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纸上谈兵的小教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0章 纸上谈兵的小教头

 

惊蛰刚过,陆远蹲在窑洞前的青石板上,用树枝在地上画着战术示意图。春风卷着细沙掠过他的草稿,却吹不散他眉梢的专注——他在回忆前世看过的军事纪录片,试图把"班组协同战术"翻译成适合八路军的训练语言。

"班长,您又在画啥天书?"张二牛端着搪瓷缸蹲下来,缸里的小米粥还冒着热气,"昨天教的'三角进攻队形',石头那小子又走成葫芦串了。"陆远抬头,看见新兵石头正在不远处追着蝴蝶跑,弹弓在腰间晃来晃去,不禁失笑。

"二牛哥,"他用树枝敲了敲石板,"你看这图,三个战士像不像鼎的三只脚?哪边遇敌,另外两边立刻支援,这叫'互为犄角'。"二牛挠着头:"俺只知道鼎能煮肉,这打仗咋还和锅有关?"陆远想起前世军事博主的通俗讲解,换了种说法:"就像咱平时上山打猎,你堵路口,我包抄,石头放狗,三个人配合着来。"

二牛恍然大悟:"嘿!早这么说俺就懂了!"他猛地一拍大腿,惊飞了石板上的麻雀。陆远趁机捡起树枝,在图上标出"突击手""火力手""支援手"的位置:"明天训练,你当火力手,负责压制敌人;石头当支援手,带手榴弹和医药包;我带新兵王虎当突击手,主攻据点。"

当天下午的战术演练中,石头又一次暴露了位置,被"假想敌"张二牛用木棍敲了脑袋。"笨蛋!"二牛笑骂,"掩护时要贴紧土墙,学班长的猫腰姿势!"陆远蹲在旁边调整他的持枪角度,突然想起前世玩过的战术模拟游戏,玩家犯错时系统会弹出提示框,于是他也编了个口诀:"低姿快跑三点式,枪口永远指前方,敌情不明先隐蔽,战友安全第一桩。"

夜幕降临时,陆远坐在油灯下整理训练笔记。窑洞顶的老鼠在椽木间跑来跑去,他充耳不闻,笔尖在草纸上沙沙作响:"新兵体能训练需分阶:第一月侧重耐力(每日五公里山路跑),第二月强化爆发力(折返跑+跳跃障碍),第三月结合战术动作(携枪通过复杂地形)......"

"班长,您写的字比抗大教材还工整。"王虎凑过来看,这个十六岁的新兵手指粗短,握笔时像攥着颗手榴弹。陆远想起抗大教授的批注习惯,在"射击训练"部分画了个红圈:"明天带你们去靶场,试试'三点一线'新教法。"

次日清晨,靶场传来此起彼伏的惊呼声。陆远用树杈支起块木板,上面贴着用炭笔画的日军头像,每个头像的眉心都画了红点。"瞄准红点,想象那是鬼子的眉心,"他示范着扣动扳机,老套筒发出"砰"的一声,子弹擦着红点飞过,"呼吸要匀,扳机要轻,就像...就像捏碎一只臭虫。"

石头第一个命中"眉心"时,张二牛夸张地大喊:"不得了!小崽子比俺当年强十倍!"陆远看着新兵们发亮的眼睛,突然有了信心——这些在山沟里长大的孩子,虽然没读过军校,却有着惊人的学习能力和求生本能,缺的只是系统的方法。虽然弹药紧缺,但是也要实弹锻炼两发,陆远深知神枪手都是练出来的!

三天后,陆远完成了第一版《三班基础训练大纲》。泛黄的草纸上,他用不同颜色的炭笔区分了体能、射击、战术、通讯西个模块,每个训练科目都配有简易插图:比如"匍匐前进"配了只乌龟,"传递口令"画了两个交头接耳的小人。最后一页还贴着片干枯的槐树叶,那是囡囡昨天塞给他的。

"班长,这玩意能当宝贝?"张二牛翻着大纲,不小心扯破了一页,"要不俺给你缝个皮封面?"陆远慌忙按住纸张:"别瞎折腾!这是机密文件!"他把大纲锁进赵铁柱的旧木箱,没注意到囡囡正扒在窗台上,睁着好奇的眼睛往屋里看。

两天后的傍晚,林木团长正在团部和参谋们研究地图,囡囡举着片槐树叶蹦了进来:"团长伯伯,这是俺在小陆哥哥那儿捡的!"她手里还攥着张皱巴巴的纸,正是陆远的训练大纲。

参谋长高明接过纸张,刚看两眼就猛地站了起来:"这...这是谁写的?"团长凑过去,独眼在油灯下眯成缝,只见纸上写着:"班组遭遇战处置流程:一、立即卧倒隐蔽;二、判断敌情方向;三、火力组压制,突击组迂回;西、通讯组传递坐标......"

"字体稚嫩,用词却老道,"高明用铅笔敲着纸页,"您看这'弹性防御'理论,和总部刚下发的《山地战纲要》不谋而合!"团长摸着缺角的门牙笑了:"还用问?肯定是咱那小班长写的!这小子在抗大学的是'高端货',没想到还能落地成泥。"

当晚,陆远被紧急叫到团部。他看着自己的大纲摊开在办公桌上,心跳得厉害,生怕被批评"纸上谈兵"。没想到团长突然拍着他的肩膀大笑:"好小子!这大纲比老子当年在黄埔学的还实用!你看看,"他指着"新兵心理建设"部分,"你咋知道娃娃兵需要'战前宣誓'?"

陆远想起前世看过的战争电影,士兵们在战前总会喊口号提振士气,于是如实说:"俺想,人在害怕时,喊出来就不那么怕了。"团长点头,独眼泛着微光:"高明,立刻把这大纲油印下发,全团按这法子训练!另外,"他转向陆远,"从明天起,你兼任团部的战术教员,给老兵们也讲讲'三角队形'啥的。"

回到班里,张二牛和石头围着他追问:"班长,团长叫你去干啥?是不是要升你当排长?"陆远摸着发烫的耳朵,把赵铁柱的牛皮枪套往腰上紧了紧:"叫我去...给全团上课。"石头惊得张大嘴:"哇!班长成先生了!"

次日清晨,临时搭建的土操场上挤满了战士。陆远站在土台上,看着台下黑黢黢的一片人脸,突然想起前世在学校做演讲的情景。他掏出大纲,清了清嗓子:"今天教大家'三三制'战术,这法子就像咱山里的狼群——三只为一组,既能围猎,又能断后......"

张二牛在台下冲他眨眼,石头举着弹弓当望远镜,林晚秋抱着药箱坐在后排微笑。陆远的金色视界里,每个战士的表情都清晰可辨:老兵们带着怀疑,新兵们充满期待,但所有人都在认真听讲。他突然明白,所谓"纸上谈兵",只要能落地生根,就能变成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训练结束时,团长拄着拐杖走过来,往他手里塞了块硬糖:"讲得不错,老兵们说比听天书有意思多了。"陆远咬开糖纸,甜味在舌尖散开,这是囡囡平时舍不得吃的水果糖。他望着远处正在练习三角队形的战士们,突然想起大纲里的最后一句话:"战争的胜利,从来不属于武器最精良的一方,而属于最懂得团结、最善于学习的人。"

当晚,陆远在日记里写道:"赵铁柱,今天给全团上课了,讲的是你当年没听过的'三三制'。团长说我的大纲救了不少人,可我知道,这些法子都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石头今天终于能完整跑完五公里,边跑边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喊得比山鸡还响。囡囡把她的铁皮青蛙送给了我,说这是'冠军奖杯'。你看,咱们的队伍正在变强,强到足以让鬼子胆寒,强到足以迎接胜利的那一天。"

窑洞外,月光如水,照亮了赵铁柱的旧木箱。陆远摸着箱盖上的弹孔,想起团长说的"黄埔",想起前世的军事迷们在论坛上的争论,突然觉得那些遥远的知识,此刻都化作了手中的大纲,化作了战士们踏在泥土里的脚印,化作了太行山上永不熄灭的星光。

这一夜,陆远梦见自己站在现代的军事博物馆里,橱窗里陈列着八路军的老套筒和牛皮枪套,旁边的电子屏上播放着"三三制"战术的讲解。讲解员的声音温柔而坚定:"这是中国人民用智慧和勇气创造的战术,它曾在太行山上绽放光芒,至今仍在军事史上闪耀。"

黎明的晨光中,陆远睁开眼睛,听见张二牛在门外喊:"班长!全团都在等你教新科目呢!"他摸了摸胸前的佛珠,翻身起床,阳光透过窑洞的窗纸,在他的训练大纲上投下一片金色的光斑,像极了他眼中永远不灭的希望之火。


    (http://www.quwenw.com/book/CHCEDE-4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