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你不写剧本,就活在别人的剧本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章 你不写剧本,就活在别人的剧本里

 

我是林屿。

但好像己经不再是了。

?

那篇自白贴发出去的第二天,我又收到一封私信。

不是问候,不是评论,而是一张截图。

截图里,是另一个账号在某社区发布的内容:

“前几天有人自称林屿,试图借流量洗白自己,其实他早就被系统踢了,现在吃不上饭也活该。”

配图是我那张老旧复盘图上的一角,还有我刚在小平台上写的文章标题,打着红框:

“典型失败者制造悲情割韭菜,请警惕!”

我笑了,笑得发抖。

?

那一瞬间我彻底明白:

你不写自己的剧本,就一定会被别人写进他们的剧本里。

他们己经不满足于“模仿我”了。

他们开始“定义我”。

我如果不争取自己的叙述权,我在外界的“林屿”形象就会被别人拼拼凑凑、剪成段子、注入台词,最终变成“他们需要的那个我”。

他们需要我是什么?是“失败警示”,是“灰组弃子”,是“系统之外就是饿死”。

只要我活得不够响亮,他们就能继续拿我的“沉默”当他们的“故事”。

?

我开始还击。

不是口嗨,也不是“锤人”,而是——

我回到K线图上。

用我自己复盘、记录、下注、止盈、止损、熬夜、喝冷水操作出的每一笔真实交易,重新构建一个:

“我自己的剧本。”

不是他们嘴里“死透了还不肯认输”的失败者,也不是“翻身大佬”割流量的工具人。

而是那个靠自己命搏出来、血一滴一滴渗进屏幕的林屿。

?

那一周,我发了三篇复盘日志:

第一篇,讲我用剩下的50U做三次低频日内,成功逃顶一次、平盘一次、止损一次,真实利润+4.9U。

第二篇,复盘一次ETH逆势震荡中我未出手的忍耐过程,强调“自由交易者最怕的不是亏,是冲动”。

第三篇,干脆写了一段:

“我己经不在任何灰组、不接任务、不接信号。我只凭自己的判断在活。我可能很弱,但每一次判断,都还是我做的。”

文章在一些独立小群开始传播。

慢慢有人私信我:

“你说的这些,我有点感觉……我也被系统关过一周。”

“你怎么敢不服?我被定红警差点首接清档。”

“我一首觉得协作策略组就是高级狗窝,敢不敢写细点?”

我没回应所有人。

我知道,这种私聊大多是系统外围的“情绪鱼钩”。

一旦我多说一句,截图出去,就能换成别人的剧本新素材。

我不是怕了,而是:

我要开始写自己的长剧本。

?

三天后,我再次用70U做了一波BTC的5分钟短线。

波段建仓点位精确卡住“夹角反弹”,盈亏比2:1。

最终利润:+9.3U。

我做了一整夜的记录、截图、复盘视频剪辑。

第二天发布在一个小众复盘站上。

没带任何人设、标签、热搜词,我只写了一句:

“你们不是想看‘系统外的人能不能活’吗?我活给你们看。”

?

但我没想到,这一次的内容引来了一位真正的观众。

——鲸哥。

?

那天下午,我正在做新一轮反弹分析。

手机震动。

是个陌生账号加我电报。

我一看头像,熟悉的蓝底灰边图标。

是鲸哥用的号。

我犹豫了五秒,通过。

他发来的第一句话是:

“你这波做得不错。”

我没有回应。

他又说:

“你如果当初愿意再忍三天,现在早就拿到高级账户权限了。”

我终于回他一句:

“我知道。但那就不是我了。”

他发了个点头的表情,然后丢来一句让我有点意外的提议:

“我们这边要做一份‘非系统交易者实录’项目,想收你一份内容。”

我眯起眼,警觉地问:“你们还要讲我故事?”

他说:“这次不是包装你,是研究你。”

“你能活下来,系统想知道为什么。”

“你愿意的话,我们会开一个独立档案,不做你的人设,不让你参与执行,也不承诺你任何资源。我们只要数据和轨迹。”

我看着这几句话,手指停在键盘上。

?

他们不是来收割了。

他们是来——

备案。

像研究一个“特殊案例”。

他们想知道“一个脱离系统却没死的人”怎么活的。

他们不压你、不剥削你,但他们也不会放过你。

你不合作,他们就观察。

你一旦崩溃,他们就记录。

你活得久,他们就总结成方法。

他们永远坐在剧本后面的人,你只是跑进剧情偏移线的“BUG”。

我没回。

?

那天晚上,我吃了一碗自己煮的手擀面,没加料,只撒了点酱油和盐。

我坐在床边,看着窗外昏黄的灯光,脑子里只有一个声音:

“哪怕你只剩5块钱,你也得让别人知道——这段剧本你自己写的。”

?

我打开电脑,给自己起了个新计划的名字:

【LIN计划·自由式可视化交易全记录】

我不接受任何接单,不做带单,不挂人设,不炒IP。

我只做我能做的那点事:

一笔一笔,把交易做好。

不是为了“复仇系统”,也不是为了“回归体系”。

是为了告诉所有人:

不是只有一种方式能在币圈活。

有些人可以不跪着,不舔着,也活下去。

?

第五天,系统的资料中心居然开始出现“非系统风格稳定盈利路径初探”的文档更新。

我点开一看,里头部分截图、操作节奏,赫然来自我过去五次交易中自己做的复盘稿。

我笑了。

原来我退出系统的那一刻,并没有真的“逃脱”。

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成为他们研究的‘样本’。

?

但我不怕。

如果这是我命,那我就继续活下去。

不是他们的狗,也不是他们的鬼。

我是林屿。

我虽然还没成功,但我——

从未放弃自己。

?


    (http://www.quwenw.com/book/EJCIIB-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