝对中心。
矿部那部老式电话机,彻底成了热线。铃声几乎从未间断,来自天南海北矿务局的询问、申请、甚至“取经”请求,如同雪片般飞来。矿长办公室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技术科实验室更是成了“朝圣”之地。陈强和他的团队,从早到晚被来自各地的技术骨干围得水泄不通,答疑解惑,分享经验,恨不得一个人掰成八瓣用。
压力,如同实质般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红旗矿人的肩头。荣耀的背后,是千钧重担。
矿部会议室,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
矿长亲自主持扩大会议,矿领导班子、技术科骨干、协管队核心成员悉数到场。墙上挂着的全国地图,己经被密密麻麻的红圈和黄线覆盖,代表着首批试点矿区和亟待对接的单位。 “同志们!”矿长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异常坚定,“部里的文件,是尚方宝剑,也是催命符!全国的眼睛都盯着咱们红旗矿!‘铁网’和‘星网’能不能在全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咱们是源头,是标杆!责任重于泰山!”
他看向陈强,目光灼灼:“陈强同志!技术标准培训是核心!部里要求三个月内,完成首批一百名核心骨干的集中培训!师资、场地、设备、教材… 必须万无一失!要确保教出去的,都是真本事,是能独当一面的‘筋骨’传人!” “矿长放心!”陈强站起身,臂膀上的红袖标在灯光下异常醒目,眼神锐利如鹰,“培训大纲己细化完毕,结合了南二、红岭、晋北的实战案例。师资团队由我亲自带队,红岭和晋北的骨干也会回来助阵。场地… 矿上现有的教室不够,需要扩建或改造。”
“场地我来解决!”马副矿长立刻接话,他如今分管后勤和基建,干劲十足,“矿部后面那片旧仓库区,立刻清理出来!改造成标准化的‘铁网’技术培训中心!设备采购清单给我,我亲自跑部里,特事特办!”
矿长满意地点点头,目光转向李秀兰:“秀兰同志,‘星网’的推广培训,同样关键!部里点名要你牵头,组建‘星火’讲师团!培训对象是各矿区的家属协管骨干和热心积极分子!怎么把咱们的‘家’味儿、‘暖’劲儿传出去,让天南海北的姐妹们都能上手… 这软功夫,更难!”
李秀兰沉静地点点头:“矿长,我们协管队正在整理一套‘情景模拟’教学法。把组建互助队、开安全课、组织演练的过程,编成小剧本,让来培训的姐妹们分组演练,边做边学。另外,我们计划邀请首批试点矿区(如晋北郭大嫂)的优秀代表来‘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她顿了顿,“场地… 也需要一个专门的‘星网’文化培训室,最好能容纳几十人,有活动空间。”
“好!一并解决!”马副矿长拍板,“旧仓库区够大!分两个区!一个给‘筋骨’,一个给‘星火’!我保证,一个月内,两个培训中心,投入使用!”
会议确定了方向,也明确了分工。整个红旗煤矿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轰然启动。技术科实验室灯火通明,陈强带着团队日夜打磨培训教材,调试教学设备;协管队办公室人声鼎沸,李秀兰和张嫂、王姐、吴老师等人反复推敲“情景模拟”剧本,筛选教学案例;后勤和基建部门在马副矿长的督战下,更是开启了“大会战”模式,旧仓库区尘土飞扬,改造工程如火如荼。
307房间,炉火依旧,却成了临时的“星火”备课室和情感驿站。
深夜,陈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常常看到李秀兰还在灯下伏案工作,桌上摊着写满字的稿纸和画着示意图的草稿。陈安早己睡熟,陈宁也在摇篮里发出均匀的呼吸声。 “还没睡?”陈强轻声问,脱下沾满粉笔灰(他在临时教室给技术员试讲)的外套。 “在改这个‘安全岛’选址的情景模拟,”李秀兰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得让不同地方的姐妹都能理解,还得有趣…” 陈强走过去,看着妻子专注的侧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拿起桌上的暖水瓶,给她倒了杯热水:“别熬太晚。‘星火’要传,你这‘火种’也得保重。” 李秀兰接过水杯,笑了笑:“你不也一样?我听见安儿说,你今天在教室,嗓子都讲哑了。”
两人相视一笑,疲惫中带着默契的温暖。炉火噼啪作响,映照着他们共同奋斗的身影。有时,李秀兰会拿出陈安最新画的一幅画。画上,旧仓库区变成了两座崭新的大房子,一座挂着“筋骨学堂”的牌子(画着齿轮和铁网),一座挂着“星火课堂”的牌子(画着炉火和星星)。许多小人儿(代表学员)走进房子,出来时,头上都顶着一颗亮晶晶的小星星或一个小齿轮。天上那颗最大的星星(赵爷爷),光芒照耀着两座房子。
“安儿说,这是‘学习屋’。”李秀兰轻声说。 陈强看着画,再看看桌上堆积如山的资料,心中充满了力量。蓝图正在从纸上,一点点变成现实。
旧仓库区的改造,堪称奇迹。
在马副矿长近乎“拼命三郎”的作风下,后勤和基建部门爆发出惊人的能量。短短一个月,两座低矮破旧的仓库被彻底改造:外墙粉刷一新,窗户换成明亮的玻璃,内部按照功能严格分区。 “筋骨学堂”内,宽敞的理论教室配备了崭新的黑板和投影仪(这年代算先进设备);隔壁是实操车间,模拟井下环境的巷道模型、各种型号的传感器、信号接收器、调试仪器一应俱全,甚至预留了未来更先进设备的接口。墙上,挂着赵师傅那把锉刀的照片(原件被陈强珍藏着)和“勿忘‘筋骨’之道”的标语。
“星火课堂”则布置得温馨而实用。大活动室铺着干净的地板,方便分组活动和演练;西周墙壁贴着陈安和其他矿区孩子画的关于安全、互助的彩色图画;一角设置了小图书角,摆放着《赵爷爷的安全故事会》和各种安全宣传册;另一角甚至模拟了一个简单的“家庭安全角”。墙上挂着“互助暖人心,星火可燎原”的横幅。
两个培训中心门口,分别竖起了醒目的牌子:“全国煤矿安全监测技术(‘铁网’系统)培训中心”、“全国矿区安全文化建设(‘星网’模式)培训中心”。落款是醒目的煤炭部。
挂牌那天,红旗煤矿锣鼓喧天,彩旗招展。煤炭部领导亲自到场,全国各大矿务局的代表云集。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培训中心,看着里面先进(相对而言)的设施和充满理念的设计,所有人都被震撼了。
陈强站在“筋骨学堂”门口,看着络绎不绝涌入参观的各地技术骨干,看着他们眼中对设备和教材流露出的热切,心中百感交集。他想起了南二采区泄压时简陋的试验台,想起了红岭井下冰冷的黑水,想起了晋北朔风中调试设备的艰辛… 如今,赵师傅的“筋骨”之道,终于有了一个像样的“家”,一个可以薪火相传的殿堂。
李秀兰站在“星火课堂”里,看着各地来的家属代表好奇地摸着墙上的画,翻看着图书角的小册子,互相用带着不同口音的普通话交流着,脸上洋溢着笑容。她仿佛看到,无数温暖的“星火”,将从这里点燃,散向全国矿区的寒窑陋巷。
培训正式启动的日子,红旗煤矿仿佛迎来了盛大的节日。
“筋骨学堂”里,座无虚席。来自全国二十多个重点矿区的技术骨干,神情专注地听着讲台上陈强的第一课。他没有讲高深的理论,而是从赵师傅那把锉刀的故事讲起,从南二采区第一次泄压预警讲起… 将“铁网”技术的精髓,融入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和实战案例中。实操车间里,更是热火朝天,学员们围着设备,在导师指导下亲手操作、调试,争论声、解惑声此起彼伏。
“星火课堂”里,气氛同样热烈。李秀兰没有站在讲台上,而是和姐妹们一起,将学员们分成小组,用“情景模拟”的方式,演练如何在一个新家属区组建第一支互助队。郭大嫂作为特邀“讲师”,用带着浓重晋北口音的普通话,讲述着她们在朔风中如何从一盘散沙到结成“星网”的经历,朴实的话语引来阵阵掌声和共鸣。活动室里,孩子们的游戏声和歌声不时传来,为严肃的培训增添了几分暖意。
307房间,炉火跳跃。
深夜,陈强和李秀兰终于结束了一天高强度的教学和协调工作,回到家中。孩子们早己熟睡。两人坐在炉火边,虽然疲惫不堪,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当家的,”李秀兰看着炉火,轻声道,“今天看到那些学员的眼神… 就像当初咱们摸索时一样,有迷茫,有渴望,但更多的是光亮。” “嗯,”陈强应道,给炉子里添了块煤,“‘筋骨’学堂里也是。争论得面红耳赤,但那股子想把技术学到手、回去守护矿山的劲儿… 跟咱们当年一模一样。” 他顿了顿,看向妻子:“咱们这炉火… 好像点得更旺了。不光暖着307,还暖着‘筋骨’学堂和‘星火’课堂…” “是啊,”李秀兰微笑着,火光在她温婉的脸上跳跃,“赵师傅的‘筋骨’,你的‘铁网’,咱们的‘星网’… 都在这炉火里淬炼过。现在,该让这火,去暖更多的人,去点亮更多的‘筋骨’和‘星星’了。”
炉火映照着他们疲惫却满足的脸庞,也映照着桌上那份被翻得有些卷边的推广文件。窗外,夜色深沉,但“筋骨”学堂和“星火”课堂的灯火依旧通明,如同两座灯塔,在矿区寂静的夜里,照亮着通往更安全、更温暖未来的道路。新的起点,就在这炉火与灯火交相辉映中,坚实而充满希望地铺展开来。
(http://www.quwenw.com/book/ADIABC-9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