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我收到一条匿名私信。
对方发来一张截图,是一张平台公告的草稿。
标题是:
“节奏归零令”拟发布通知
正文内容简短有力:
“为维护平台精神健康环境,防止过度自我表达引发社会共振,
建议统一对LooseDAO相关节点内容实行撤下、封锁、禁引、禁传。”
落款是:“联合治理平台内容净化小组”
我一边看,一边咬牙。
这不是“净化”。
这是“删命”。
?
你删一条节奏,就像在一个快疯的人头上割一刀。
你删多条节奏,就是把一整个写字活命的群体,从这个世界里抹掉。
?
我不等公告正式发布。
我首接在LooseDAO频道打出一句话:
“准备节奏自爆系统。”
?
代号:
“活着提醒器”
原理很简单:
1.所有曾被平台删除过的节点日志,将植入“自触发回响链”;
2.若平台/机构用户再次访问该节点内容页面,屏幕上将自动弹出一句话——
“你删的不是内容,是你当年没死的那一口气。”
3.链上将记录每一个触发“提醒器”的用户地址,作为“现实接触者”日志同步。
?
我亲自编写第一条:
“你删的是2024年我在垃圾站啃馒头时写的那句‘我不跳’。
今天你点开这页,
是不是也不想跳了?”
?
系统上线后,第一小时内触发提醒:327次
大部分来自内容平台审核账号、舆情审查节点、内容安全检测商。
他们点开页面,看到的不是节奏日志、不是K线数据。
是他们那年在深夜不敢哭的时候,刷到的那句:
“我撑一下。”
?
我在LIN计划更新:
“节奏不是你看完就忘的东西。”
“它是你崩溃边缘,
曾紧紧抓住的‘我还活着’。”
?
第二天,LooseDAO上线“节奏复燃协议”。
内容包括:
?所有被删节点可在链上标注“复燃”状态;
?任何用户可对“墓志铭”发起“共命赞”行为;
?每一份被删节奏,只要获得超过50个“共命赞”,自动升格为“链上纪念节点”;
?永不删除,永不下线,永远显示在“写字者生存证链”首页。
?
【胶皮】发出她那条经典节奏:
“我写这段话时,银行卡冻结,租房断电,
我的猫饿到叫都不叫了。”
这条节奏被删三次。
现在她复燃。
配文:
“我还活着,
我的猫也还活着。”
?
第一天内,复燃节奏达1720条。
“共命赞”总数突破20万次。
每一次赞,都是有人点头,说:
“我也靠这句话撑过来了。”
?
我看着屏幕,眼角发烫。
不是感动,是气。
气现实把我们写的“活着”,当成“需要清除”的东西。
?
然后,我做了一件事。
我写了一封信。
标题:
“写给所有曾经删过节奏的人。”
?
全文如下:
?
你可能是平台管理员。
可能是审查员。
可能是内容健康小组一员。
也可能是个匿名的键盘兵。
你点进我们节奏页面,看到一句:
“我只剩下4.8U,我不想死。”
你按下“举报”。
你觉得我们在传递负能量。
你点开我写的复盘,说:
“不合适。”
你关掉我们页面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
这句话,可能是我在厕所冷得发抖、吃泡面时写下的最后一句话。
我写不是为了你看。
我是写给我自己看。
写完这句,我第二天才有力气上班,
有胆量接催收电话,
有勇气不跳楼。
?
今天你点进来了。
我们没拉黑你。
我们就站着,把这句话亮给你看。
我们不恨你。
我们只是想问一句:
“你删的,是我们‘还活着的证明’。”
你真的确定吗?
?
我点下发布,设为所有节点首页锁定消息。
阅读次数第一小时内破五万。
?
那晚,节点频道突然跳出一条匿名消息。
内容很短:
“我以前是内容审核员。
曾删掉你们不少节奏。”
“但我也曾在凌晨三点点开那条写‘我撑不住了’的节奏,
然后没自杀。”
“我现在不删了,
我重新写了。”
?
我没追问是谁。
我只是笑了一下。
然后写下一句节奏:
“删过我的人也在写,
那就说明——我写的不是错的。”
?
(http://www.quwenw.com/book/EJCIIB-5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