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部吹响的战略升级号角,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红旗煤矿、更在陈强和李秀兰各自征战的阵地上,激荡起前所未有的巨浪。露天矿的广阔天地与深部开采的未知领域,如同两座全新的、高耸入云的“硬骨头”,等待着“筋骨”之道的锋芒去啃噬。
东北,某代号“黑山”的大型露天煤矿。
巨大的矿坑如同被巨斧劈开的山谷,的岩层在阳光下泛着冷硬的色泽。庞大的电铲轰鸣着,将成吨的矿石装入如同移动堡垒般的矿用卡车。卡车在蜿蜒的盘坑道路上缓慢爬行,扬起的烟尘遮天蔽日。陈强站在矿坑边缘的临时指挥点,强劲的风裹挟着煤粉和碎石,抽打在脸上生疼。他身旁,是露天矿的技术骨干和支援队核心成员,人人脸上都带着凝重。
“陈工,”矿方技术负责人老周指着坑底一辆正在倒车的巨型卡车,声音在风中有些模糊,“您看,就这种‘大家伙’,司机坐在驾驶室里,后面、侧面全是死区!靠后视镜?根本不够!前几天刚出过事,倒车时差点把后面一辆推土机给碾了!” 他又指向远处高耸的、坡度接近七十度的边坡:“那地方,人工监测?谁敢天天爬上去看?只能定期巡查,可滑坡这玩意儿,说塌就塌!” 最后,他无奈地摊手:“还有这天气,春天风大,夏天暴雨,秋天起雾… 哪一样都能要命!预警?难啊!”
陈强没有立刻回答。他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坑底的作业场景。巨大的车辆如同笨拙的巨兽,在复杂的路网和飞扬的尘土中艰难移动。赵师傅的锉刀在胸口内袋里,仿佛感应到主人的心绪,传递着一丝沉静的凉意。 “老周,”陈强放下望远镜,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咱们的‘移动堡垒’和‘天罗地网’,就从解决这‘倒车死区’和‘边坡盲区’开始!先打两个‘铆钉’!”
“移动堡垒”计划率先启动。
目标:为最易发生事故的倒车作业卡车,加装简易有效的盲区监测系统。 方案:陈强摒弃了昂贵复杂的雷达方案(当时技术不成熟且成本高昂),祭出了“土”办法!
“后眼”: 在卡车尾部保险杠上方,加装一面巨大的、角度经过精确计算的凸面广角镜(类似公交车的后视镜),大幅扩展司机后视视野。
“侧眼”: 在卡车两侧后轮上方,加装简易的机械式距离报警杆。当倒车时,杆体触碰到障碍物(如推土机、人员),会触发驾驶室内刺耳的蜂鸣警报。
“耳听八方”: 在关键路口和盲区拐角,设置手持式步话机的观察哨,随时向倒车司机通报后方情况。
方案简单到近乎“简陋”,但陈强强调:“要的就是快!准!省!先解决‘看得见’和‘撞不上’!” 安装调试在漫天烟尘中进行。陈强亲自爬上高大的卡车,指导安装角度,调试报警杆的灵敏度。油污和煤灰沾满了工装,汗水在脸上冲出道道沟壑。当第一辆改装后的卡车进行倒车测试,司机在驾驶室里清晰地看到后视镜中原本的死区,当报警杆成功在触碰模拟障碍物时发出刺耳警报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 “神了!陈工!这下心里有底了!”司机激动地拍着方向盘。 “这只是第一步!”陈强抹了把汗,目光投向那高耸的边坡,“下一个,‘天眼’!”
“天眼”计划目标:实现对高陡边坡的实时稳定性监测。
方案:同样走“土洋结合”路线。
“大地脉动听诊器”: 在边坡关键部位,埋设简易的、由废旧弹簧和位移传感器(成本较低型号)组成的“土法”离层监测点。通过测量弹簧的微小伸缩变化,判断岩体是否有松动迹象。
“千里眼”: 在矿坑对面制高点,架设高倍率望远镜和带有刻度标尺的固定观测点,由专人(三班倒)定时观测边坡表面有无裂缝扩大、碎石滚落等异常迹象。
“顺风耳”: 在边坡底部设置简易的拾音器(利用矿上广播系统的淘汰话筒),监听是否有异常的岩石摩擦、断裂声。
“人工神经网络”: 建立一支由经验丰富的老矿工组成的“边坡巡逻队”,定期(每天)徒步巡查边坡,用“脚板”和“经验”去感受大地的“呼吸”。
“技术数据+人工经验+实时观察+声音监听!西管齐下!”陈强在方案讨论会上斩钉截铁,“没有‘天眼’,咱们就造一双‘人机结合’的眼!” “天眼”监测网迅速布设。当第一个“土法”离层监测点传回稳定的数据,当望远镜观测员第一次捕捉到细微的裂缝变化并及时预警,当拾音器监听到异常的岩石摩擦声… 这套看似“简陋”的系统,开始为这座露天矿的“高个子”戴上了一个虽不完美却至关重要的“紧箍咒”。
与此同时,在南方那座代号“新星”的现代化大型矿井家属区。
李秀兰的“星火育苗”计划,正如同春雨般悄然浸润着这片崭新的土地。崭新的矿区幼儿园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童谣音乐会”正在举行。 没有严肃的讲台,只有铺着彩色地垫的活动区。孩子们围坐一圈,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前方。来自江南的钱嫂子,正用温软的吴语,教孩子们唱新改编的《安全过马路》: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过马路,左右瞧,红灯停下绿灯跑。牵大手,不乱跑,安全第一要记牢!” 熟悉的童谣调子,配上朗朗上口的安全歌词,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拍着小手,奶声奶气地跟着唱,欢乐的气氛充满了教室。
隔壁的小学活动室里,则设立了“安全情景体验角”。这里有用纸箱做的“斑马线”和“红绿灯”,有画着各种危险标识(如“小心触电”、“禁止烟火”)的大卡片,还有用布娃娃和绷带模拟的“简单包扎”区。在吴老师和几位年轻家属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识别危险,练习安全行为。 “老师!我知道!这个标志是‘小心掉坑’!”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指着卡片大声说。 “真棒!”吴老师笑着摸摸他的头,“那看到这个标志,我们要怎么做呀?” “绕开走!不靠近!”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李秀兰站在活动室外,透过窗户看着里面的情景,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新建矿的工会女工主任走过来,感慨地说:“李老师,您这法子真好!娃娃们学得快,也开心!比我们干巴巴地讲一百遍都有用!刚才还有家长跟我说,他家娃娃回家就教他唱《安全过马路》,还监督他爸爸开车不能闯红灯呢!” “这就是‘小手拉大手’的力量。”李秀兰微笑道,“安全的种子种下了,就会自己发芽长大。”
她还牵头建立了“新星矿区家属线上星火群”。虽然这年代通讯条件有限(主要是电话和广播),但她们利用矿上的广播站,定期播放安全知识、育儿经验,并鼓励家属们通过电话互相交流。一颗颗“星火”,正通过无形的电波,在现代化的矿区上空悄然连接。
夜深人静,天各一方。
陈强在“黑山”露天矿简陋的板房里,就着昏暗的灯光写信。窗外是矿坑巨大的黑影和远处设备隐约的轰鸣。 “秀兰:黑山的‘后眼’亮了,‘天眼’也睁开了。虽简陋,但管用。司机敢倒车了,老周晚上能睡安稳觉了。‘移动堡垒’刚起步,‘天罗地网’才织了一半。路还长。靖儿该会叫爸爸了吧?甚念。安儿可有新画?寄来,给爸爸添把劲。强。” 他将信纸折好,连同白天从一台废旧设备上拆下的、一枚磨得发亮的小轴承(他戏称为“第一颗天眼珠”)一起,装进信封。
李秀兰在“新星”矿招待所安静的房间里,听着窗外偶尔传来的火车汽笛声,给丈夫回信: “当家的:轴承收到,光滑圆润,是‘天眼’的瞳仁吧?靖儿会含糊地叫‘爸’了,对着你的照片。安儿新画,说爸爸在给‘大坑巨人’(露天矿)装眼睛,眼睛是轴承做的,能看很远很远。随信寄去。‘新星’的娃娃们唱着安全童谣,像春天的鸟叫。线上‘星火’群也热闹了,姐妹们在聊娃娃学的新歌谣。家中炉火旺,心亦安。秀兰。” 她将信和一张陈安画的、充满想象力的“巨人眼睛轴承”图仔细封好。画上,巨大的露天矿坑被画成了一个躺着的巨人,巨人脸上镶嵌着两颗闪闪发光、由无数小轴承组成的巨大眼睛,正“看”着天空和大地。
炉火传递着远方的思念,“天眼”在露天矿的烟尘中艰难初睁,“童谣”在现代化矿区的阳光下播撒新声。陈强在板房的油灯下着小轴承,矿坑的轰鸣是奋斗的战鼓;李秀兰在安静的房间里封存家书,孩子的歌声是希望的序曲。“后眼”的广角镜映出安全的轮廓,“土法离层计”捕捉着大地的脉动。江南童谣的调子在水乡飘荡,“线上星火”的微光在电波中闪烁。陈安的“巨人眼睛”画在信封里跨越山河,陈靖含糊的“爸”声在炉火旁轻轻呢喃。赵师傅的锉刀在胸口沉默见证,煤炭部的蓝图在长空铺展。征程漫漫,硬骨嶙峋,但“筋骨”的锋芒从未钝挫,“星火”的暖意生生不息,守护的信念,在“天眼”与“童谣”的交响中,向着更辽阔的未来,坚定前行。
(http://www.quwenw.com/book/ADIABC-10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