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慈圣小学报名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7章 慈圣小学报名

 

李山星夜兼程一路疾驰赶回来送信,得到潞王殿下的夸奖,并且听说他不日要结婚,特意给他放了十天的婚假,等结了婚再启程回辽东。

他回到自已在甲字一号公寓的家中,李父还做着力夫的活计。现在薪源号大量采购顺风号四轮马车,每天只需要专人牵着骡马,拉着煤粉到达指定的地点卸货即可,从滩涂堆场到外城路程是二十三里,走一趟的工钱是四十文,比以往更轻松也报酬更高。这种活可是香饽饽,要不是凭着李山的关系,估计是轮不到李父的。

李山回到家已是傍晚,李父早已经下工回家,一家人都吃过晚饭,李父和一群邻居坐在小区门口烤着火并闲聊,李母在家中缝制一些鞋袜,侄子李想拿了根木棍,在雪地里画着简数,这几个简数他都已经会写了。

当看到李山穿着大衣牵着马出现在小区门口的时候,李父一眼就看到了,急忙迎过去接过他手中的马,把他往家里带。到了家门口,李父急忙喊:“老婆子,二子回来了,快把热水端过来,可把二子冻的。”

李母和李想半跑着过来,李母不住的拍打李山身上的积雪。“俺儿,吃了没,娘给你下碗面啊。”

“二叔,二叔,哇,这马好俊呐。”李想的注意力被李山骑回来的骏马迷住了。

李山摸着李想的头,笑呵呵的应和着,“阿娘,别忙活了,俺在王府吃过了。满仔,恁去把马牵到马厩去,让马厩的李老叔打理一下,喂些豆子,这是王府的马,可得精细点。”每个公寓隔壁都有一个马厩,那些马啊、骡子、驴子都是统一饲养,给些铜钱,李老叔就能把它打理的清清楚楚的。

“二子,恁这次回来是常住还是休假啊?”李母逮着李山问。这个春节李山留在辽东没回来过年,本来他们家和赵家已经商量过了,打算在这春节把李山和赵家姑娘的婚事给办了,没想到李山去了一趟辽东,说是要常驻辽东,这可把李父李母给愁坏了。刚好,李山回来了,怎么也得抽时间把婚事先给办了,可不能耽误人家姑娘。

“阿娘,俺这次是奉命回来执行公务,殿下怜惜俺,给俺十天的假。好啦,俺一路骑马回来,可累死了,要先去睡一觉,有甚事等俺睡醒了再说吧。”李山为了送信从辽东一路疾驰,几日几夜的没休息好,刚才还没觉得,现在一到家,就累的睁不开眼了。一躺到床上,立马就鼾声如雷呼呼大睡。

李父李母看到李山睡着了,也顾不着天黑了,急忙买了些糕点去找媒婆张婶子,去和老赵家挑个日子,这几天就把婚事先给办理了。

…………

酣睡了一天一夜李山终于醒来,他的一些好友也陆续过来看望,在屋里坐着喝茶闲坐,大家知道三天后的黄道吉日李山要迎娶赵家姑娘,说好了会提前过来帮忙。

李想今天一直眼巴巴的围在旁边,又不说话,看的李山一头雾水。“满仔,恁怎么了,有话咋不跟二叔说?”

被问起的李想才支支吾吾地说道:“二叔,恁不是说了,让俺去学堂念书的吗?今天学堂开始报名了。”

李山拍了拍自已的额头,忙里忙外的竟然忘记了报名的时间,“开始报名了啊,那还等啥呢,带恁去报名啊。”

于是李山带着李想出门去学堂报名,李山的伙伴也闲不住,想着跟过去见识见识,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往学堂走去。

慈圣小学位于甲字一号公寓左侧,旁边隔着甲字二号、三号公寓,隔着有一里的路程。此刻小学门口已经是人山人海了,中国自古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如果有条件,谁不愿意家里出个读书人,以后才能光耀门楣。

小学今年是第一年招生,报名年龄从虚岁八岁开始,到多少岁的都有。不过这时候结婚年龄比较早,超过十五岁有条件的家庭都已经结婚了,再不济也是家中的壮劳力,所以年纪最大的也就十三四岁,像李想十一岁年纪的报名学生也比比皆是。

终于轮到李想报名了,只见前面摆着一排长桌,后面坐着招生教师。

教师看了一眼李想,拿出一张表格对他身后明显是家长模样的李山说道,“家长先填一下信息。”

李山窘迫的应着,“俺不识字。”

教师也是见怪不怪,现在绝大部分的普通人都不识字,“你把你的工牌拿出来。”

李山赶紧掏出随身携带的工牌。李山现在担任中队长,已经属于中层干部,工牌是用黄铜制造的椭圆形状,大小约为半个手掌,一边有圆孔,可用穗绳系在腰间。腰牌正面刻着隶属的单位“护卫队”,后面镶嵌着一块木片,雕刻着姓名李山、职务中队长和工号。

教师看李山年纪轻轻已然是中队长,倒是肃然起敬,利索的帮他填好材料,收取三百文的束脩,把工牌和盖着印章的收据还给李山。

那个教师看着李山,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李队长年纪轻轻,前途无量,读点书还是有用处的。”

李山低头受教,国人对教师天然存在敬畏之心,也知道这句话乃金玉良言。

报了名,李想领到一个肩挎书包,都是统一缝制,上面还印着四个红色大字“慈圣小学”。另外,领了一级《语文》、一级《算学》和一级《科学》三本教材。抚摸着三本还带着油墨清香的教材,李想小心翼翼的放回书包,仔细扣好书包扣子,一路紧张的跟着李山回家,仿佛背着一袋金银珠宝。

看着态度端正的李想,李山心里一暖,或许长辈拼死拼活的努力,就是希望家族后辈能够争气。

这时候李山才有空打量学校,以前一直以为这边要建俱乐部,没想到是建设学校。他便仔细观察起学校布置,正前面是一座大门,一进大门就是一处宽阔的操场,操场长五六百尺(约180米),宽也有四百尺(约140米),站了数千人都宽松,现在大家报名就在操场上,护卫队那边还派了十几个护卫维持秩序。

操场正中间,有一个一人多高的平台,正中竖起一根旗杆。旗杆的背后移植了两排树木,现在是冬天,光秃秃的看不出是什么树种。树林背后两排的教舍,每个教舍都有五百平方尺(约58平方米),两排共有12间之多。教舍两边还有些房间,大概是备课值房、教师宿舍、图书馆之类的用处。

李山和几个好友在学校里闲逛了几处,虽然建筑和布局都平平无奇,又是报名时期杂乱无章,可是却是让人有种发自内心的安心。虽然李山他们大字不识几个,可这是文化的传承,这些勃勃生机也让他感到热泪盈眶。


    (http://www.quwenw.com/book/IAFHFA-9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