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夜议破敌,血誓出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9章 夜议破敌,血誓出征

 

小平坝的夜,静谧得能听见远处山林中野兽的低嚎。刘恒等人悄然返回后,便将自己关在石屋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桌上摆着从墨宏手中得到的半张地图,上面用朱砂标注的采石场,如同一道触目惊心的伤口。

“五百青壮汉奴,若能救出来,咱们的力量将大增。” 刘恒率先打破沉默,目光灼灼地扫视着围坐的众人。他的指尖轻轻划过地图上采石场的位置,“而且还有墨家传承,那可能是我们对抗羯人的关键。”

张蚝却皱起了眉头,手中的石斧无意识地敲击着地面,发出沉闷的声响:“话虽如此,但你也听到墨宏说了,附近有羯族斥候。一旦我们行动暴露,不仅救不出人,连小平坝的老幼妇孺都得遭殃。” 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每一个字都带着忧虑。

老周作为夜不收的一员,此时也开口了:“我觉得可以一试。下半夜羯人醉酒,汉奸偷懒,正是突袭的好时机。只要我们行动够快、够隐秘,先解决掉岗哨,再控制住帐篷里的羯人,就能事半功倍。” 他的眼神坚定,仿佛己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阿青则冷静地分析道:“但我们必须先摸清斥候的巡逻路线,确保不会在行动时被发现。而且,汉奴们都戴着脚镣,解救时如何快速帮他们解开,也是个难题。” 她的话语条理清晰,每一个问题都切中要害。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面红耳赤。李婶作为妇孺的代表,一首默默听着,此时终于忍不住说道:“那些汉奴都是我们的同胞,正在受苦受难。就算有危险,我们也不能见死不救!我们妇孺虽然不能上战场,但可以负责接应,准备担架和医药。” 她的声音虽然不高,但充满了坚定。

争论持续了很久,首到炭火渐渐黯淡。最终,刘恒拍板决定:“打!但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从现在起,夜不收负责摸清斥候巡逻路线,狩猎队加强训练,熟悉作战计划。妇孺队准备绳索、刀具等工具,还要熬制草药,以防万一。” 他的语气不容置疑,眼神中透着破釜沉舟的决心。

接下来的日子里,小平坝仿佛变成了一个紧张运转的战争机器。夜不收们披着夜色,如同幽灵般在山林中穿梭,仔细记录着羯族斥候的一举一动。他们在草丛中一趴就是几个时辰,蚊虫叮咬也浑然不觉,只为了获取最准确的情报。

狩猎队的汉子们则在张蚝的带领下,反复演练突袭战术。他们分成小组,模拟攻打羯人帐篷、解救汉奴的场景。张蚝大声呼喊着指挥,不断纠正队员们的动作:“动作要快!不能给羯人反应的机会!”“注意配合,相互掩护!” 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没有一个人喊累。

妇孺们也没闲着。李婶带着女人们将采集来的草药分类熬制,浓郁的药香弥漫在小平坝上空。她们还将粗麻布剪成布条,做成绷带。孩子们则负责传递物品,小小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眼神中充满了对即将到来战斗的期待与紧张。

出发前夜,刘恒再次召集众人来到祭坛前。月光洒在青铜柱上,应龙图腾仿佛活了过来,在光影中舞动。刘恒捧着玉璜,声音低沉而有力:“明日,我们将为同胞而战,为尊严而战!此战凶险,但我们别无选择。若能成功,不仅能解救五百同胞,还能让羯人知道,汉人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张蚝举起石斧,高声喊道:“犯我汉家者,虽远必诛!今日,我们要让羯人血债血偿!” 他的声音响彻云霄,激起了众人的斗志。

“血债血偿!血债血偿!” 众人齐声高呼,声音在山谷间回荡,惊起无数飞鸟。这一刻,他们忘记了恐惧,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 解救同胞,夺回尊严。

第二日清晨,天空还飘着细雨。简陋的餐桌上,摆着野菜、黄精,还有一碗珍贵的肉汤。这是小平坝能拿出的最好食物,为出征的勇士们饯行。刘恒看着眼前的食物,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碗肉汤凝聚着妇孺们的心意,也承载着所有人的希望。

吃过 “早饭” 后,众人来到祭坛前焚香。香烟袅袅升起,仿佛是与天地、与英灵的对话。刘恒带领众人跪地叩拜:“列祖列宗在上,今日我等出征,望能护佑我等平安,解救同胞,重振汉威!” 他的额头贴在冰冷的地面上,久久没有抬起。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出征的号角响起。刘恒手持青铜剑,走在队伍最前方。他的身后,是目光坚定的狩猎队和夜不收,他们的武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再后面,是推着担架、背着药箱的妇孺队。队伍缓缓前行,朝着采石场的方向,也朝着未知的命运走去。

山路上,雨水和着泥土,让前行变得艰难。但没有人停下脚步,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 —— 采石场。刘恒不时回头,看着身后的队伍,心中默默祈祷:一定要成功,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与期望。

远处,采石场的轮廓渐渐清晰。那里传来的阵阵哀嚎声,仿佛是同胞们在向他们呼救。刘恒握紧了手中的剑,眼神愈发坚定。一场生死之战,即将拉开帷幕 。


    (http://www.quwenw.com/book/AEDJAD-1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