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瑶的声音依旧柔和而坚定,她继续把故事娓娓道来:“然而,佛祖心怀慈悲,决定凭借智慧来化解这份仇恨。于是,佛祖将她最小的孩子扣在了钵盂之下。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失去幼子的鬼子母痛彻心扉,如坠深渊,最后实在走投无路,只能向佛祖求助,满心期盼能得到宽恕与解救。”
“是啊,这可如何是好?”方才那位游客适时配合着问道。
“佛祖便对鬼子母说:‘你只失去了一个孩子,就己这般痛苦不堪,不妨想想那些只有独子的家庭,要是他们的宝贝也被你无情夺走,他们又该承受怎样的悲痛啊!’”梦瑶继续讲述着,仿佛将众人带入了那个充满戏剧性的场景之中。
“这句话犹如重锤,狠狠地撞击着鬼子母的内心,让她开始深刻反思自己往昔的所作所为,是何等的残忍无道。”
梦瑶感慨地说,“听闻佛祖这一番发自肺腑的话语,鬼子母深受震动,彻彻底底地意识到自己罪孽深重。她终于明白自己错得离谱,当即立下誓言,今后绝不再伤害任何一个无辜的生命。”
“这段故事实在感人至深,它不仅展现出人性深处潜藏的善良本质,以及人拥有改过自新的可能性,”
老者接过话茬,缓缓说道,“同时也淋漓尽致地彰显了佛教所倡导的‘一切众生平等’‘因果报应’等理念。让我们在欣赏这些精美绝伦艺术品的同时,还能从其中领悟到诸多关于生命意义与道德准则方面的深刻启示。”
那僧人点头称是,说道:“阐述佛祖训诫鬼母,感化其心,促其悟道重生。”
梦瑶接着说道:“于是,鬼子母果断决然地带领着五百个儿子皈依了佛教。从那以后,她摇身一变,成为了守护孩子们的神灵,庇佑着孩子们远离危险,给他们带来幸福与安宁。在咱们中国民间,她更是被尊称为‘送子娘娘’,深受人们的敬重与膜拜。”
说着,梦瑶抬起手指向雕像的左侧,那里有一尊面目狰狞的小女鬼雕像,它就是鬼子母曾经恶行的首观体现。
通过将这尊雕像与如今慈祥的鬼子母像进行对比,人们能清晰地感受到鬼子母转变前后在人生态度上的巨大差异。这一对比,也再次印证了佛教教义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和“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的道理。
那僧人感慨道:“鬼母聆佛音彻悟,率五百子归正途,变儿福神,赠子佳名;小鬼现原形示邪淫。”
“哦,原来这前后竟是同一个人,从恶鬼变成了菩萨啊。”那名游客恍然大悟地说道。
梦瑶继续娓娓道来:“在这座殿堂里,我们看到了同一神祇截然不同的两种面貌。一边是面目狰狞、凶残暴虐的模样,另一边则是慈眉善目、满怀慈悲之心的形象。”
“是啊!”一名女士附和道。
“这种强烈的反差,生动地展现了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巨大转变,也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只要愿意放下屠刀,任何人都有机会实现自我救赎。”梦瑶说道。
“好!”宇辰由衷地赞叹道。
“《鬼子母揭钵记》这部元代杂剧,可是由西京,也就是咱们今天的大同市作家吴昌龄创作的。它正是在这个传奇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而来的。”
梦瑶侃侃而谈,看得出来,她对这个故事做了不少功课,“剧中细致入微地描绘了鬼子母如何在内心的挣扎中觉醒,最终脱胎换骨,成为一名虔诚佛教徒的全过程。这部剧不仅弘扬了佛教文化的精髓,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那僧人感慨道:“一神双面,善恶互映,启示赎罪之道;元曲经典《鬼母记》由此而生,流传久远。”
“讲得真好,受教了!”那名中年男性游客双手合十,表达着自己的感激之情。
他身着素色的长衫,身姿挺拔如松。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满是凝重与专注,双唇轻抿,仿佛在无声地念诵着经文。
他双手合十,拇指轻轻触碰鼻尖,掌心紧贴,像是在紧紧握住心底最虔诚的祈愿。
“这尊大吉祥功德天代表着吉祥和财富。”老者接着为大家讲解起来,“她庄严肃穆,内心澄净仁慈,身姿端庄优雅,衣裙华美精致,脸庞圆润温婉,眼神中满是慈祥……还是你来接着讲吧,你讲得更好!”老者转而对梦瑶说道。
“您讲得思想深刻,我也就是言辞方面稍微好一点罢了。”
梦瑶谦虚地回应着,随后继续说道,“这位大吉祥功德天,她那的脸颊、平静祥和的神情,还有眼中散发出来的慈爱光芒,无一不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仿佛只要我们注视着她,心中所有的烦恼忧愁都会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宁静与力量,充盈心间。”
“好!”老者毫不吝啬地称赞道。
“这位大吉祥功德天,可不只是外貌端庄秀丽,更重要的是,她仿佛具备一种能够洞察心灵深处悲欢离合的神奇能力。当你在生活中感到迷茫困惑的时候,只要凝视她的双眼,就仿佛能从中获得无尽的安慰,找到继续前行的方向。”梦瑶补充道。
“说得真好,还真是这样,瞧瞧她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那位女游客附和道。
她伫立在佛像前,身形单薄,但那专注的神情,却让她整个人散发着一种坚定的力量。她的脸颊消瘦,颧骨微微凸起,皮肤在烛光的映照下泛着柔和的光。
她的双眼睁得大大的,首首地凝视着佛像,眼中闪烁着熠熠光辉,那是对佛法的敬仰与渴望。
她的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抹淡淡的笑意,似是从佛的慈悲中获得了无尽的慰藉。
那僧人曰:“大吉天颜华美,慧眼识心,施惠抚慰众生。”
正是:三千界里,无量光中,善化众生皆平等;西大皆空,六尘不染,清净法身证菩提。
(http://www.quwenw.com/book/IIEJCC-8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