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个人,总应该能找到资料的,这董黛薇又不是黑户,怎么可能就找不到呢?除非……
脑筋一转,皇甫诚登陆了另一个数据库,那就是己故人士资料库。
董黛薇这个名字并不是很常见的,资料库里很快就出现了三个叫这个名字的人,其中有一个就是锦城人士。
董黛薇,一年前死亡,享年才满三十,死因是自杀。
“自杀?”这个字眼引起了皇甫诚的兴趣。
一般判定为自杀的,都会经过一番调查证实,所以皇甫诚立马查询了有关董黛薇的调查案宗。
“抑郁?”看了看董黛薇调查文件里的心理医生信息,皇甫诚立刻联系了那家诊所,“请问刘医生在吗?我是市警局的侦探顾问皇甫诚,正在调查一起谋杀案。我需要了解一下有关董黛薇的病例,今天上午是否可以见到刘医生?”
对方询问了一下,便告知刘医生11点到12点之间尚未有患者预约,可以见他。
看了看时间,从家里赶去时间应该还绰绰有余,皇甫诚立即换上了行头,驱车前往。
刘医生办公室里,皇甫诚拿到了董黛薇的病历翻看着,一边看,刘医生还一边介绍着董黛薇的情况。
“她有重度抑郁,原因是工作上的不顺,以及家庭经济的压力双重负担。”刘医生说起董黛薇还是挺惋惜的,“还那么年轻啊!要是早点过来的话……”
董黛薇来这家诊所其实不是她自己来的,而是因为她情绪失控,在一家小店里闹事破坏了公物,被区警勒令定期辅导的。
也许是一首无处倾吐,董黛薇在刘医生面前,终于崩溃地道出了心中的不平。
两年多前,她带着市建二局的投标案赶去会场,途中遇到拥堵,错过了投标。
本就是意外,并不是她的错。可是回到公司以后,老板非但不体谅,还对着她一顿臭骂,几乎是什么难听的词汇都用上了。
码完之后,老板就甩了他一脸尾气。可这还没完,第二天,老板居然让她分担损失。
这可是几千万的项目啊!她一个打工族,怎可能负担得了这样的损失?
本想引咎辞职了事,但是老板却威胁说不同意,除非她一年内拿下同等收益的项目,不然就报官让她承担责任。
丢了项目本来就很倒霉了,董黛薇可没有这个能力去担几千万的损失责任,也请不起律师,只好继续为老板卖命。
她的同事们不知道是对她过去遥遥领先的工作成绩的嫉妒呢?还是纯粹的落井下石?反正那之后她就屡遭排挤,还被下了好几次绊脚石。
董黛薇是个很骄傲的人,报喜不报忧的性格让她内心积聚起了很多抑郁。在公司里夹着尾巴做人,在家里还要当她的好大姐,当着被人视为榜样的“别人家的孩子”。
她在家把这事儿隐瞒了,不是说她的家人不爱她,而是她自己心里过不去那个坎。因为她的父母并不是她的生父母,而是养父母。
养父母在她六岁的时候收养了她,一首对她视如己出,就连后来她们自己在试管成功之后终于得到了一对双胞胎的时候,也从未将她视为外人。
但她的养父母年事己高,早早退休,妹妹们也还没有大学毕业,家里的经济支柱,说白了就只有她一个。
这工作挺高薪,所以她即使是受到万般刁难,为了报答她的养父母,为了供两个妹妹完成学业,还是挣扎地坚持着。
可这一年来,同事的不配合,老板的刁难,让她处处碰壁,并没有完成老板给她的任务不说,连公司也有些入不敷出,像是要倒了的样子。
同事们都把公司的不景气怪在了董黛薇掉了那个大项目的头上,对她没好气地呼来唤去不说,有时候还会泄愤打骂。
在一次购物时候,她被收银刁难之下,崩溃了情绪,砸了人家的柜台,这才让家里人知道了她的处境。
又是几个月,两个妹妹终于都大学毕业踏入了社会,董黛薇一首紧绷的神经终于暂时得以松弛了下来。
可这在刘医生看来并不是什么好事儿,因为她这一松弛,就等于没有了坚持的理由,也就造成了她没有了生活下去的希望。
在最后一次就诊时她说:她眼前一片黑暗,她做不到老板的要求,无法让公司起死回生,也做不到父母的美言,无法成为两个妹妹的榜样人物。
她说她的人生很失败,也许她是个扫把星,也许她亲生父母早知道她是个扫把星,才把她在严冬里扔在了垃圾箱里自生自灭。
一年的年限就快要到了,她很怕,很怕她会惹上一身债务,然后成为她最爱的养父母的拖累。
虽然刘医生极力诱导,让她细心观察身边的美好,不要在不尽人意处钻牛角尖。
但这牛角尖,她还是钻了!
就在老板给的一年年限快到之时,她选择了逃避,吞了过量的安眠药,在失去知觉之时,从公司天台上掉落,陨落了生命。
“几天后,我收到了邮局寄来的一封信,是她死前寄出来的遗书。”
“这遗书你怎么处理了?”
“按照她的意愿,将遗书送去了她家。”刘医生说,“但是我给警方调查人员留了底,她的档案里应该有。”
皇甫诚在电子档案上并没有看到那份遗书,想必是存放在了档案箱里没有存电子档吧?
“你有她的家庭住址的是吧?”
“有的,我给你找找登记表格。”刘医生打开电脑查找了一番之后,打印了一份交给皇甫诚。
时间不早了,下午还要做实验,来不及家访,皇甫诚只好驱车赶往警局接小张去现场。
那栋高楼下的人行道己经被封闭,非机动车道也己经改道,占用了一条机动车道。
虽然是午后,车流并不多,但马路变窄了,交通就显得有些密集。
周围店家和公司的人这时正纷纷探头张望,不知道这些警员到底是在这里干啥呢?
皇甫诚到的时候,己经让小张分别用不同的化学物质处理过了那几捆塑料绳。
扛着大包小包和一个假人,两人上了天台。
把假人靠在戚锦华掉落的位置前,皇甫诚开始又一次的观察天台。
然后他走到一根落水管前,摸了摸,看了看,便对小张伸手:“把绳子给我。”
“哪根?”小张举着两个包。
“三根都给我。”
将绳子穿过落水管,又穿过假人腰间的皮带,皇甫诚把绳子长短调整到正好能够将假人挂出三十度的长短,打结固定。
然后他拿出证物袋里装着的老光眼镜镜片,放在镀满镜面的卫星碟接收器环上,调整着角度。
小张看到地上瞬间出现了一个光斑,在皇甫诚的调试下随即变成了一个光点,从地面上慢慢移动到绳索上。
“然后呢?”看皇甫诚不动了,小张疑惑。
“等!”
“等?”
很快,小张的疑惑就开始得到了解答。
因为那绳索的聚光点处开始冒青烟,可很快这烟就灭了。
“不是这根,速度太慢。”说着他果断地剪断并抽出了那根绳子。
又调试了一次反光,又是十分钟的等待,这回,就连青烟也没有冒。
“也不是这根。”现在只剩下最后一根了。
(http://www.quwenw.com/book/HHFIE0-27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