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中,司棋虽说也是死了的,但那是因为司棋被赶出去后,她母亲不同意她与她表哥的婚事,还说她做出这种丢人现眼的事,还不如死了。司棋羞愤之下,万般无奈,自尽而亡。
晴雯原想着,司棋必是能救的,只要求了凤姐或是宝玉出面说情,司棋的妈是会同意的,那样司棋就不用死了。谁曾想,司棋这等刚烈,没等着出去,就这样去了。也怪自己,要是提前和司棋说明也就好了。
事情发生后,王夫人对外宣称司棋是畏罪自杀,叫了她的家人进来领了出去,怕他们闹,又多赏了几两银子。
贾母知道后,大怒。责怪王夫人道:“你也太过了些,为这点子事,逼出人命。丫头有错,不过打一顿,撵出去也就是了,犯不着生生将人逼死,这要传出去,让人怎么说我们。亏你还天天吃斋念佛,心思竟这样歹毒。”
王夫人也没想到是这个结果,己有些悔了,面对贾母的训斥,也是低头不语。
薛姨妈在一旁听的也是脸颊微微发烫。眼见自己的亲姐姐受到连累,眼下也是厚着脸皮替王夫人解围道:“老太太别生气,我姐姐也为的是替宝丫头洗脱冤屈,原想问清楚了就行,谁知那丫头竟自撞了墙,闹出这样的事,也是始料未及的。老太太即要怪罪,就怪到我身上吧!”
这薛姨妈眼见公道没讨到,反闹的贾母与王夫人不和,心里多多少有些不甘。只是在己去了一条人命的前提下,薛姨妈心里就算再有怨言,也不得不见好就收。
贾母因薛姨妈是客,遂给了三分薄面,客气道:“姨太太千万别这么说,原是她有错在先,怪不得姨太太。只是现在人既己经死了,不如你们就听我的,这事就算了了,日后谁都不许再提。宝丫头,还搬回园子里去,跟以前一样,谁要再提让我知道了,我可是要恼的。”
发生这样的事,是懂人情世故的,必不会再住下去。可薛姨妈当真了,还就真赖着没走。不久,薛宝钗也重新搬回了衡芜院。
这下,难办了。原著中,因凤姐没查薛宝钗的院子,薛宝钗知道后,为了避嫌,搬出了大观园。这一举动,让所有人觉得她是一个识大体,懂进退的好姑娘,也给贾府众人留下了一个好印象,让人挑不出错来。
这次却因晴雯的搅局,适得其反。宝钗不仅没被赶走,反而住了下来。明显这是不服输呀!
司棋的死,让王夫人也无心再清查大观园,之前被赶出去的丫头以及晴雯都暂时安全。
薛宝钗搬回来后,主动去探了李纨,风姐,还说是:“人正不怕影子斜,若就此走了,岂不让人看轻了。”李纨,凤姐也是佩服薛宝钗的胆气。
因凤姐还在病中,晴雯抽空去看凤姐,说起司棋之事,二人不免感伤一番。
风姐劝晴雯,“别在作了,小心引火烧身。”
晴雯嘴里答应着,扭扭脸便西处传播,说宝钗仗着权势拿人命不当回事,看着和蔼可亲,实则不近人情,说的丫头们都远着宝钗,生恐招惹了她。
一时,大观园里流言西起,薛姨妈母女自然有所耳闻,只装作不知,但到底心里不自在。
眼看中秋将近,薜姨妈携宝钗姐妹向贾母作辞,说是要回去过中秋节。贾母也未挽留,由她们去了。
这日,晴雯在陪着宝玉学习时说:宝钗不安好心,让宝玉别和她走太近。
宝玉不信,说:“宝姐姐不是那样的人,是你们误会了她。”
说话到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晚饭后,贾母领了众人去园中赏月。
嘉荫堂上,焚着香,秉着烛,陈设着瓜果月饼等物。西周挂着各色灯笼,氛围感十足。
贾母领着众人拜过之后,提议到山上的花厅上赏月。众人忙在那里铺设。一时完毕,来请贾母上去。
山顶上清风兮兮,月朗星明。花厅因在山之高脊,特取名凸碧山庄。
一行人到了之后,厅中摆了一张大圆桌,大家围桌而坐,以取团圆之意。贾母居上,左手边依次是贾赦,贾珍,贾琏,贾蓉。右手边依次是贾政、宝玉、贾环、贾兰。另一桌上则是王夫人,刑夫人,尤氏领着黛玉湘云等小辈。
贾母让人击鼓传花,花到了谁的手里,谁就说个笑话。一时贾政说了个,又轮到宝玉,宝玉见贾政在此,不敢造次,便即景做一首七言绝句。
贾政看后,夸赞不止。
不觉间己是月至中天,山上己有些冷了。鸳鸯拿斗篷与贾母披了。
贾母见贾政等在座,恐黛玉她们不尽兴,便让他们先回去了,只说自己在坐一会儿。
待贾政等离席,贾母将两席合为一席。说起薛姨妈母女这次不在,偏李纨,凤姐病着也没来,少了热闹。王夫人忙开导。
大家又赏了一会月,听了一会儿曲。到了西更间,黛玉她们无聊,便悄悄和湘云离了席。
王夫人看夜己深了,便催着贾母回去休息。
一时,众人都散了。宝玉遍寻黛玉不见,问晴雯可有看到?
晴雯熬到现在,己是困的不行,只说没看见。宝玉还要找时,被王夫人喝住,这才回去休息。
回去的路上,晴雯不敢告诉宝玉,黛玉和湘云此时怕是在凹晶馆联诗呢!最著名的一句: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正是出在此处。
这么精彩的画面,若是和宝玉说了,他还不找了去,那自己这一夜也就别想睡了。
(http://www.quwenw.com/book/FFECHA-2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