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柳儿风风火火地赶回了家,还没来得及换鞋,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家中的餐桌上、茶几上,到处都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美食!有散发着香气的烤鸭,那金黄酥脆的外皮让人垂涎欲滴;有码放得整整齐齐的水果拼盘,色彩斑斓,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还有精致的糕点,小巧玲珑,仿佛一件件艺术品……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放在角落里那一盆正盛开着的向日葵。
此时,竟有人正在小心翼翼地采摘着向日葵的花盘,看样子是准备要炒一些葵花籽来吃。这可把张柳儿激动坏了,她瞬间两眼放光,精神抖擞起来。心想:“炒葵花籽这么有趣的事情,怎么可以没有我参与呢?”于是乎,她迫不及待地放下背包,挽起袖子,兴冲冲地朝着向日葵跑去。
就在张柳儿快要跑到向日葵旁时,一声呵斥传来:“你这丫头,急吼吼的作甚?”原来是张柳儿的奶奶从厨房走了出来。
张柳儿吐了吐舌头,撒娇道:“奶奶,我想一起炒葵花籽嘛。”奶奶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这葵瓜子还没熟透呢,现在炒不好吃。”
张柳儿一脸失望,眼睛却还直勾勾地盯着那向日葵。奶奶见状,拉着她来到餐桌边,说:“先别惦记那葵瓜子了,快来尝尝奶奶刚做好的菜。”
张柳儿这才注意到桌上的菜都是自已爱吃的,顿时眉开眼笑。她坐下来,夹起一块烤鸭放入口中,满足地眯起了眼睛。
这时,张柳儿的弟弟从房间跑了出来,看到姐姐回来也特别高兴。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欢声笑语不断。而那盆向日葵就像一个默默的见证者,在角落散发着温暖的气息。
吃完饭后,张柳儿主动提出帮忙收拾碗筷。弟弟也凑过来,奶声奶气地说要帮忙。奶奶笑着说:“你们俩呀,今天可真懂事。”三人很快将桌子收拾干净。
张柳儿瞅着墙角的向日葵,还是念念不忘那葵瓜子。她灵机一动,对奶奶说:“奶奶,我们给向日葵施点肥吧,这样它就能快点长出成熟的葵瓜子啦。”奶奶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带着姐弟俩到院子里找肥料。
施肥的时候,弟弟不小心把肥料洒到了自已鞋子上,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弄完后,张柳儿拍拍手上的泥土,看着向日葵,仿佛已经看到满盘的葵瓜子。
傍晚时分,微风轻拂。一家人搬着小板凳坐到院子里乘凉。张柳儿靠着奶奶,弟弟在一旁玩着小石子。她望着向日葵在风中轻轻摇曳,心中充满期待,想着下次回来就能吃到美味的葵瓜子了。这种简单温馨的农家生活,如同缓缓流淌的小溪水,宁静而美好。
日子一天天过去,张柳儿忙于学业不能常常回家。每次打电话,她都会问奶奶向日葵的情况。终于等到放假,张柳儿迫不及待地赶回家。一进院子,那株向日葵已垂下沉甸甸的脑袋,的葵瓜子密密麻麻。
奶奶和弟弟早就准备好了工具等着她。张柳儿兴奋地拿起剪刀,剪下一个个大盘子似的花盘。弟弟在旁边跑来跑去,嘴里喊着:“吃葵瓜子喽。”
一家人把葵瓜子收集起来,洗净晾晒。晚上,奶奶炒出了香喷喷的葵瓜子。张柳儿磕着葵瓜子,听着奶奶讲述村里的新鲜事,弟弟则在一边专心地数着自已嗑出的瓜子仁。
第二天,张柳儿决定把一部分葵瓜子留作种子,明年再种更多的向日葵。她还打算把一些葵瓜子分给邻居们,让大家一起分享这份喜悦。当她拿着葵瓜子挨家挨户送去的时候,邻里间的情谊也在这小小的葵瓜子传递中更加深厚。这种田园生活中的点滴幸福,就这样深深地扎根在张柳儿心中。
送完葵瓜子后的几天,张柳儿跟着奶奶去集市买菜籽。集市上热闹非凡,各种摊位琳琅满目。张柳儿好奇地四处张望,看到有卖花苗的,五颜六色的花朵吸引着她的目光。她心想,要是在院子里再种些‘花就好了。于是挑了几株喜欢的花苗带回了家。
回到家后,张柳儿精心地将花苗种在院子的角落。每天浇水施肥,像照顾向日葵一样用心。日子过得很快,花苗渐渐长大,开出绚丽的花朵。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院子变得更美了。
不久之后,学校举办了一场关于乡村生活的摄影比赛。张柳儿灵机一动,用相机拍下自家院子里盛开的鲜花、向日葵以及家人欢笑的画面参赛。照片里满满的都是田园生活的幸福与温暖。最后,她的作品获得了大奖。全校师生通过她的照片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魅力。张柳儿开心极了,她知道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值得永远珍藏在心中并分享给更多人。
受到这次获奖的鼓舞,张柳儿决定把田园生活记录下来写成文章投稿。她仔细观察着院子里的每一处风景,认真记录下农作物生长的每个细节,还有家人劳作的身影。
没过多久,文章发表了,引来了许多城里人的关注。不少人写信给她,表示很羡慕这种宁静惬意的田园生活。其中一家旅行社的老板甚至亲自来到村子,希望能和村民们合作开发乡村旅游项目。
张柳儿把这件事告诉了乡亲们,大家一开始有些犹豫,但在张柳儿的劝说下最终同意尝试一下。于是,村民们纷纷整理自家小院,准备特色农产品迎接游客。随着游客的到来,村子变得热闹起来,村民收入增加,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张柳儿看着越来越多的人领略到田园生活的美好,心中满是欣慰,更加坚定了要继续分享这种美好生活的决心。
然而,随着游客增多,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村子原本宁静的环境遭到破坏,垃圾增多,小溪里偶尔还漂浮着塑料瓶。这让一直热爱田园生活的张柳儿十分痛心。
她再次站出来,向村民和游客发起环保倡议。村民们积极响应,一起制作环保标识牌,设立垃圾桶,并定期清理公共区域卫生。游客们看到后,也自觉遵守规定,不少人还主动加入清洁队伍。
同时,张柳儿还组织村民开展传统农耕文化体验活动,比如教游客如何使用古老农具耕种。这样既丰富了旅游项目内涵,又避免过度商业化影响田园氛围。
渐渐地,村庄恢复了往日的整洁美丽,田园生活的韵味更浓了。更多游客慕名而来,不仅享受田园风光,还学习到传统文化知识。张柳儿望着和谐美好的景象,深知田园生活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一天,一位画家游客来到村子。他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决定留下来常住一段时间作画。他的画作栩栩如生地展现出田园的四季变换、村民劳作以及游客欢乐的场景。这些画流传出去后,引起了更大范围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宣传田园生活,张柳儿提议建立一个小型画廊展示画家的作品。村民们齐心协力,很快就将一间闲置的屋子改造成温馨的画廊。
随着画廊的开放,艺术爱好者纷至沓来。他们在这里欣赏画作的同时,也感受着田园生活带来的宁静与诗意。这不仅给村子带来了更多的人气,还带动了周边诸如绘画工具售卖、田园写生课程之类的产业发展。
(http://www.quwenw.com/book/IHH0CC-7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