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以北,是一条略遍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这条山脉虽然海拔并不算高,最高处也不过一千多米,但却是绵延近千里。
山虽不高,可却山势险峻。只有随州正北向有一山口,这山口宽约七八十丈,比两侧的山峰低出百余丈。这里自古以来便是随州进入中原腹地的交通要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绕行的话,那可就是好几百甚至近千里的距离。
这山口很久以前便建有关隘,当地人称之为鸡鸣关。虞朝立国之后,为了防御北宁,便又将此关进行了数次扩建整修。鸡鸣关的城墙高达两丈有余,关楼处更是超过了三丈。城上的宽度也有近两丈,在关楼两侧更是宽达三丈多。在这里可以架设床弩等重型守城兵器。
在鸡鸣关后便是一座军营,随州镇的卫军常年都有五个营驻扎在这里。一但前方发生战事,他们用不了半柱香的时间,便可赶到关城进行防守支援。并且随州镇的其余各部,也就大半天的时间便可赶到这里。
其实除去鸡鸣关,在其左右还是有三处小山口的。但这些山口不仅地势崎岖,狭窄,而且因为陡峭,也无法通行车辆。并且这些山口每处都有随州镇两个营在驻守。所以要想通过这些山口绕到后边来偷袭,也极为不易。弄不好还容易中埋伏并不好撤退。
也正因为鸡鸣关的地势险要,所以百余年来,北宁对虞国的战争从随州这里展开的次数是最少的。
这一次曹彖之所以突然将随州由佯攻改为主攻,主要也是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虞国内部的变化超出了他们的想像与预期。虞国向淮州方面集结了大量的兵力,再加上淮州守将李梁布属得当,也让他难有机会。所以便只得利用淮州来牵制虞国的主力。
其二也是在知晓了虞国的内部情况后,知道随州兵力空虚,仅剩下两万卫军驻守。且因其内战,一时也无法抽调援军。而随州方向,除去必守的三个小山口以外,就算加上募府军,能投入鸡鸣关的兵力最多也不过一万七千人左右。所以,曹彖决定再多抽调两万人,并加上做为后备的两万人马,以及本在随州的四万人,一共便有了八万人马。这便对虞国在兵力上形成了绝对的优势。
林逍遥与屠炯率领的援军马不停蹄的赶往随州,此时的林逍遥想起了他在栖凤观时,曾听说那里有一条十分隐密的小道可以翻过去。这条小道是由一些走私的小商贩开出来的,所以外边的人极少有人知道。当年玉玑子与曹参天从北宁逃到虞国来时,便是走的这条小道。
现在的虞国,内乱刚刚平息,可以说国力受损也比较严重。所以急需解决边患,以争得一个和平的恢复时期。如果他们这四万援军全都投入到随州与鸡鸣关,倒是比较稳妥。即便是北宁兵力上有优势,便凭着地利之险,倒也是能守住。可这样的话,难免战事会拖得比较久。
同时他还有一个担心,那便是邓城一线,虽有东景相助,可兵力却是更加的空虚。加上集结起的募府军,也不到两万人。一但北宁再抽调大军攻击邓城,那形势可就真的难说了。
所以,如今之计,便是要尽快的击退随州之敌。只要随州之敌一败,那淮州的北宁军也就自然会退去。这样方能对边防进行调整,同时才会有时间来整理林嶷留下的烂摊子。
想到这里,他便朝屠炯问道:“屠将军,咱们这四万人里,你当初从苍梧带来的卫军还有多少?”
屠炯想了想道:“殿下!如今我们这四万人里,我从苍梧带出来的卫军除去伤亡与伤病的,大约还有一万三四。别外两万多有一半是楚州镇的兵马以及南方的募府军中比较善战的。也包括殿下您当初在桂州带出来的那三千府军。”
“嗯!听说苍梧镇的军士特别擅长山地作战,是吗?”
屠炯一笑道:“是啊!苍梧镇的主要作战对象便是南中,那里多山多林密。所以苍梧镇的骑兵也是几乎各镇里最少的。大都以步兵为主。但山森作战,倒还真的算咱们大虞数一数二的。”
“屠将军,现在的情况你也清楚。我们当能尽早的结束这场战争才是上策,否则拖得越久,便越对我们不利。”
“殿下莫非是已有了破敌之策?”
林逍遥说道:“眼下对我们有利的因素有二,其一便是鸡鸣关的险要地势。即便是敌军兵力强大,一时也难以突破。敌军也不过是想着我们兵力少,经不起消耗,所以才强攻鸡鸣关。其二,我若猜的不错的话,北宁当尚不知我们内乱已结束。否则以曹彖之精明,当不会强攻鸡鸣关的。所以他们,也当不会料到我们的援军会来得这么快。”
“那殿下是打算……?”
“我的主意是兵分两路,一路绕到敌侧后进行奇袭,一路支援正面。”
屠炯有些不解的问道:“如何奇袭?据末将所知,除鸡鸣关外,确实还有三条小道。但这三条小道不但我方会派重兵把守,那北宁虽然不会冒险由小道冒进,但也肯定会派兵把守啊!这些小道崎岖难行,最多两千人便可封得死死的。咱们又如何奇袭呢?”
“我曾在随州最西边的阳县避难许久,所以我知道在阳县有一条十分隐密的小道,可以翻过去直达北宁境内。北宁军对于我们的增援尚不知晓,所以发动奇袭的成功率是很大的!一但奇袭得手,与正面的大军夹击,便可以一举破敌!否则一味的死守,只怕会拖延日久。恐生变故啊!”
屠炯听罢忙道:“殿下说的在理。即如此,那末将愿率军翻越过去。对敌发动奇袭,咱们约定信号,到时殿下看到信号再率军从正面杀出。定可打北宁军一个措手不及!”
那知林逍遥却说道:“此行恐怕非我不可。一来,正面指挥屠将军肯定比我有经验。二来,那条小道十分隐密。且能带路之人,恐怕也只会认我,而不会给他人带路。所以,这奇袭队伍只能是我来带领。”
“可是这奇袭需深入敌后,十分危险。末将只怕……!”
“将军放心,北宁军尚不知我援军到达。更不知有这条路,所以看似危险,其实都在敌意料之外的。所以将军不必过于担心。而且即便有何变故,我也当能有脱身之计。”
“可是……!”
不待他说完,林逍遥却说道:“前方不远便是随州与阳县分路的道口了。咱们行动越快越好,一但让敌军知道我国内情,定然会加强防备。所以就不必再争了!到了道口,咱们休息半个时辰。将军便从苍梧卫里挑选出一万擅长山地战的人马给我,另外我再带上桂州那三千人马便足够了。”
看着他心意已决,屠炯虽然担心,但也不好再说什么。而且这毕竟是带着一万三千人马去,总比他潜入郢都时要好的多吧。
于是便挑选出了一万苍梧卫的精锐,并让屠宏带领,跟随着林逍遥。而且他还一再嘱咐屠宏,让他必须听从殿下的指挥调度。而且无论如何也需保证殿下安全。
调整之后,林逍遥与屠宏、夏荀带着一万三千人直奔阳县而去。屠炯这里并没有急于起程,而是先派人前往随州进行联络,了解最新的战况。他则率大军休息了一个时辰之后方才缓缓的出发。
之所以这样,那是因为林逍遥那边需绕道阳县,还得翻越人迹罕至的荒山小道。所以至少需要三天以上的时间。而他这里到随州只需半日,而到鸡鸣关也最多不过一天的时间。若是去的太早,会让北宁军发现援军已至,就会加强戒备,甚至是改变战术。
很快,便与随州镇的驻军取得了联系。北宁军自后继部队到达之后,便对鸡鸣关展开了强攻。其间,北宁军因天气原因只有两三天没有进攻。其余时间几乎每天都对鸡鸣关发动猛烈的攻击。
在近六日的攻城战中,虽然北宁军也伤亡了近万人。可随州镇这边也有四千多人的伤亡。如今随州镇守使只在随州城留下了一千五百人的募府军担任守城和粮草运送的任务,其余的兵力他全都带往鸡鸣关去了。
其余几个小道山口的兵力又不敢抽调,如今在鸡鸣关可战之兵也不过一万两千人左右。按目前北宁猛烈的攻势来看,鸡鸣关最多还能坚持个六七天。六七天后,恐怕就会因伤亡过大而无力防守了。
屠炯接到消息后,便立即派出了五千人马先进赶往鸡鸣关。并且告诉随州镇守使,若非万不得已,先别暴露这批援军。而他所率的大队将不经过随州城,而是将绕行几十里,两日后将会到达鸡鸣关附近。同时告诉他,这并非是他故意拖拖拉拉,而是不能让援军过早暴露。以免坏了殿下的计策。至于具体的计策是什么,待他到了之后,自然当面告知。
这随州镇守使也是闻双的老部下,当年闻双还是邓城营校之时,他便是营中司马。所以,对于闻双所拥戴的林逍遥他自然是全力支持的。因而在接到屠炯的回信之后,也没有抱怨,甚至没有将援军的消息告诉军士们。而是当做没有援军一样的在布属着防御。
至于先行抵达的那五千兵马,本就是募府军的装束,对外便称这是朝庭暂时抽调不出兵力来。这是从附近州县拼凑出的五千人。这样就算是万一让北宁军知晓了,也不会引起他们的重视和注意。
(http://www.quwenw.com/book/DEHAEJ-32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