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制作瓷器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7章 制作瓷器的日常

 

鉴于本族的土地和矿产并没有办法大笔开发和运作,或者说亩产300斤的土地根本容不得一两年的歉收,有点差池就绝对会饥荒遍野。

所以朝颜瞄准了奢侈品这一种类。

诚然现在这几片大陆上的人都没啥钱,但奢侈品这种东西可是来源从石器时代就开始存在的人类重大疾病之一——虚荣。

无论说是为了礼教的列明尊卑、方便统治也好,还是说是单纯的出于个人的炫耀之意也罢,从石器时代的玉发冠,到近代女性那掐丝成亭台楼阁人物的金发簪;从罗马价比黄金还昂贵的丝绸,到贵族专属的紫衣;从巨大的由武器熔化烧制的青铜鼎,到印度大公的黄金珠宝……无疑力证了奢侈品广阔的销售潜力。

当然鉴于本族的人口,或者说朝颜可以调动的人口非常少,基本上无法从事那些丝绸纺织的人员密集产业。所以在犹豫之后,决定专攻瓷器。

虽然朝颜确实弄不懂那些流行的所谓的充满“物哀之美”究竟是个什么鬼样子,也完全不能明白所谓的来源于物有超脱于物的风雅,但她了解从古至今的奢侈品最简单的是什么样子——艳丽的、充满色彩的、脆弱的让人心惊的产品。

没错,相比于素雅、风流等一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描述,亦或是所谓上层世界不知道多久变一次的流行风尚。艳丽的、栩栩如生的才更加符合所有人“一看就知道很贵”的思想。

不需要所谓的意趣,更不需要色泽莹润,更不必要什么沉静温润——这些对于不知道流行风尚的朝颜来说确实把握不住。

但她可以制造如雪一样白的瓷碗,如同叶片一样精致瓷碟,大红色的、如同真花花瓣一样轻薄的陶瓷花摆件,还有纷繁复杂色彩浓厚的几十种一套的餐具——这是用技术碾压的,会让所有人都清楚的看出贵的属性的真正奢侈品。

暗淡而粗糙的陶器和细腻而精美的瓷器,这两个最大的区别就是烧制的温度不同。或者说运用不同的温度才是各个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和根本体现。

这点对于朝颜来说是个好消息。由于临近山区道路倾斜,之前烧制高炉耐火砖的窑,朝颜就是做的蛋形窑。

蛋形窑是明末清初出现的景德镇蛋形窑是元明时期的葫芦形窑发展而成,也同时结合龙窑与馒头窑特点。窑身如半个瓮俯覆,又似半个蛋形覆置,也象一个前高后低的隧道。可以说是目前所能做出的最好的窑了。

经过图书馆的指导、苍介爸爸灵巧双手和火遁,以及杏子妈妈的药物等贡献之下,经过好几炉试制,等开炉的时候,就连过来凑热闹的泉奈都惊呆了。

朝颜成功的烧制出来了一些乱七八糟但已经能看出形状的东西——或者说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种器形还算可以的东西,只要颜色别太伤眼睛,色彩绚烂夺目反而是重大优点。

至于那些碎料吗?完全可以挑出漂亮的镶金来废物利用嘛。


    (http://www.quwenw.com/book/BC0BH0-2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