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以为,LooseDAO是终点。
一个干净的地方,一群真实的交易者,一块没人来收割的孤岛。
首到那天,我收到一封匿名邮件。
标题只有一句话:
“你以为你的复盘只被LooseDAO看见?”
?
邮件里附着一个压缩包。
我在出租屋的破电脑上点开——文件名是:
“L9分叉数据报告_v2.0”
我皱眉,那是我写的“LIN计划”缩写。
打开后,文档赫然标注为:
【链上账户行为复盘数据结构体】
——来源:林屿自由交易日志采样集
最底下一行:
用于黑链匿名洗牌自动套利模型测试,代号:X-Bleed。
?
我第一次听说“X-Bleed”。
但光从命名我就能猜到,它不是好东西。
我一行一行往下读,头皮发麻。
内容极为详细,甚至连我曾在凌晨2点半做空PEPE后5分钟再次尝试反手的犹豫时间,都被标注为“人类情绪周期窗口:热退期”。
我不是在看一份分析,我是在看“他们怎么把我拆开”。
我整个复盘日志,早就被当成了“人类可控套利原型数据”,被拿去喂给某种“半自动黑链策略”。
?
我冲进LooseDAO频道,给青炭发消息:
“我这边被盯上了。”
一分钟后,他回我:“我们都被盯上了。”
“你打开频道公告。”
我回频道,看见公告更新:
“昨日出现X-Bleed模拟模型关键词入侵,我们正清查所有交互平台。
请成员暂停上传高频节奏复盘图表,转为加密发送。
对方不是我们熟悉的系统,是链上匿名套利机制。”
—
我坐下,心彻底凉了。
这不是“被模仿”,也不是“被包装”。
是被黑链吃掉了。
?
我不是第一次听说“黑链套利”。
LooseDAO里曾有个老用户写过文章,提到一些“地下套利池”。
它们不是系统运营的,而是运行在非官方节点、非白名单DEX上的一类自动套利工具。
操盘者可能连现实身份都没有,只用地址、Gas与合约逻辑生存。
而其中最可怕的一种,是:
用人类行为来训练程序,让它不看K线,只模仿“成功者的犹豫、贪婪、等待”。
我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这种模型的样本。
我以为我靠复盘走出系统,现在才发现:
我的复盘,己经不属于我了。
?
那天我没写日志。
我在街头游荡了整整两个小时。
不是崩溃,是……有种“天网从头罩下来的冷感”。
你以为你写字是为了让别人看懂,结果别人却把你的字喂进机器,再用那机器来碾碎你。
我忽然明白,那些老用户为什么消失了。
不是他们放弃了复盘,是——
他们太晚发现自己己经是链上智能的喂食者。
?
晚上我回家,断网,只开Notepad,把今天整天的情绪敲成一句话:
“如果有一天我的交易节奏被写进机器人逻辑,请提醒我,我曾是个会心跳的人。”
?
第二天,我收到青炭的语音。
他说:“X-Bleed不是第一次活动,它背后的组织叫‘向量’,是链上最大匿名套利引导系统。”
“他们不出现在平台,也不参与传统策略池,但他们‘吸’,专门吸你这种‘人类生存性节奏者’的数据。”
我问:“怎么断?”
他说:“你断不了。但我们可以反喂。”
我:“你什么意思?”
青炭:“我们构建一个假的节奏矩阵,用来迷惑他们。”
“我们设计一批假的复盘记录,交给他们模型测试,一旦他们模型偏移到假节奏,我们就能通过‘拟合错乱’干扰他们实际出手的延迟。”
“这就是黑链对抗黑链。”
?
我坐在原地,整整沉默了三分钟。
我没想到LooseDAO早就在干这种事。
不是写日记,而是——用日记打仗。
青炭说:
“你愿意加入吗?”
“不是写你的故事,是写一批假故事,把他们骗入深水。”
我回:
“你们什么时候开始的?”
他轻轻说:
“从你第一篇复盘日记发布那天起,我们就在准备。”
?
那一刻,我忽然鼻子发酸。
我以为我在用复盘活命,其实我也在不知不觉中,被LooseDAO用来活命。
而现在,我该还他们了。
?
我答应加入【反引导计划】。
任务很简单:
我要写一批假的复盘模型。
每一笔都要“看起来真实”,包括:
? 合理的进出场点
? 细致的情绪起伏
? 半成功半失败的仓位管理
? 真实的语言节奏(要像我以前那样说话)
但这些单,全部不存在。
它们是“伪节奏诱饵”。
我们要用这些诱饵,让X-Bleed的模型不断偏移,最终“自我错乱”。
这不再是交易。
这是一场链上的情绪诱骗战。
?
【第二卷·第一章 完】
(http://www.quwenw.com/book/EJCIIB-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