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可控硅的蓝图与“半边天”的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6章 可控硅的蓝图与“半边天”的抉择

 

307房间的炉火噼啪作响,暖意融融,却驱不散李秀兰心头的惊涛骇浪。那份印着市妇联和市委组织部鲜红大印的通知书,此刻在她手中仿佛有千钧重。省城,三个月,妇女干部培训班… 每一个字都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她心头发颤,也灼烧着她眼中深藏的渴望。

“秀兰姐!这是天大的好事啊!”张嫂的大嗓门打破了短暂的寂静,她激动地拍着大腿,“市里点名要你去!学成了回来,那就是咱们矿上响当当的妇女主任!管着全矿家属的大事小情!多风光!”

“是啊秀兰!你懂得多,讲得好,就该去!”妇女班的王姐也附和道,“咱们姐妹都支持你!”

“机会太难得了!错过这村可没这店了!”吴老师语重心长,眼中满是期许,“矿上推荐你,市里批准你,这是对你能力的认可!也是咱们红旗矿家属工作的光荣!家里的事,有我们大家伙儿呢!”

姐妹们七嘴八舌的鼓励像温暖的潮水,将李秀兰包围。她看着那一张张真诚热切的脸庞,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信任,心中那簇被夜校点燃、被讲台磨砺出的火苗,不可抑制地熊熊燃烧起来。省城!学习!更广阔的天地!为更多的姐妹发声!这些念头像野草般在她心底疯长。

然而,目光触及自己高高隆起的孕肚,感受着里面那个小生命时不时的胎动,再看到依偎在身边、仰着小脸懵懂看着她的陈安,巨大的现实压力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将那簇火苗浇得只剩青烟。去省城?三个月?孩子怎么办?安儿谁来照顾?陈强刚回来,矿上那摊子新技术正等着他… 她走了,这个家怎么办?炉灶冷了,衣服破了,孩子病了… 无数琐碎而具体的担忧,像藤蔓一样缠绕上来,勒得她几乎喘不过气。

“我…我…”李秀兰张了张嘴,声音干涩,千言万语堵在喉咙里,最终只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她下意识地抚摸着肚子,眼神在通知书和隆起的腹部之间游移,充满了挣扎与不舍。

就在李秀兰深陷两难抉择时,矿技术科的办公室里,气氛却如同炉火般炽热。

宽大的绘图板上,铺开了一张矿用电机车牵引系统的改造草图。陈强站在中间,臂膀上的红袖标鲜亮如初,眼神锐利而专注。他手中拿着粉笔,正在黑板上快速勾勒着可控硅整流器的原理示意图。刘副科长、技术科的几位骨干,还有特意被请来的赵铁柱师傅,围在西周,听得聚精会神。

“…传统的凸轮控制器加电阻调速,就像老牛拉破车,又慢又费劲,还容易‘打火’(触点烧蚀)!”陈强用粉笔重重地点在代表老式电阻箱的位置,“可控硅,就像给电机车装了个‘聪明开关’!用微弱的控制信号,就能精准调节强大的电流!实现无级调速,启动平稳,运行安静,最关键的是——省电!初步估算,改造一台车,一年省下的电费就能把改造成本赚回来!”

他的讲解深入浅出,既有在技校啃下的理论支撑,又紧密结合井下电机车运行的实际痛点。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可控硅触发电路,标注着:“这里,是关键!触发脉冲的精度和稳定性,决定了调速的平滑性。我琢磨着,可以用…”

赵铁柱师傅眯着眼,叼着早己熄灭的烟卷,盯着黑板上那些对他来说如同天书的符号和线路图。他听不懂那些“可控硅”、“触发脉冲”,但他听得懂“省电”、“平稳”、“安静”、“少出故障”。他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着口袋里那把小锉刀,仿佛在确认什么。当陈强讲到关键的控制电路稳定性时,他突然闷声开口:

“小子,你这‘聪明开关’是好,可井下那地方,煤尘大,潮湿,震动厉害!你那精细玩意儿,扛得住不?别三天两头‘趴窝’,耽误生产!”

赵师傅的话像一盆冷水,瞬间让热烈的讨论冷静了几分。技术科的人也都看向陈强,这正是他们最担心的可靠性问题。

陈强非但没有不悦,眼中反而闪过一丝赞许。他放下粉笔,走到绘图板前,指着可控硅散热器和密封结构的位置:“赵师傅问到了点子上!这正是关键!散热必须做好,密封必须可靠!我设计采用强制风冷加特殊密封胶圈,外壳防护等级提到最高…” 他拿起一张在技校画的零件图,指着上面一个关键的密封槽结构,“这里,拐角必须‘磨圆溜’!不能有死角,防止应力集中开裂!赵师傅,这活儿,非您这双‘金手指’莫属!”

赵铁柱凑近看了看图纸上那个需要“磨圆溜”的细节,又抬眼看了看陈强眼中那份毫无保留的信任和对自己手艺的推崇,紧绷的嘴角终于向上扯了扯,哼了一声:“算你小子有眼力!这‘圆溜’活儿,包我身上!”

刘副科长看着陈强从容应对质疑,思路清晰,既有大胆创新,又充分考虑实际困难,甚至懂得如何调动像赵铁柱这样的老师傅,眼中充满了欣慰。他拍板道:“好!陈强的方案思路清晰,可行性高!技术科牵头,陈强任项目组长,赵师傅负责关键部件加工把关!尽快拿出详细设计图和试验方案!矿上全力支持!”

傍晚,陈强带着一身煤尘和油污(刚从维修车间回来),还有满脑子的可控硅电路图,推开307的门。

炉火依旧温暖,饭菜的香气弥漫。李秀兰坐在桌边,面前摊着那份通知书,眼神有些飘忽。陈安正趴在小桌上画画。

“当家的,回来了?洗洗手吃饭。”李秀兰回过神,勉强笑了笑,起身要去盛饭。

“不急。”陈强敏锐地捕捉到妻子眉宇间那抹化不开的愁绪。他走到桌边,目光落在通知书上,瞬间明白了什么。他拉过凳子,坐在妻子对面,声音沉稳:“秀兰,市里的通知…吴老师下午来过?”

李秀兰点点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声音低低的:“嗯…让我去省城…学习三个月…妇女干部培训班…”

陈强的心猛地一跳!省城!学习!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那是机遇,是认可,是通往更广阔天地的阶梯!他立刻想起了自己在技校如饥似渴学习的日子,想起了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知识如何改变了他的视野。他的秀兰,同样有这份渴望和能力!

巨大的喜悦瞬间涌上心头,他几乎要脱口而出“去!必须去!”。但话到嘴边,他看到了妻子眼中深藏的忧虑,看到了她抚在孕肚上的手,看到了旁边懵懂的儿子。喜悦如同退潮般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同样沉重的现实考量。

他沉默了片刻,没有立刻表态,而是伸出手,轻轻覆盖在李秀兰放在通知书上的手。他的手粗糙、温暖,带着井下和车间的印记。他看着她,眼神深邃而认真:“秀兰,你先告诉我,你自己…想去吗?抛开家里,抛开孩子,抛开我…就你自己,想不想去省城,学那些新东西,当那个妇女干部?”

李秀兰抬起头,迎上丈夫的目光。那目光里没有逼迫,没有预设的答案,只有纯粹的、想要了解她真实想法的探寻。这份理解,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她的心扉。压抑的渴望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而出,泪水也随之滑落。

“想…”她的声音带着哽咽,却异常清晰,“当家的…我想去!我想知道外面更大的世界是什么样!我想学更多本事,帮更多的姐妹!我想…我想证明,咱们女人,除了围着锅台转,也能做更有意义的事!就像…就像你在井下琢磨机器一样!”她的声音越说越坚定,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那是被压抑太久、终于破土而出的自我觉醒!

陈强看着妻子眼中那簇重新燃起的、比炉火更炽热的火焰,感受着她话语中那份从未有过的坚定和力量,心中最后一丝犹豫烟消云散。他的秀兰,早己不是当年那个怯懦的小媳妇了!她的“半边天”,需要更广阔的空间去支撑!

他用力握紧妻子的手,脸上露出一个坚定而温暖的笑容:

“好!秀兰,你想去,咱们就去!”

“家里的事,有我!”

“安儿,有我!”

“还有张嫂,有吴老师,有妇女班那么多姐妹!”

“天塌不下来!咱们一起扛!”

可控硅的蓝图在技术科铺开,冰冷的钢铁即将迎来智慧的革新;“半边天”的抉择在炉火旁落定,柔弱的肩膀渴望撑起更广阔的天空。一个在矿山的轰鸣中点燃技术星火,一个在家庭的牵绊里追寻自我价值。陈强的承诺掷地有声,如同井巷深处支柱顶起时的“嗡”鸣,为李秀兰的远行撑起了最坚实的后盾。炉火映照着夫妻二人交握的手,也照亮了前路上各自闪耀、却又彼此辉映的征程。李秀兰的泪水滴落在通知书上,晕开了“省城”二字,也浸润了心底那片名为“可能”的土壤。


    (http://www.quwenw.com/book/ADIABC-4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