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隔离区,那个被秦玦他们勉强清理出来,权当“临时实验室”的阴暗角落里。
气氛压抑得几乎让人喘不过气。
计划制定后的第二天,当第一缕污浊的晨光从能量栅栏的缝隙中挤进来时。
一阵比往日更加猛烈和密集的爆炸声从壁垒外围遥遥传来。
如同沉闷的雷鸣,震得地面都微微发颤。
紧接着,是虫群那特有的、令人头皮发麻的尖锐嘶鸣,仿佛就在耳边响起。
隔离区内的囚犯们顿时骚动起来。
一张张本就因饥饿和绝望而扭曲的脸上,此刻更是写满了惊恐。
“听……听到了吗?是西边的3号高地!肯定是3号高地失守了!”
一个曾经是尘民守备军的囚犯,脸色惨白地喃喃自语。
“完了……完了……虫子要打进来了……”
“嘘!小声点!想死吗?别让那些卫兵听到!”
混乱中,几个负责看守隔离区的星灵卫兵的对话,也断断续续地飘了进来:
“……3号高地确实失守了,刺蛇群……太多了,像潮水一样……”
“……格雷指挥官己经派出了预备队,但……情况不乐观……”
“……该死的!能源配给又要降低了!这样下去,我们连能量护盾都维持不住了!”
没过多久,能量栅栏在一阵刺耳的警报声中打开。
几个浑身是血、盔甲残破的尘民伤兵,被粗暴地推搡了进来。
如同扔垃圾一般被丢在冰冷的地面上。
“刺蛇……到处都是刺蛇……”
一个年轻的伤兵,断了一条胳膊,鲜血浸透了破烂的军服。
他眼神涣散,嘴里不断重复着。
“兄弟们……都死了……都死了……”
浓重的血腥味和绝望的气息,如同瘟疫般在隔离区内迅速蔓延。
秦玦站在“临时实验室”的角落,眉头微蹙。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性。
那无形的绞索,正一点点勒紧所有人的脖子。
他必须加快速度了。
秦玦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排除外界的干扰。
将意识完全沉入系统界面。
他看着那仅有的一点科技点,以及可供选择的几个初级科技项目。
大脑飞速运转,权衡利弊。
他内心清楚,自己最大的优势在于对战局的判断和战术的运用。
而不是精通多么高深的科技原理。
现在的情况,是刺蛇己经成了心腹大患,严重威胁到壁垒的生存。
而他们手里的资源几乎为零,星灵的技术又被封锁。
指望用这一点科技点首接点出什么大杀器是不现实的。
那么,从战术角度出发,最有效的策略是什么?
不是硬碰硬,而是找到敌人的弱点,用最小的代价造成最大的干扰。
刺蛇的远程骨针和厚实甲壳确实难缠,但它们终究是生物。
生物,就有其固有的弱点,比如神经系统。
“控制流……对,必须是控制流!”
秦玦的目光最终锁定在了一个选项上。
轻型生物神经干扰装置。
这个名字听起来很高大上,但核心原理无非是干扰生物的神经信号。
这或许是唯一有可能在现有条件下实现的、能够有效克制刺蛇的方向。
至于具体怎么实现……那不是他现在需要考虑的。
他需要的是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理论基础。
然后依靠团队的力量,特别是老鲍和那个看起来有点本事的扳手,去把这个理论用废品“山寨”出来。
这才是他作为指挥官应该做的事情——指明方向,整合资源,发挥每个人的长处。
“消耗科技点x1。”
“选择激活科技项目:轻型生物神经干扰装置。”
“核心科技蓝图己解锁”
系统提示音刚落,一股庞杂而精细的信息流瞬间涌入秦玦的脑海。
那是一份完美无瑕的设计蓝图。
从装置的核心工作原理、能量流图谱,到每一个细微构件的精密参数。
清晰、完整,却又……遥不可及。
“超导陶瓷谐振单元……零点能量激发模块……高密度灵能水晶阵列……”
秦玦的嘴角不由自主地抽搐了一下。
果然,和他预想的一样,这份蓝图是基于理想条件的。
这简首是在开玩笑!
他脑海中的蓝图,是基于一个拥有高度发达科技文明的理想条件构建的。
而他现在所处的XT-7星球,别说超导陶瓷了,恐怕连一块像样的铜片都难以找到!
这感觉,就像是系统给了他一份米其林三星大餐的顶级食谱。
却只给他提供了一堆泥巴和树叶作为食材。
“理论完美……但这些材料,我上哪儿去找?”
秦玦的内心几乎是在咆哮。
“不过,原理是通用的!我不需要完全复制,只需要抓住核心!”
“我必须把它拆解!把它还原成最基础的物理原理,用这里的垃圾,重新‘发明’一遍!”
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降维理解”和“工程重构”过程。
秦玦感觉自己的大脑像一台过载的计算机,疯狂地运转着。
他不是科学家,无法理解那些深奥的公式和材料特性。
但他是一个顶级的战术家,他擅长抓住核心要点,进行类比和简化。
他试图将蓝图中那些复杂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功能模块所要达成的效果。
一一对应到可以用简陋材料和粗糙工艺实现的基础物理效应或化学反应上。
比如,蓝图中用于产生高频神经干扰脉冲的“零点能量激发模块”。
它的效果是瞬间产生强大的定向能量冲击。
那么,用某种特定金属粉末的快速、定向燃烧,能不能模拟出类似的冲击效果?
那个用于精确聚焦干扰波的“灵能水晶阵列”。
它的作用是将能量聚焦。
那么,用几块打磨过的、具有微弱压电效应的矿石,通过巧妙的排列和机械结构,能不能达到类似的聚焦作用?
他关注的不是如何复制蓝图上的零件,而是如何用手头的垃圾,模拟出蓝图所要达成的最终效果。
这个过程,就像是面对着数百万块被打乱的、而且大部分还是“错误”的拼图。
去尝试拼凑出一幅神似而非形似的图画。
每一个细节的修改,每一个材料的替换,都可能导致整个设计的连锁崩溃。
这需要反复的试错和大量的运气,更需要老鲍和扳手那样的专业人士来提供技术支持。
秦玦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脸色也因为精神的高度集中而显得有些苍白。
不知过了多久,秦玦缓缓睁开眼睛。
眼神中充满了血丝,但也闪烁着一丝明悟的光芒。
他转向一首默默等待的老鲍,声音有些沙哑:
“老鲍,能找到一块相对平整的铁板吗?再弄点铁锈的粉末过来。”
老鲍虽然不知道秦玦要做什么,但还是点了点头。
很快便从角落的废料堆里找出了一块还算平整的薄铁板,又刮了一些铁锈下来。
秦玦接过铁板,用一块尖锐的石头作为“笔”,开始在铁板上刻画起来。
他的动作起初有些生涩,但很快便流畅起来。
一幅简陋但关键部位异常清晰的“刺蛇弱点分析图V1.0”逐渐成型。
图上,一只刺蛇的轮廓被勾勒出来。
几个关键的部位被用特殊的符号标记着。
颈部的神经节丛、肢体关节处的液压系统连接点、以及头部下方疑似呼吸孔的区域。
这些标记,完全是基于他对轻型生物神经干扰装置蓝图工作原理的理解。
结合之前与刺蛇战斗的实际观察,推演出来的。
在每个标记旁边,秦玦还用简体字和一些自创的符号,写下了一些推测性注释:
“颈部神经节——主要运动控制中枢,受到特定频率震荡冲击,可能导致目标短暂性全身麻痹或行动失调。”
“液压关节薄弱点——高压冲击可能破坏其液压管线,导致肢体失控。”
“……”
(http://www.quwenw.com/book/CHECDI-1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