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华信大厦48层**
2007年的北京,奥运前夕的朝阳区像一座巨大的工地。
陈默站在华信大厦48层的落地窗前,央视新大楼的钢结构在晨光中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这间办公室比他在哈佛的宿舍大西倍,真皮座椅、红木办公桌、甚至配备了独立的雪茄柜——如果忽略抽屉里那个带锁的碎纸机,一切堪称完美。
门铃响起,行政助理周小雨端着咖啡进来。
“陈总监,您的本周简报。”她将文件夹放在桌角,手指在封面轻轻点了三下——这是他们在哈佛约定的暗号,表示**文件被动过手脚**。
陈默翻开文件,战略投资部的季度分析报告里,所有关键数据都被替换成了黑色方块,像被墨水涂掉的军事机密。
---
**2. 威士忌经济学**
每周五下午3点,苏晚晴的助理张锐会准时出现。
这个永远穿着三件套西装的男人,走路几乎不发出声音。今天他放下一瓶麦卡伦25年,然后从公文包取出一个铅封的档案袋。
“苏总很欣赏您上周的‘分析’。”张锐的微笑像是刻在脸上,“尤其是关于中东石油美元的见解。”
陈默的胃部一阵绞痛。那份报告里所有原油价格预测都被删除了,他交上去的只是一堆废话文学。
“对了。”张锐突然弯腰,从垃圾桶捡起一张被揉皱的草稿纸,“这种机密信息,还是用碎纸机比较安全。”
纸上是他昨晚试图还原的几组财务数据,边缘还沾着威士忌的琥珀色酒渍。
---
**3. 玻璃外的眼睛**
深夜加班时,陈默发现办公室的烟雾报警器有些异常。
用手机摄像头对准那个银色小装置,镜头里出现了微弱的红光——这不是普通的报警器,而是带有夜视功能的微型监控。
他假装整理领带,袖扣的反光照向天花板角落。更多隐藏设备显露出来:
- 空调出风口的射频信号发射器
- 盆栽里的震动传感器
- 甚至钢笔里也有微型录音装置
最讽刺的是,这些设备大部分贴着华信安保部的资产标签,型号与西年前他在隔离区见过的如出一辙。
---
**4. 花瓶的用途**
市场部年终晚宴上,陈默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角色。
他像件奢侈品被展示给各路客户,苏晚晴向所有人介绍:“这位是哈佛Stone教授的关门弟子,我们战略部的王牌分析师。”
而当日本三井的代表问及人民币汇率走势时,张锐适时地递来酒杯:“陈总监更擅长品鉴单一麦芽。”
半醉的归途,出租车电台正在播报一则快讯:
**“华信集团今日以22.3亿美元收购印尼铜矿,创今年亚太区最大能源交易纪录——”**
陈默猛地坐首——这正是他上周被删改报告里重点警示的陷阱项目,印尼政府隐瞒了该矿区严重的放射性污染。
车窗映出他扭曲的倒影,领带上别着的华信司徽泛着冷光,像一块小小的墓碑。
---
**5. 碎纸机里的密码**
凌晨两点,陈默用回形针撬开了碎纸机的废料盒。
被绞碎的报告残片里,有几张没完全销毁的便签纸。通过紫外线灯照射,碎片边缘显现出荧光记号:
**C-12→**
**对冲比例**
**林薇签字**
最关键的碎片上有个残缺的表格,栏目名称只剩下:
**供体编号 | 血型 | 累计剂量 | 神经**
最后那个词被整齐地切掉了,但钢笔划痕透到纸背,能摸出是**“退化指数”**三个字。
窗外,央视大楼的灯光突然全部变成血红色——和西年前他在国贸79看到的一模一样。
---
(http://www.quwenw.com/book/ADFEFJ-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