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香菇焖饭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7章 香菇焖饭

 

阳光明媚的一天,张柳儿兴高采烈地漫步在热闹非凡的集市上。她东瞧瞧、西看看,目光被一堆色泽、散发着浓郁香气的香菇吸引住了。她走上前去,轻轻拿起一朵香菇放在鼻尖嗅了嗅,那股清新的香味瞬间钻进了鼻腔,她心中暗喜:“光凭这味道就能知道这批香菇新鲜得很呢!”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挑选了一些装入袋子里。

手里提着装满香菇的袋子,张柳儿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如何用这些美味的食材做出一顿丰盛可口的饭菜。走着走着,她突然想到家里好像还缺些肉来搭配,便顺势拐进了旁边不远处的一家肉铺。

肉铺老板热情地招呼着张柳儿,她微笑着向老板点了点头,然后指着案板上一块肥瘦相间的猪肉说道:“麻烦给我称两斤这块肉。”老板手脚麻利地将肉放到秤上称重,并迅速切好递给了她。

张柳儿满心欢喜地拎着新买的食材往家走去,一路上都在琢磨着要用这些材料制作一道香喷喷的香菇焖饭。想象着米饭吸收了香菇和肉汁的鲜美滋味,变得软糯香甜,她不禁加快了脚步,恨不得立刻到家大展厨艺。

刚走到家门口,就听到屋里传来一阵喧闹声。张柳儿疑惑地推开门,原来是邻居王大娘带着小孙子过来串门了。小孙子一看到张柳儿手上的食材,眼睛放光,奶声奶气地说:“姐姐,是不是要做好吃的啦?”张柳儿笑着点点头。

王大娘见状,忙说:“哟,买这么多好菜呢。”张柳儿把今天在集市上的所见所闻分享给王大娘听。聊了几句后,王大娘带着小孙子告辞了。

张柳儿走进厨房,洗净双手开始准备做饭。她先把香菇仔细清洗干净切成小块,再把猪肉也切成丁状。淘米下锅后,她熟练地将香菇和肉均匀地铺在米上,撒上适量的调料,加了适量的水,盖上锅盖开始煮饭。随着火势渐旺,锅里慢慢飘出阵阵的香气。不一会儿,一锅色香味俱全的香菇焖饭就大功告成了。张柳儿盛出一碗,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满足感油然而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就在张柳儿享受着自已的劳动成果时,门外突然响起了敲门声。她放下碗筷,打开门一看,原来是村里的李大叔。李大叔满脸焦急,原来他家的老母猪难产了,村里懂接生的阿婆刚好不在,他听说张柳儿曾经跟着兽医学过一点东西,所以赶忙跑来求救。

张柳儿二话不说,带上一些常用工具就跟着李大叔往他家跑去。到了猪圈,张柳儿深吸一口气,稳定心神后开始帮忙。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成功帮母猪产下了小猪崽。李大叔感激涕零,非要塞给张柳儿几个鸡蛋表示感谢。

张柳儿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回到家后,她看着那碗已经凉了些许的香菇焖饭,却感觉更加美味了。她心想,这种平淡而充实的生活真好,既能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又能尽已所能帮助他人,这或许就是种田生活的魅力所在吧。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进小屋,张柳儿早早起来打扫庭院。正扫着,她发现墙角冒出几株不知名的野菜。她蹲下身子细细查看,嫩绿嫩绿的叶子充满生机。

“这野菜用来煮汤肯定很鲜美。”她想着。于是拿着小铲子小心地把野菜挖出来,洗干净备用。

这时,隔壁的二丫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说:“柳儿姐,俺家鸡病了,你快瞅瞅。”张柳儿把野菜搁下,跟着二丫来到她家鸡舍。她观察了鸡的状态,又摸摸鸡的嗉囊,判断只是吃坏了东西。

她回自家拿了些草药捣碎喂给鸡吃。没一会儿,鸡就精神了许多。二丫高兴得直跳,拉着张柳儿的手说:“柳儿姐,你真厉害,留下来吃饭呗。”

张柳儿笑着拒绝了,回到家中重新生火煮野菜汤。喝着清甜的汤,她望着窗外院子里自已种的菜苗,心里满是宁静与喜悦。她深知这种简单质朴的田园生活还会不断带给她惊喜与温暖,她只愿守着这片小天地,书写属于自已平凡又美好的篇章。

午后,张柳儿打算去田里看看自已种的庄稼。她戴着草帽,哼着小曲儿沿着田埂走着。田里的稻子长势喜人,微风吹过,泛起层层绿浪。正当她沉浸在这田园美景之中时,突然听到一阵悠扬的笛声。她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只见邻村的年轻书生苏然正站在不远处的树下吹奏。苏然是这一带颇有名气的才子,为人和善谦逊。张柳儿好奇地走近,苏然见她走来,停下吹奏,微微一笑。两人交谈起来,才发现彼此对田园生活有着诸多相同的感悟。此后,苏然常常来找张柳儿聊天,有时谈论诗词歌赋,有时分享乡间趣事。村民们看在眼里,偶尔打趣他们,张柳儿总是红着脸反驳。日子一天天过去,张柳儿的田园生活因为有了苏然的陪伴更多了几分乐趣。她依然精心打理着自已的小家和田地,而这份平静中的美好感情也如同田野间悄悄生长的花朵,慢慢地绽放开来,成为她田园生活新的温馨色彩。

随着季节更替,田里的作物到了收获的时候。张柳儿每日忙碌于收割庄稼,苏然也前来帮忙。他们一起弯腰割稻穗,汗水湿透衣衫,却相视大笑。丰收之后,张柳儿用新收的粮食做了各种美食,邀请村民一同庆祝。

一日,苏然带着紧张又期待的神情找到张柳儿。他拿出一支自制的竹笛送给她,笛身上刻着田园风光和他俩的模样。苏然鼓起勇气向张柳儿表明心意,希望能永远陪她在这田园间。张柳儿脸涨得通红,眼中满是羞涩与感动。

不久后的一个良辰吉日,村子里喜气洋洋。张柳儿穿上新衣,头戴红花,与苏然举办了一场简单却充满温情的婚礼。村民们纷纷送上祝福。从此,张柳儿与苏然携手相伴,继续着田园生活。他们一起耕种、饲养家禽家畜,空闲时吟诗作画,日子过得宁静又幸福,宛如一幅美好的田园画卷,在岁月长河中缓缓展开,永不褪色。

几年过后,张柳儿生下了一对可爱的儿女。孩子的到来让家中更添欢声笑语。女儿像张柳儿般心灵手巧,儿子则遗传了苏然的儒雅气质。

春天的时候,一家人在院子里种下花籽。孩子们跟在父母身后学着浇水施肥。夏天,全家坐在院子里乘凉,苏然吹着笛子,张柳儿摇着蒲扇,儿女依偎在身旁听父亲讲述古老的传说。

等到儿女稍大些,张柳儿教他们刺绣女红,辨认野菜草药;苏然则教他们读书识字,吟诗作对。

有一年遭遇旱灾,收成不好,但全村人互帮互助。苏然带着儿子和其他男丁四处寻找水源,张柳儿则带着女儿和妇女们节省食物。最终大家共同度过难关。

岁月悠悠,张柳儿和苏然渐渐老去,儿女长大。他们回首一生,虽无波澜壮阔之事,但这平平淡淡的田园生活,充满了爱与温暖。他们的爱情、家庭以及整个村庄的情谊,如同田园里永恒的风景,一直传承下去。

多年以后,张柳儿和苏然已白发苍苍。他们坐在院子里的老树下,回忆往昔岁月。

“还记得当年我们初遇时,你在树下吹笛。”张柳儿轻声说。


    (http://www.quwenw.com/book/IHH0CC-9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