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0章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三)

 

在边框的内部,雕刻着一系列围绕孝道美德主题的故事画面,其中“郭巨埋儿”的故事尤为引人注目,它生动地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百善孝为先”这一崇高的道德准则。

每一幅图画都配有相应的文字说明,这让观者能够更轻松地理解故事情节的内涵,从而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瞧瞧这些石刻画,旁边还配有文字说明,这应该就是实用性魏碑了吧,字体多么流畅啊!”宇辰惊叹道。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相机将这些画面一一记录下来,打算回去后花大量时间仔细研究、揣摩。

此外,在石棺床中间的支撑点位置,雕刻着兽面纹样,这些纹样散发出强烈的神秘主义色彩。

而在两侧的足部,各有一尊菩萨像站立于莲花台上,菩萨像的背部点缀着燃烧的烈焰图腾,这象征着净化心灵、指引灵魂前往极乐净土的美好寓意。

这些图像不仅展现了佛教教义与本土信仰相互共存的现象,也体现出当时多元文化在碰撞融合过程中相互吸收、借鉴的态势。

“这件石棺床融合了多种民族文化元素和艺术表现手法,”

那位学者接着说道,“它既是北魏社会发展多元化面貌的真实写照,也是汉、藏、蒙、满等各个族群长期交往融合的历史见证。通过欣赏和品味这类文化遗产,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华夏子孙伟大的创造力和智慧才华,更能深刻感悟到古代社会变迁的脉络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深远哲思。”

宇辰在一旁听着,心中暗自思忖:“这位一看就是个高人,也不知道他对书法尤其是魏碑有什么独到的见解?等找到合适的时机,我一定要向他请教请教。”

于是宇辰仔细观察此人,但见他气质绝佳,那是一种历经岁月沉淀,饱读诗书后自然散发的儒雅。无论是举手投足间的沉稳,还是与人交谈时的谦逊,都让人如沐春风。

此时,展品说明牌上清晰地写着:

孝子故事石床

北魏(386 - 534)

长2135、高52、厚13.5厘米

大同市博物馆藏

“宇辰,开拍视频啦。”梦瑶说道。

“得嘞,您的御用摄像师己就位。”宇辰自我打趣道。

“哼,听你这语气,好像不太乐意呀。”梦瑶佯装生气地说道。

“哪能呢。”宇辰赶忙回应。

梦瑶一边指着石棺上的刻画,一边介绍道:“北魏时期的石匠,个个都身怀绝技,他们能在坚硬的石材上,雕琢出极为精细的花纹与图案。像这发髻、璎珞,还有莲花座等部位的处理,简首精妙绝伦,足见他们对细节的极致把控,以及对完美的执着追求。”

“北魏石雕凭借其精湛技艺、鲜明个性和深厚文化底蕴,在中国乃至亚洲佛教艺术史上,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那位学者接过话茬,“这些石雕不仅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精神追求与艺术审美,更是后世研究古代宗教文化、社会变迁以及艺术发展的重要实物依据。”

“哇,快看,是兵马俑诶。”梦瑶突然说道。

“北魏平城有司马金龙俑阵,不过这俑阵的主人应该是乙弗莫瓌。”那位学者纠正道。

“这是釉陶俑。”宇辰说道。

那位学者激动地介绍起来:“这些釉陶俑,造型丰富多样,有重甲骑兵俑、轻甲骑兵俑、釉陶马、侍从俑、武士俑,还有镇墓兽等等。它们栩栩如生,生动地还原了乙弗氏生前的生活场景。这批釉陶俑的出现,无疑是北魏时期丧葬习俗与雕塑艺术领域一次珍贵且独特的呈现。”

宇辰见这位专业人士如此激动,不禁心生敬意,也暗下决心要认真研究一番。

人们在面对文物时,常常因缺乏专业知识基础,而产生误解或流于表面的认识。但这并非所谓的“无知者无畏”,实际上,“无知”更多源于接触不够,而非内心胆怯。

毕竟,每个人都天生具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当面对陌生领域的事物时,保持谦逊的学习态度,勇于提问、探索真相,才是正确的做法。

当然,在鉴赏文物的过程中,若仅凭主观臆断去评判其优劣,难免有失偏颇。

因此,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背景极为关键,它能帮助我们构建科学合理的判断标准,避免盲目跟风、人云亦云。

只有深入了解某项艺术品的创作历程、作者经历,以及其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才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审美品位,增强洞察的深度。如此,我们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还能领悟到更深层次的内涵与价值。

所以说,“无知”并非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只要我们愿意敞开心扉,接纳新的知识,并通过正规的途径,获取权威的信息资源,加以系统地整合与归纳,就能逐渐拨开表象的迷雾,触及事物的核心本质。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持续学习的习惯与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在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素养。

“看来去山西游玩之前,真得好好恶补一下古建筑和文物方面的知识。不然,要是千年的历史瑰宝就在眼前,仿佛在对你微笑,甚至像是要跟你打招呼,你却当面错过了,那多可惜啊!”宇辰笑着感慨道。

“是啊,”那位学者专家接过话茬,“毕竟,只有真正懂得欣赏并尊重每一件文物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意义,我们才能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定位。”

“您给我们详细讲讲眼前的这个兵马俑吧,让我们这些感兴趣的晚辈,也能好好地学习学习。”梦瑶这一番夸赞的话说得恰到好处,让那位专家听了十分受用。

“这个乙弗莫瓌俑阵,以其丰富多样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当时贵族阶层的生活场景,使我们有幸得以窥探古代社会风貌的一角。”

那位专家兴致勃勃地说道,“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些身穿厚重铠甲、骑乘战马,冲锋陷阵时英姿勃发的重甲骑兵俑,以及身披轻盈皮质护具,策马疾驰时姿态矫健敏捷的轻甲骑兵俑。”

“确实如此。”宇辰点头附和。

“这两类武装力量,不仅是当时军事实力的象征,同时也体现了统治阶级维护秩序、稳固边境的决心与勇气。它们釉色鲜艳、造型逼真,着实令人心潮澎湃。”专家继续说道,“紧接着,便是各式釉陶马群,它们形态各异、神态万千。”

“没错,”梦瑶接口道,“它们有的奔跑跳跃,仿佛正要跨越前方的障碍;有的悠然漫步,或是低头觅食,或是遥望远方;还有些并肩而立,眼神坚定,仿佛在等待出征的命令。这些马匹栩栩如生,充满了力量感与灵动的气息,无疑彰显出北魏时期畜牧业的繁荣景象。”

“说得好!”专家对梦瑶的描述表示称赞,随后又说道,“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站立在墓室内各个角落,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侍从俑和武士俑。”

正是:归来见天子,巾帼不让须眉志;天子坐明堂,英姿飒爽展雄风。


    (http://www.quwenw.com/book/IIEJCC-7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