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搬师回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31章 搬师回朝

 

郢都城的北门之外,一大群朝臣在唐滨的带领之下早早的便等候在这里。因为今天是林逍遥得胜搬师回朝之日。

林逍遥在随州大胜北宁之后,并没有急于马上搬师。而是立即抽调了两万人马回师邓城,以防邓城方向发生万一。毕竟此时的邓城几乎就是在唱空城计了。加上募府军也就一万多兵力在防守。

将邓城与随州的防务布属好了之后,他这才带着多余的人马往回赶。同时在中途又修整了两日,等到闻双与魏昕从淮州回师的队伍汇合之后,这才一起返回郢都。

目前的虞国,除了淮州由于没发生什么大的战事以外,所以整个淮州镇的建制还很完整。而其余各地,现在名镇的建制都已经打乱了。像邓城镇的两卫与随州镇的一卫,都被调往了淮州方向。如今才跟着闻双返回。

而随州及邓城目前留下的人马,却是各镇都有,甚至还包括近一万的募府军。

因而一路之上,林逍遥也在与闻双、屠炯等人商议目前各军太乱。应当短期内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一但发生战事,必定会有所影响。

闻双建议,目前内战、外战刚刚结束,各军都很乱,也很疲惫。所以待回到郢都之后,休整十日。同时利用这十日,先将各镇兵马各自分出来,所出现的损伤减员,从当前混编中的新军、募府军中补充。当然,即便是这样,只怕也无法完全补充完整。

其实林逍遥正好对郢都镇的卫军建设有了新的想法。于是便说道:“我看不如这样吧!先将苍梧镇、随州镇、邓城镇的兵力补充完整。待休整完成之后,便尽快的归队调回加强边防。我看现有的人数是完全有多余的。而且补充之时,以新军为主。各地的募府军伤亡大的至少也得给人保留一半,以便回去后,再补员时不会征用过多民力。损伤小的可多留下一些。”

“殿下说的是!只是那郢都镇与楚州镇怎么办?臣估算了一下,若是这样的话。最多还能剩下不到两万人。这两镇的兵力怎么分配和整补呢?”闻双问道。

林逍遥想了想道:“我是这样想的,余下的人,先调归楚州镇。并将从随州、邓城换回的杂号兵里,选出合适的,先将楚州镇补齐。然后再将各镇中老弱病的人替换掉,按制让其返乡。”

闻双一听,忙说道:“那这样一来几乎就没什么剩余了。那郢都镇怎么办?这可是京师重地啊。而且郢都一役之中,就连拱卫皇城的禁军以及城防营也伤亡很大。现在郢都的禁军可用的也就两千左右。而城防营也只有两千左右。京城重地,总不能不设防吧?”

“闻将军说的是啊!郢都的各种兵力,不仅是护卫皇城与京师。同时与楚州镇一样,也是我朝唯一可调动的机动兵力啊。如果少了这一镇,不仅京城的安全难以保证。而且一但有事的话,朝庭便可没啥调动的兵力了啊!”

听屠炯说完,林逍遥点点头道:“诸位将军都说的在理。只是我对郢都镇的构建有了新的想法。所以也想趁此机会,完全组建一支新的郢都镇。只是具体的细节我尚未完全成形。就目前的形势嘛,我看经此一役之后,北宁也是损兵折将,还耗费了大量的钱粮。只要我们布属好边防各镇的防卫,不给其以可趁之机。那么短时间内当不会有什么大的动作。至于郢都的防卫嘛,我是这样想的。现在禁军与城防营的兵力缺口,可从各大臣的护卫中征召一部份,根据能力补充到其中。这样所缺之人也不算很多。然后再征召一部份,应当很快就能补齐。然后以老带亲的加强训练,应该用不了多久便能胜任其职。只是那些大臣们,愿不愿意将府中护卫交一部份给朝庭了!”

闻双与屠炯二人都是常期镇守边关,待在军营之中的。但魏昕却对京城里这些朝中大员家中的情况多少知道的更多一些。这些重臣及皇亲国戚们,或多或少家里都养着少则十几名,多则上百的护卫。

就像他这样半退隐的老将,家里也有十几名护卫。虽然这十几人都是跟随他多年的老部下,心甘情愿的跟随他,而非是花钱招募来的。可怎么说也是有十几名护卫的。当然,像林免那样的皇室,家里除了几名佣人和丫环老妈子,一个护卫也没有的,只怕也很难找出第二个来了。

想了想,魏昕忙说道:“据臣所知,京中各大臣和王公贵族们家中的护卫,如果征招一半的话。那也至少会有两千人左右。当然,这些人都是他们花了钱雇佣,并签了契约的。如果朝庭若是强征的话,只怕有些人会感到不满啊!”

林逍遥笑道:“这个自然不会白征用的。可以根据他们所签契约尚余时日,计算出损失。朝庭照付便是。而对于这些人,无论是进入禁军还是城防营。不仅不影响他们本有的收入,还会有军饷可拿,而且也能有晋升的通道啊!否则干到头,也不过是一给人看家护院的角色。并且对于他们之前的契约也无损失嘛!”

魏昕忙在马上一拱手道:“殿下英明。老臣家中也有十九名护卫,只是其中多数是当年跟随老臣的老兵。虽然身手还算不错,只是好些年纪过大了,不宜再入军伍。不过还有九人是当年军中的遗孤,由老臣所收养。他们如今正当年。老臣愿让他们都入伍,这样他们即能子承父业,也算是有个奔斗了。至于补偿嘛,我这里可没有一人签有什么契约,所以也就用不着了。”

林逍遥一听,也连忙还礼:“魏老将军高义。那这些人我就先行收下了!”

几人正说着,前方探马回报:“殿下!前边便到郢都城了,唐相及诸多朝臣都在北门外迎候殿下及诸位将军!”

“知道了!”

林逍遥回头朝着后边高喊道:“马上就到郢都了,我知道兄弟都很疲惫,但现在都打起精神来!让京城的官民们都看看,我大虞的得胜之师是什么样的风范!”

“是!”

军令传下之后,将士们都打起了精神来。大虞的军旗,以及林逍遥的帅旗及诸将的将旗都高高的举了起来。

看着那远处一支旌旗招展的队伍缓缓行来,唐滨带着众臣都迎上前去。

不仅是朝中大臣们,就连城中不少百生听闻大军打了胜仗,也都来到城外观看这威武之师。

来到城前,一阵寒喧之后,林逍遥便让魏昕带着大队人马前去城北外的军营驻扎。他则带着三千人马,在唐滨等人的簇拥之下,缓缓的进了城。

只见街道两旁的百姓是夹道相迎,整个郢都比过节还更热闹。想着一个多月前,离开郢都时,城里还在进行军事管制,一片萧条的样子。如今却已是恢复了往日的繁华热闹。

林逍遥不由的朝唐滨赞道:“唐相果然有能力啊!才一个月的时间,就让郢都城重新恢复了生机。”

唐滨忙道:“殿下过誉了!这可没我多大功劳啊!要说这功劳嘛,其一当属殿下您啦!正是当初您冒着极大的风险,潜入城中调度各方。这才使得战争对郢都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也能少阵亡多少将士啊!这其二嘛,便是宋国公、南宫耀等人,利用编撰处的印机和纸,大量的动员城内仕子宣传殿下之策,这才能稳定民生。没让郢都再生出别的乱子来。至于这第三嘛,就是京中各级官员,大都心属正统,大乱之后,也是各司其职。所以这才能让郢都很快的恢复正常嘛。”

林逍遥不由的笑道:“经唐相这一说,好像还真没你什么事啦!”

“呵呵!老臣只是做了些份内且力所能及之事而已。”

“唐相不必过谦了,你的能力,这可是人尽皆知的。”

不过想起刚才唐滨所说的正统,他心里知道。这次回来,肯定免不了会有朝臣催促让他即位。弄不好,还会强行来个皇袍加身。

他正想着,便听唐滨说道:“一会殿先让人将入城将士安排到校场休整吧!太后在慈安宫也备了接风宴,为殿下及诸位将军接风。另外养心殿也让人给收拾出来了。殿下……!”

一听到这里,林逍遥便忙道:“唐相,这养心殿乃是皇帝的寝殿,我可不能去住。这样吧,我还是去姬曲的那宅子住吧,那里反正也空着。而且院子也挺大的!”

唐滨一听,刚要说什么,林逍遥却打断了他问道:“不知太后除了诸位将军还邀请了那些人?”

“哦!太后说,大乱初定。不宜太过铺张,所以除了各军主将以外,还有就是老臣与兵部的乐大人、吏部候大人以及宗室长老江阴候林盛。还有便是成王、林巡等数人而已。”

“那辰州的永定候、衡阳的梁国公以及梅州的长陵候呢?”

唐滨忙回道:“殿下,永定候与长陵候他们都未到郢都。当大势已定之时,便已返回治下去了。只有林巡与梁国公随军来了郢都。不过梁国公身体有些不适,所以不会前来。”

林逍遥想了想道:“那可否劳烦唐相,将那日清阳观密议的其余几位大人也一同请来,可好?怎么说,他们不仅率先站在了我们这边,而且在攻取郢都之时,多少也算有些功劳的。我们不能把他们给忘了吧!”

唐滨何等的机敏,他一听,便知道林逍遥这定是要拿当日清阳观之约来推辞这皇位啊!虽然心里对他这种不贪念权位的心性和品行十分佩服,但也为他一但坚持不援的话,那大虞将来的前途会如何也有些担忧。

看着唐滨不语,林逍遥不由的问道:“怎么?唐相,难道请他们有何难处或是不妥吗?”

唐滨一听,连忙回道:“哦!没什么不妥。殿下考虑的周全,臣这便立即着人去请他们几位!”


    (http://www.quwenw.com/book/DEHAEJ-3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