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块垒香飘招佳宾 稠粥温润暖游子(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6章 块垒香飘招佳宾 稠粥温润暖游子(一)

 

“昨天可真是累坏了,今天咱们少安排点行程,上午去明堂,下午去善化寺,之后再到城墙上逛逛。”梦瑶提议道。

“好呀,旅行就得慢游。游览历史文化名城,需要一颗从容不迫的心,还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宇辰感慨道,“只有当我们放下内心的浮躁,放慢脚步,才能真正领略到这些古老城市所蕴含的无穷魅力,收获一段段令人难忘的人生经历。”

“说得太对了,”梦瑶点头赞同,“就像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旅行也是这个道理。只有深度沉浸其中,才能体会到旅行的真正意义。所以,不妨多给自己一些时间,让心灵跟上身体的脚步,去发现每一个转角处隐藏的惊喜。”

“走,先去吃早饭,去吃一碗热腾腾的刀削面。”宇辰兴致勃勃地说道。

两人来到一楼大厅,宇辰向玲子打听了那家刀削面馆的具置。随后,梦瑶和宇辰便出了宾馆,穿过天桥。

“其实那边也有刀削面馆。”梦瑶指着不远处说道。

“瞧,这边也有一家。”宇辰也发现了,“我发现大同的每条街上至少有一家刀削面馆,有的甚至有两家。咱们非得去玲子推荐的那家吗?”

“那当然了,那可是本地人推荐的,肯定有它的独到之处。”梦瑶肯定地回答。

“你说刀削面之间的味道差别能有那么大吗?”宇辰疑惑地问道。

“差别大不大,可能咱们不太能吃得出来,但本地人却能分辨出好坏。人的味觉是可以通过长期训练得到提升和完善的。”梦瑶解释道。

“有道理。”宇辰认同地点点头。

“尤其是这些地方特色美食,当地人因为长时间接触和品尝,往往拥有更为敏锐、细致的感知能力。”

梦瑶进一步解释,“大同刀削面可是这里的家常便饭,对于本地居民来说,几乎每天都能吃到这道传统美食。时间长了,他们自然就对刀削面的品质好坏有了很强的辨别能力。”

“说得太对了,”宇辰深表赞同,“对于普通游客而言,可能确实很难察觉不同店家刀削面之间那些细微的差别。但对于地道的大同人来说,只需轻轻一口,就能敏锐地尝出面皮是厚是薄、汤汁是浓是淡,甚至连配料的新鲜程度这些细节差异都能分辨出来。”

“这种看似细微的差别,其实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专业精神呢。”

梦瑶接着说道,“毕竟他们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饮食环境中,对家乡风味的精髓了如指掌,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比较挑剔的口味和独特的评判标准。你想想,要是你也隔三岔五就吃一碗刀削面,时间长了,肯定也能分辨出其中的高低优劣。”

“那确实,味觉这东西,还真是能练出来的。”宇辰若有所思,“像在一些没什么特色美食的城市,可能大家吃什么都觉得还不错。但在像大同这样美食众多、竞争激烈的城市,厨师们是不是都得像练兵比武一样不断提升厨艺,才能在这行生存下去啊。”

“是啊,咱们都觉得游龙戏凤阁的饭菜己经相当美味了,可看本地人的点评,也就觉得‘还可以’而己。”梦瑶感慨道。

“诶,都走了这么久了,怎么还没找到那家面馆啊,这条街都己经看到两家面馆了。”宇辰有些着急地说道。

“是不是走过头了?”

“应该不会呀,我一路上都很留意呢。”

“他们吃的这是什么呀?我从来没见过。”梦瑶指着路边问道。

只见门面外边摆着两张长条桌子,一些本地人正悠闲地坐在那儿吃着。

这是一家大同杂粮店,店面不大,却人气爆棚。店里的五六张桌子早己坐满了人,店家无奈之下,又在外面摆了两条桌子,即便如此,座位还是不够,仍有不少人在一旁等候。

“这是什么呀?”宇辰好奇地向一位看上去像是本地人的等候者问道。

“块垒。”那人回答道。

“快来?”宇辰一脸疑惑。

“是这两个字,块垒。”梦瑶指着招牌上的小字说道。

“块垒……哦,听名字,感觉就像一块一块垒起来的,别说,还挺形象的。”宇辰恍然大悟地说道。

“块垒、稠粥、豆腐粉、麻叶、油条、豆腐脑。”梦瑶像念顺口溜一样,说得十分押韵。

“那边黄澄澄的糊状食物是什么呀?”宇辰指着问道。

“是糊糊。”那位热心的本地人回答。

“怎么招牌上没写呢?”梦瑶有些不解。

“糊糊是免费的,”本地人解释道,“点一碗块垒、一碗稠粥,再配上一碗小菜,糊糊和稀饭都能免费喝。”

“这也太划算了吧,就吃这个吧。”梦瑶眼睛一亮,提议道。

“可是我心心念念的还是刀削面呀。”宇辰一脸无奈。

“刀削面到处都有,这种特色杂粮可不多见,就吃这个,我真的很想吃!”梦瑶撒娇似的坚持着。

宇辰实在拗不过梦瑶,只好点头同意。

梦瑶和宇辰两人等了一小会儿,终于等到了空位,便赶忙坐下。

老板娘十分热情,先给他们倒了一碗免费的糊糊。

“给我再来一碗稀饭吧,”梦瑶对老板娘说道,接着转头对宇辰说,“这样咱们就能稀饭和糊糊都尝尝啦。”

“没事,你们喝完糊糊,要是还想喝,稀饭也是免费的。”老板娘笑着说道。

“哇,这样啊,那真是太好了!”梦瑶开心地说道。

“这糊糊是用什么做的呀?”梦瑶好奇地问宇辰。

“这是玉米面糊糊,稀饭则是小米稀饭。”旁边一位正在吃饭的中年妇女,见他们是外地人,便热情地介绍起来,“来大同,尝尝咱们塞外的杂粮,也算是品尝当地的特色啦。”

她中等身材,岁月虽在她的面庞留下了些许痕迹,却难掩那亲切和善的气质。一头利落的短发,彰显出她的干练。

“那个块——垒——具体是怎么做的呀?”宇辰对块垒的制作方法也充满好奇。

“是块——垒,垒字不用特意拉长音啦。”那妇女忍不住笑了,耐心说道,“准确地说,这叫莜面块垒,主要是用莜面和山药……”

“是山药?长长的那种……”宇辰一脸疑惑地问道。

“不是长长的,是山药蛋。”妇女看着他们迷茫的样子,又补充道,“就是土豆啦。”

“哦,原来是土豆呀。”梦瑶恍然大悟。

“先把处理好的土豆放到深口锅里,加入足够多的清水,水面至少要没过土豆,但也别太多,不然会影响口感。”那妇女详细地讲解着。

“水量确实得把握好,不管做什么,都得讲究个度。”宇辰听着,若有所思地说道。

“开大火把水煮沸后,转成小火焖煮大概30分钟左右,煮的时候要时不时搅拌一下,免得土豆粘锅底。”

妇女继续耐心地讲解着,“想知道土豆熟没熟,用筷子戳一下就行,要是能轻松戳穿,就说明土豆每部分都煮得软糯了。”

“一看您就是做饭的行家。”宇辰由衷地夸赞道。

梦瑶赶紧给宇辰使了个眼色,暗示他别这么说。虽说宇辰是在夸妇女厨艺好,但换个角度,“做饭的好手”这种表述,容易让人联想到家庭妇女,要是对年轻女孩这么说,说不定人家会不开心呢。

好在这位妇女没察觉到宇辰话语里可能存在的歧义。

她依旧满脸笑容,兴致勃勃地说:“煮好后,关掉煤气灶,把土豆捞出来,沥干水分,放一会儿,等它不那么烫了再去皮。千万记住,别首接用手碰,小心烫伤!”

“好嘞,记住啦!”宇辰认真地回应。

梦瑶瞅了瞅宇辰,心里暗自琢磨:瞧他这认真劲儿,好像在家经常做饭似的,可实际上就是个大懒虫,也不知道这家伙到底会不会做饭。

“接着用礤子把土豆擦成碎碎的,要擦得特别细腻,呈颗粒状。要是想让口感更顺滑,也能用食品加工机帮忙。”妇女说得头头是道,显然对这道菜的制作十分熟练。

“礤子?”宇辰一脸疑惑。

“就是擦萝卜丝用的那种工具。”梦瑶一边解释,一边用手比划着擦东西的动作。

“哦,明白啦。”宇辰这才恍然大悟。

“然后加入跟土豆碎等量的莜面,再加点盐,用手把它们搓成散碎的样子,就像这样。”

妇女说着,还现场做起了双手搓的动作示范,“接着把搓好的莜面土豆碎,一层一层地撒在铺了笼布的笼屉里,大概撒个五厘米厚就行,太厚了不容易蒸熟。撒完盖上锅盖,蒸十分钟左右,等香味飘出来,就可以吃啦。”

“听起来好像不难嘛。”宇辰听完后说道。

“可是真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咯,”梦瑶说道,“而且自己做的味道肯定没人家地道。”

“再在锅里倒上少量的胡麻油,”那位妇女接着介绍,“等油烧热了,把切好的葱花、蒜片放进锅里,炝出香味,然后把块垒倒进去,用小火翻炒大概五分钟,就可以出锅啦。”

“哦,原来还有后续工序呢,我说怎么味道不一样。”宇辰恍然大悟。

正是:块垒香飘招佳宾,西海品尝古都美味;稠粥温润暖游子,八方回味故乡情怀。


    (http://www.quwenw.com/book/IIEJCC-6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