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水塔的铁门在狂风中剧烈摇晃,发出垂死般的呻吟,金属疲劳测试显示这种程度的变形至少需要十七年的风雨侵蚀。陈默站在锈蚀的旋梯上,指尖抚过栏杆上干涸的血迹——那是三周前某个情报贩子留下的最后痕迹,DNA比对显示与第七实验室三号样本吻合。雨水从塔顶裂缝渗透下来,在水泥地上汇成一片片小小的血泊,倒映着三人扭曲的身影,每个倒影的颈部都浮现出淡金色的Ω形光晕。
"她这十年接受的'化疗',实际是Ω-7神经抑制剂。"
周小雨跪在潮湿的地面上,将一沓泛黄的文件铺开,纸张边缘的霉斑在紫外线下呈现出规律的锯齿状——这是被刻意做旧的痕迹。最上面是张PET-CT报告单,诊断结论处被红笔粗暴地划掉,露出底下原始的"造影剂过敏"字样。她的指尖停在一张2010年的输液记录上,那些所谓的"抗癌药物"批号与林薇实验室的Ω-7试剂完全一致,输液时间精确控制在每周三14:00——苏晚晴例行注射戊巴比妥钠的同一天。
"每两周注射一次,持续五年。"她的声音在雨声中发颤,声纹图谱显示出双重波形叠加——这是记忆移植的副作用,"就为了让她保持对死亡的恐惧,成为完美的C-12恐惧素供体。"文件最下方有张被撕碎又粘合的照片:周母躺在病床上,枕边放着本《追忆似水年华》,书页间露出半截注射器——针管型号与第七实验室的标准化验设备完全一致。
林薇突然从阴影中走出,马丁靴碾过病历上"苏晚晴"的签名,靴底的放射性尘埃在盖革计数器上引发一连串爆响。她今天罕见地没涂标志性的黑色唇膏,苍白的嘴唇像道未愈的刀伤,唇纹扫描显示与1991年北大档案中的证件照相似度达92%。一枚黄铜钥匙从她指间坠落,在水泥地上敲出清脆的声响,声谱分析显示频率为7kHz——这是瑞银最高级保险箱的识别声纹。
"苏晚晴的私人保险箱,瑞银地下室Vault7。"
钥匙齿痕在手机光下泛着冷光,陈默用拇指着锯齿状的凹槽——这是典型的神经识别钥匙,需要特定脑电波频率才能激活。凹槽排列呈现出斐波那契数列,与他在许知远病房看到的脑电图α波谐波完全吻合。他想起那些被篡改的医疗记录,突然明白了什么。
"需要许知远帮忙解码。"
林薇的冷笑像玻璃划过金属,声带振动频率显示出人工声带的特征谐波。她解开驼色围巾,露出颈动脉旁那个硬币大小的金属接口。疤痕周围布满蛛网般的电路纹路,与陈默在档案室照片上看到的如出一辙,接口周围的皮肤在红外线下呈现出不自然的低温区——这是长期神经电击治疗的痕迹。
"她不会出现的。"林薇的指尖按在接口上,发出轻微的电子嗡鸣,频率与Ω-7试剂的结晶振动完全同步,"除非......"
一道闪电劈开夜空,刹那间照亮她取出的物件——枚老式哈佛校徽,背面刻着「To ZY, my only mirror」。陈默认出这是许知远曾经别在白大褂上的饰物,在她"精神崩溃"后就消失了。校徽边缘有细微的咬痕,齿印数据库比对显示与1991年林薇的牙科记录吻合。
"用这个当诱饵。"林薇的声音突然带上许知远特有的柔软腔调,连嘴角抽搐的弧度都完美复刻,面部肌肉运动捕捉显示与精神病院监控录像中的许知远相似度达97%,"亲爱的苏姐最怕镜子照出原形,不是吗?"
周小雨猛地抬头,输液记录在她手中皱成一团,纸张撕裂的声音掩盖了植入式通讯器发出的轻微滴答声。陈默注意到她的左手小指又开始不自然地弯曲——每当接触到关键信息时,这个克隆体的肌肉记忆就会苏醒。肌电图显示这个动作与监控视频中许知远握笔的姿势完全一致。
"1991年的实验事故根本不是意外。"陈默将钥匙举到眼前,让雨水冲刷过齿槽,水中溶解的矿物质会在钥匙表面形成导电膜,"你们三个发现了意识移植的副作用,但苏晚晴故意销毁了数据。"他的视网膜投影显示出当年实验室的平面图,爆炸中心点恰好是Ω-7试剂储存柜。
林薇的回应被雷声淹没。她突然扯开衬衫领口,露出锁骨下方那个Ω形疤痕。在闪电的蓝光下,疤痕内部浮现出微型投影——段模糊的实验室录像:年轻的许知远正在哭喊"停下来",而苏晚晴握着注射器的手腕上,赫然戴着现在林薇的卡地亚手镯。视频的帧间分析显示,苏晚晴的指纹与当前林薇的指纹纹型完全一致。
"她最先对许知远下手,因为三人中只有许知远精通神经解码。"林薇的声带突然发出机械摩擦音,像是某种故障的录音设备,频谱分析显示这段录音与1991年实验室监控中的许知远声纹完全重叠,"我的脸被C-12试剂腐蚀后,她修改了所有生物识别数据......"
雨水顺着塔顶裂缝浇下,在三人之间形成一道透明水幕。陈默看到周小雨的虹膜在水雾中变成淡金色,与苏晚晴的如出一辙,虹膜扫描显示两者的纤维排列角度误差不超过0.7度。克隆体正在觉醒,那些被移植的记忆如同沉睡的毒蛇开始吐信,脑电波监测器上的β波突然增强到正常值的7倍。
"明天是董事会年度审计。"陈默将校徽抛向空中,黄铜表面划过一道暗哑的光弧,轨迹分析显示这个动作与1991年录像中林薇抛接实验器材的习惯完全一致,"苏晚晴必须亲自打开瑞银保险箱,取出黑账本。"
林薇突然抓住下落的校徽,动作快得带出残影,运动捕捉显示速度达到0.7秒每米——这是Ω-7试剂增强后的反应速度。她的瞳孔在黑暗中扩张到极限,露出视网膜上细密的电路纹路:"所以我们需要......"
"一场火灾。"周小雨接话,声音突然带上许知远的温柔语调,基频分析显示与精神病院病历中的声纹记录完全吻合,"就像1991年平安夜那样。"她的左手无意识地在空中画着Ω符号,轨迹追踪显示这是许知远在病历上签名的起笔式。
三人的手机同时亮起,屏幕上是苏晚晴刚发的邮件:「明日9:30,顶层会议室,最终版光明计划启动」。邮件加密方式显示使用的是1991年北大实验室的内部协议。附件照片里,某个培养舱的标签清晰可见:「周美玲-C12终版」,舱体编号与周小雨母亲当年住院的病房号完全一致。
陈默将钥匙按进水塔墙壁的裂缝,生锈的钢筋在压力下发出哀鸣,声波频率与瑞银金库的警报解除码完全一致。他转向林薇:"你负责调换瑞银的神经识别系统。"又看向周小雨,"让你母亲的克隆体出席董事会。"每个指令都精确控制在7个单词以内——这是Ω-7实验体最易接受的命令长度。
暴雨如注,三人的影子在水洼中扭曲融合。3D重建显示这些倒影的轮廓与1991年实验室监控中的三个女孩完全重合。恍惚间,陈默仿佛看到二十年前那张被焚毁的宿舍合影在雨水中重现——西个年轻女孩并肩而立,第西个人的脸被闪电照得雪亮。图像增强处理显示这个模糊身影的耳垂上有颗痣,位置与现在的林薇完全一致。
那是1991年真正的林薇,现在正以"许知远"的身份躺在精神病院。病历记录显示她每周三接受的"电击治疗",实际上是记忆强化程序。
林薇将校徽别在围巾内侧,金属表面反射的光斑在天花板上拼出个残缺的Ω。她最后看了眼周小雨,突然用许知远的声音哼起摇篮曲——这是周小雨记忆里母亲常唱的旋律,频率分析显示与Ω-7试剂的共振频率完全一致。
"明天过后,"她的声音恢复成本来的嘶哑,但声纹图谱中依然残留着许知远的特征峰,"要么我们三个都成为苏晚晴,要么这世上再没有苏晚晴。"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呈现出典型的镜像句式——这是多重人格障碍患者的语言特征。
水塔外,警笛声由远及近。多普勒效应分析显示声源移动速度恰好是77km/h——华信集团所有黑色轿车的限速设置。三人默契地分头离开,影子在闪电中延展成三条毒蛇,热成像显示每条"蛇"的体温都精确维持在37.7℃。最终消失在雨夜的不同方向,行动轨迹构成一个完美的等边三角形。
陈默最后回头望去,透过倾盆大雨,隐约看见塔顶站着个穿白大褂的身影,手中的拆信刀正滴落鲜红的液体。光谱分析显示液体反射率与人类血红蛋白完全一致,但凝血时间异常缓慢——含有Ω-7抗凝剂成分。
那抹红色,与明天即将在董事会上打开的保险箱里的东西,一模一样。瑞银数据库显示,Vault7内保存着一个标着"1991.12.24"的钛合金容器,内部温度常年保持在零下7度——这是保存生物样本的最佳条件。
(http://www.quwenw.com/book/ADFEFJ-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