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立借据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章 立借据

 

第24章 立借据

真说起来,张和娇还有些尴尬,“我、我刚才遇见五弟妹,说了不该说的话。”

见她神色懊悔,李翠兰几乎猜到她说的是什么,还是引导她说出来,“说出来我听听。”

张和娇支支吾吾地,犹豫半响才敢告诉她,“她撞见我回来,问我去干什么,还造谣说我去说媒,我解释的时候才说漏嘴,让她知道卖蛋心堡的事。”

话音刚落便急忙补充,“但我没说具体卖什么,我只说是卖吃的。”

她还不算太实心眼,知道有所保留,只是用处不大。

李翠兰没有过多的反应,淡淡笑着,“这村子就这么大,参加徭役的都是村民,左邻右舍的稍微打听就知道了,或许现在已经有人听说咱们在卖蛋心堡了。”

这事本来她就没有想隐瞒,也瞒不了。

张和娇惊讶地张大嘴巴,“我没想到……我就想着娘好不容易才想出来卖点什么,要是被别人知道了再效仿,白瞎娘的心血。”

李翠兰宽慰她,“这点小事无需放在心上,我们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但不止这件事,张和娇又如犯错的孩子般低下头,“我还借她银子了。”

说出卖东西的事是气急说漏嘴的,借银子却不是。

“当时她跟我哭诉五弟在牢里多难,处处要银子打点,好生可怜。她一直念叨,我不忍心就借给她了,借之后才有些后悔。”

张和娇将剩下的银子交给李翠兰,“幸好我没有全借她。”

面对她时而有心机,时而老实,李翠兰哭笑不得,“银子是你自己赚的,你放好了就是。至于借给他们的银子,你记得找王春娟立字据,免得她日后不认账。”

嗯?

张和娇以为会承受她的怪罪,试探地询问,“娘,你不怪我把银子借给他们吗?”

这段时间娘可是对儿子们置之不理,提起来便会生气的程度,怎的反应这般平静。

李翠兰猜到是平日给他们留下的印象让她害怕,解释道,“无论何时,你们之间血浓于水,这是改不不了的事实。”

“我与他们如何是我的事,你们与他们仍是兄弟,若有能帮之处便帮一帮,这是人之常情。”

她对儿子们的失望归失望,两个女儿没有必要因为她便与兄弟手足形同陌路。

这十几年里,张和娇对兄弟的确是有感情,无法很快便割舍。

听李翠兰一席话,张和娇压在心中的石头终于挪开了,“娘,我知道了,谢谢你跟我说这些,我现在就去立字据。”

她不想过的太纠结就没有往深处想,转身快步走出去。

李翠兰望着她离去的背影,不仅反思是否平时在他们面前对那几个孽子太反感,让她们都不敢与之走动了。

王春娟刚得了一百铜板,正在与邻居炫耀自家姐姐多厉害,靠卖吃食赚到了银子。

余光瞥见张和娇走来,担心是李翠兰让她将铜板要回去,灰溜溜地回了家。

“张家二姑娘,你卖的是什么好吃食,能这么赚钱,也与我们说说,有钱大家一起赚呗。”

周围的徭役点拢共就那么几个,不过七八百人,若人人都去卖蛋心堡,怎么还能好卖。

张和娇刚被李翠兰开解过,仍然不愿意分享出去,没听见似的拐进弟弟家。

“藏着掖着做什么,我们不会向别人打听啊。”

“就是,屁大点地方,什么事能瞒住,还怕我们抢你的买卖不成。”

张和娇听见身后传来的声音,不免有些生气,“家里的事你和外人说什么?你见不得家里好吗?”

这下他们只会更快效仿,对她有什么好处?

王春娟有些心虚,讪讪的笑着,“我就是跟他们闲聊几句,谁知道他们都起了歪心思,还要学你们。”

就许你们赚钱,不让别人赚,咋这么自私呢。

她刚借了大姑子的银子,不敢说出来,只好在心里嘀咕。

张和娇不信她的鬼话,更没有好脸色,“你去拿纸拿笔,给我立个字据。”

“立什么字据?”王春娟一下没反应过来,想起刚才从她借的铜板才猜到。

“自己家人借点银子还要立字据,传出去平白让人笑话,这钱我以后还给你就是了。”

若是立字据那便真的要还了,用膝盖想也知道这主意定是李翠兰出的,这老虔婆。

张和娇不想再跟她多说什么,只是坚持,“你要是不同意立字据,现在就还给我,我不借了。”

拿了她的银子,王春娟本就处于被动,进了口袋的银子更是不可能再吐出来,“我这不是怕闹笑话吗,你想要字据,我给你写就是。”

“我家没那文邹邹的东西,我出去借,写好了再给你送去。”

送去?什么时候?

张和娇防着她耍心眼,索性在院子里坐下,“我就在这等,你现在就去吧。”

王春娟在把李翠兰骂了一通,定是这老不死的出的好主意!

很快,王春娟把字据拿回来了,才将这大姑子送走。

第二日中午。

李翠兰带着张和瑶如往常般去卖蛋心堡,到时却见多了好几个摊位,皆是村中熟人。

“娘,他们学我们!”张和瑶有些生气,当初他们费多大力气才能在这摆摊,还只准他们一刻钟,现在竟多了这么多人。

服役的人就这么多,多出的摊位分散他们的客流,蛋心堡便不好卖了。

李翠兰猜到会有人来摆摊,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先去看看吧。”

当初是两个官兵特许她们进去卖蛋心堡,如今也能许别人,她们更没有资格去质问。

王三吃了她不少蛋心堡和野果子,有些不好意思,“张嫂子,这些人见你们去卖就也要进去,我们也不能厚此薄彼。”

一但开了口子便拦不住了,这点李翠兰心里清楚,况且她原本也不在意。

“你们能让我进去就已经是给了我莫大的帮助,不必说这些。现在村民们都闲着,谁不想多挣几个,多吃两顿肉。”

她看得通透,心胸豁达。

王三对她更是钦佩,“公平竞争,各凭本事,我看好你。”

李翠兰笑着应声,心里却有些无奈。

第三十章打价格战

出来做点小买卖,谁不希望能天天售罄,今天恐怕难了。

她们原本的摊位也被别人占了,见她们过来便不心虚地低下头,却半点让出来的意思都没有。

张和瑶眼睁睁看着熟悉的位置被占,愤愤不平,“娘,他们怎么能这样,我过去抢回来。”

那位置大家都熟悉了,也是她们母女先来的,这些人太过分了。

李翠兰拉住她,“那里又没有写我们的名字,凭什么就要为我们留着。”

话虽如此,张和瑶仍是气得小脸鼓鼓的,“我就不信他们能卖得过我们,学人精!”

她声音不小,周围几人都听得见,朝这边看过来。

张和瑶气呼呼地朝他们伴鬼脸,转身便走。

位置被村民占了,他们只得到旁边去卖。

李翠兰将摊位摆好,便有熟客过来,正要付钱,就听旁边有人要和。

“鸡蛋土豆丝饼,五文一个,只要五文!”

鸡蛋土豆丝饼,跟李翠兰的蛋心堡看上去一模一样,价格却便宜二文。

熟客看了眼他们卖得鸡蛋饼,脸上露出犹豫,手里的钱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讪讪地笑了,“我去尝尝,明天我再来。”

他把铜板收回去,不好意思地走了。

二文的差距顿时就吸引了许多人过去,李翠兰摊位前只剩下几个人。

李翠兰说没有失落是假的,但也不能强买强卖,问剩下的几个人,“你们还要吗?”

“当然要了,一分钱一分货,他们卖得便宜,不见得有你做的好吃。”站在摊位前的大哥说了句公道话。

旁边的人听见了有些不是滋味,却没回头。

李翠兰淡淡笑着,“都试试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吃好再好。”

面前的几个客人走后就没有几个人再过来,其余几个人不仅有鸡蛋土豆丝饼,还有糖饼和汤,种类更多。

张和瑶气得小脸通红,做这么多天买卖,还是头一回剩下了。

一刻钟很快便过去了,官兵却没有来驱赶,几个摊位的人都能多卖些时间。

统共半个时辰过去,李翠兰卖出的蛋心堡才过半。

直到徭役午休结束,几个摊位才开始收摊,皆卖得七七八八地。

这几个摊位的村民里,有人平时与李翠兰走动密切些的,不好意思地走过来。

“我们卖的是糖饼,应当抢不了你们的生意。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家里还有两个小伙子没娶媳妇,能多挣一个铜板都得来试试。”

他们这些泥腿子靠天吃饭,每年收成都是有数的,好不容易有赚钱的机会,自然都想来了。

李翠兰并没有落了脸色,“不必向我说什么,这也不是我家的,谁想来都能来。”

她还过来表示歉意,比其他那些转头就走的好得多。

来人讪讪地笑了笑,又闲谈几句便回去收拾摊位。

张和瑶收拾着东西,重重将东西放进背篓里,“真讨厌,明明是娘先想到来卖吃食,竟让他们占到便宜,还假惺惺的来说什么。”

若没有娘最开始说服官兵,允许摆摊,他们哪有这赚钱的机会。

说什么不影响他们的生意,这里买家人数是固定的,去买他们的便不会来买蛋心堡,怎么不算抢生意。

李翠兰知道她不高兴,听着她抱怨也不阻拦,直到看见官兵过来才扯她衣袖。

王三看见她们剩的蛋心堡,也是初次见他们剩下,“剩的不少啊,这放到明天还能接着卖吗?”

若是卖不了,这不是都浪费了吗。

李翠兰顺手便拿了两个给他,“只要不坏都能吃,但放一宿就算能吃也不是这个味了,何必拿出来自毁招牌。”

本身卖点便是外焦里嫩,放久了变得软塌塌,谁会喜欢吃。

现在竞争这般激烈,若一次吃得不好,绝对没有下次了。

王三都有些不好意思吃了,“我看也有人卖得跟你这蛋心堡一样的东西,比你这便宜两文还有的赚,不如你也降降价,也不至于坏在手里。”

卖五文都有得赚,成本到底多低,估计也就三两文。

李翠兰假装听不出他在打探成本,开着玩笑,“鸡蛋与荤油皆不便宜,做起来更是麻烦,那些卖五文的我真不知道他们挣什么钱。”

先前她在家定价时也说过就定六文,挣个辛苦钱,可随着做的量大起来便庆卖的是七文。

土豆处理起来便麻烦,削皮切丝泡水,每样工序都很辛苦。那胡萝卜又硬又涩,两个女儿切一会便切不动了,鸡蛋的成本更不必多说,得挨家挨户去收。

这些加起来卖七文的确有得赚,可她们付出的人工与时间成本也是成本。

王三不知道其中辛苦,只算成本不算人工,“他们总不可能赔本就是了,现在可不比之前了,便是少赚点也总比剩下的好。”

卖七文倒是挣得多,可也得能卖出去啊。

王三的话若站在外人角度来看,不是没有道理。

其中辛苦只有李翠兰知道,笑得有些苦涩,“本就是辛苦钱,总不能只有辛苦,不赚什么钱吧。”

王三认为她只想挣得多,忍不住与她争论,“事实摆在眼前,竞争对手太多了,也得随机应变啊。”

若是还坚持七文,早晚有她后悔的。他是吃了许多免费的蛋心堡,又觉得她是个聪明人才来劝她。

李翠兰却坚持己见,很是自信,“那些卖的便宜的挣得少,定然没有我们用料扎实,干净卫生。一两天看不出什么,时间长了就能定下来了。”

她不信有人能与她们一模一样的用心用料,却只卖五文。

毕竟贵有贵的道理,她又坚定不移,王三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了,“你说的也对,一时图新鲜便宜过去买的人,或许过几天觉得实在不如你们就回来了。”

王三清楚她的手艺,对她有信心。

就算用料和工艺都相同,不同的人做出的味道却不同,少有人能比得上李翠兰的手艺。

王三走后,李翠兰也将东西收拾好了,带着小女儿往回走。

“娘,你刚才和那大哥说的什么啊,我怎么都听不懂。”张和瑶虽站在旁边,却听得云里雾里。


    (http://www.quwenw.com/book/CE0FED-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