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鱼汤与旧照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章 鱼汤与旧照

 

墨河结束了上周最后一个工作电话,合上电脑,窗外早己暮色深沉。玻璃倒映出一张年岁感清晰的脸——这是他三十七岁的面容,眼角细纹渐深,唇边皮肤微松弛。这些年,他日日穿梭在城市森林的迷宫里,在办公楼与出租屋的两点一线中疾走,生命如钟摆单调往复,为职场倾注了自己全部的能量和心思,在项目堆积如山的重压、和加班到城市入眠的夜色当中……记忆里父母的样子,竟然早己被压缩进遥远童年灰扑扑的镜框中。他惊觉自己在奔忙中丢掉了什么珍贵却无法重现的东西——流逝于指缝间的时光和岁月里双亲无声的老去,才悄然发觉被忽略的角落,藏着无法割舍的人间灯火,父母早己不再是儿时记忆里的那座坚实丰沛的靠山了。

当新工作终于尘埃落定,日子不再是绷紧的弦。此刻下班路上晚风拂面,墨河胸中翻涌着一股混合着微醺感的酸软暖流,像温热的岩浆在血脉里不安分地涌流奔腾。他猛地踩下油门,汽车骤然提速,划开城市稠密灯火汇成的光河。车轮碾过柏油路的声音单调而重复,墨河思绪也随之飘飞到了旧日时光,恍若被风掀动的书页,记忆翻涌而出:母亲烧的菜那暖呼呼的浓香,父亲抽完烟后残留的干爽烟草气息,还有一家人围坐于桌边的灯影和笑语……这一切都被他忽略在了奔忙的阴影之下。首到后车喇叭尖锐又急促的鸣响猛地将他自追忆的深水区拽回,他才意识到,那些被他漫不经心放置的旧影,此刻竟己珍贵地恍若来自前生般,再也无法轻易触及了。

周六将近正午,墨河驱车穿过尘土弥漫、噪音交织的乡镇公路抵达父母家。父母仍住着镇子边缘那个小院。院前的榕树枝叶丰茂得过了头,如同沉默又固执的老人伸展布满皱纹的手掌,密密地覆盖了天空,只留下斑驳陆离的光点筛落院中。他犹豫着掏出钥匙,轻轻旋开那道熟悉而吱呀作响的木门,父亲低沉的咳嗽音自里屋钻了出来,在风穿过的门缝间回荡。

门扉仅微启一道缝隙,却映照出一幅缓慢流淌在微尘里的图景——父母各坐房间一角,姿态与神情都被岁月凝成两尊静默的雕像。父亲正对着方桌,伏案阅读一张不知翻来覆去过多少次的旧报纸,额头深刻的纹路宛如风化的岩层纹理,眼镜松松滑落鼻尖,佝偻腰背的曲线,像一张逐渐松懈的弓。窗边母亲的身影则安静如一叶停泊的小舟,她低垂着头,指尖捏一根钢针,细心地穿过时光的棉线,为一顶旧绒帽细细打着补丁。动作迟缓得像树影挪移,银白头发被窗棂分割的光线镀上一层薄薄的、接近透明的银灰。暖阳的金粉慵懒漂浮在他们身侧,将飘动的细微尘埃照得无比清晰,可这房间竟连空气都寂静得能听见灰尘轻轻落地的叹息。墨河屏息凝望,心脏像被一双手无声而结实地攥住。他悄然退出几步,又佯作高声道:“爸、妈,我回来啦!”

声音撞破室内深潭般的寂静。母亲骤然抬头,慌乱中那枚针瞬间失手,细小的银光在地面轻轻蹦跳几下:“哎哟!”她忙不迭弯腰去寻,又急切地朝墨河招手,脸上每一道沟壑都绽开为暖流荡漾的湖泊:“可算回来了!快进来!饿了吧?”父亲摘下报纸,扶正眼镜,只将目光稳稳投来,用深不可测的温和音调说:“路上车多吧?累就赶紧歇会儿。”墨河默默俯身拾起那根温热的针,轻轻放回母亲满是皱褶的掌心,低声嗫嚅着:“嗯……还好。”

午后阳光温存如水。墨河将自己扔进沙发凹陷处熟悉的坑洼里。父亲用保温杯盖子轻推给他一杯泡开的龙井,茶水碧沉,暖意沿着掌心纹路细细密密潜入血脉。“新单位,顺遂?”父亲问得简短。墨河下意识报喜:“挺好,没那么赶了,事儿能一件件理。”他目光不经意掠过父亲端茶杯的手背——上面褐色的老年斑沉默地连成一小片孤岛,像风雨拍打后深烙的木纹;手指筋骨嶙峋地凸起,皮肤粗糙薄脆如褪色的旧宣纸。墨河心头猛然悸动。母亲这时推门进来,手中捏着几个小纸包,上面细心地写着药名与服用时间:“喏,你爸这个月的药,可得记清了……少一顿就浑身不得劲!”絮语如针线,缝合着午后漂浮微尘的光束,每一句都细密缠绕于他心间,沉甸甸的分量难以用言语称量。

夜晚的寒意渐趋浓重,母亲一头扎进厨房的暖光里忙碌,墨河靠过去想帮忙切菜,却立刻被母亲轻柔却顽固地推挡出来:“快出去!你切不好要弄痛手的!”——自童年到如今归家,厨房似乎始终是母亲用味道与温度构筑的私人堡垒,将他牢牢护在烟火缭绕的彼岸。他只得倚在门边守望,雾气从锅里弥漫升腾,厨房灯火在蒙蒙水汽中晕染开,氤氲成一个发光的茧。

墨河凝视母亲的背影,灯光勾勒出她瘦小的轮廓。岁月早己收回了昔日挺拔的身姿,她的背影弓出了柔韧而脆弱的弧度,如同经年日晒风蚀的垂柳;花白头发也显出稀疏之态,软绵绵地贴着颈部低垂。母亲似乎感知到身后的注视,在雾气里回头对他一笑:“去摆桌子吧,你最爱的清蒸鲈鱼马上就好。”

满桌热香扑面而来,母亲迫不及待地把鱼肉夹入墨河碗中。入口刹那,温润鲜美的汁水弥漫开,味觉记忆的开关猝然被拧亮——此一刻的味道竟与十几岁时母亲第一次做给他品尝的鲈鱼滋味严丝合缝地吻合。他惊异地抬头看向母亲:“妈,这……竟和以前一模一样啊。”母亲的眼睛弯成了两泓月牙,骄傲的笑意填满眼角鱼尾纹:“做法是你外婆传给我的,早成手生了,改都改不了。味道还能走样?”她目光流转至父亲那里,“倒是你爸,总嫌我做得一成不变,要学饭店里那种花哨的呢。”父亲端坐,沉默地扒拉着碗中的米饭,只从喉咙深处含混不清发出几个音节算是应和,如同面对一道解不开的考题,只专注咀嚼着自己的心思。

墨河执意睡在童年旧房那张吱呀作响的单人床上。夜深,他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厨房细微的碰撞声断断续续潜入耳膜。他轻轻推门,厨房小灯昏黄如豆,光束笼罩着母亲被蒸汽包裹的侧影。她守在灶前盯着跳跃的蓝色火苗,上面正温着一小锅奶白浓汤,见墨河疑惑探头,“醒啦?再煨会儿,明早你爸一起喝。”母亲搓了搓沾着面粉的手,“老东西睡前总说嗓子不舒服,喝了这个才顺。”灯光柔和地笼罩她的脸,每道皱纹都写着无法掩饰的倦意。墨河喉咙瞬间发紧,像是被温水浸过的棉絮堵住,视线不觉模糊起来,他唯有默默上前,将那束微薄的光圈里单薄的身影连同那口锅的温热轮廓,小心翼翼收进眼底。

次日清晨,父亲披衣踱进墨河房间,小心翼翼在床沿端详片刻睡得正香的“小墨河”。许久之后,他在晨起的凉意中轻轻推醒睡眼惺忪的儿子,声音带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初醒的沙哑:“起来吃饭吧,等下陪你妈去小院看看,老惦记她种的葱蒜。”

墨河揉着惺忪的眼睛答应着,心中漾起轻微涟漪,昨夜那碗不知为谁温到深夜的汤,此刻在舌尖依稀留存着若有若无的甘暖余味。

周日上午天光明亮,母亲神秘地招手要墨河进里屋。她打开暗红樟木箱,樟脑的清冽香气瞬间被唤醒弥漫开来,箱底深藏着一摞泛黄的相册集。母亲翻动纸张,细微的脆响,如同枯叶在秋风里低语。“这张,是你……”她指向一张泛黄照片里一个浑身泥点水迹、咧嘴笑得没心没肺的小孩:“在雨后水坑里疯闹,滚得活像只泥猴!”当翻到一张墨河小学时立于学校领操台、胸前红领巾迎风飘扬的标准相片时,母亲苍老的眼中漾起自豪的光:“多精神!老师们都说是个有出息的料。”翻着翻着,几张从未见过的照片意外刺入眼帘:两张泛黄票根被粘贴在影册一角,字迹被水渍洇开一片淡黄——一张是十年前墨河匆匆经过家乡站却终未下车的高铁票;另一张是去年春节父母在售票厅费力购得的前来探望他那趟列车的车票。影集最后有一张照片尤其奇异,竟是他成年后西装革履于外地出差时的一张抓拍,背景是陌生的霓虹。照片被剪掉三分之一,只留下他模糊微小的身影,孤零零贴在空旷的画面上。

墨河怔怔地捧着那册子:“这些……您都怎么弄到的?”母亲粗糙的手忽然覆在他的手背上,声音轻的像耳语,却如雨点敲打着心扉:“你爸呀……每次你在电话里说忙,他就去相馆洗些照片,回来就自己一张张剪出来——你爸说,儿子不就在里头么,再忙他也还在呢。”那被剪掉的空白处如此巨大,吞噬着角落微小的身影,仿佛无声的追问与渴念。照片边缘的粗糙剪痕,像是某种无法痊愈的创口,烙在墨河的心上。他呼吸一滞,指尖不自觉地紧紧抠住相册的卡纸边缘,那硬实的触感,几乎要嵌进皮肉里去。

归期悄然临近。周日晚,薄暮微凉,楼下忽然响起轻微争执声。墨河倚窗朝下望去,父亲正拎着行李,母亲则执拗地拉住他:“儿子明早赶路,你瞎忙叨什么!”父亲最终妥协,默然退开两步,只将脸微微偏向幽暝的树影深处,身影在路灯下拖出细长的孤独影子,在风中显得单薄欲折。墨河胸腔深处陡然炸开尖锐而隐秘的疼,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了他的心。他猛吸一口气,毅然推门而出:“爸!楼道里闷得慌,陪我到外头阳台待会儿吧。”父亲猛然抬头,眼中掠过一丝未藏住的惊讶微澜。

夜色无声沉落。他们沉默地并肩立于楼顶平台,远处城市灯火流淌如浮动的星河。父亲掏出一支烟叼在嘴角。墨河微怔:“不是早戒了?”父亲划亮火柴,火焰抖动着为他花白鬓角镀上一层金边,烟雾升腾模糊了表情。“以前……总觉得得做点啥让你们高兴才踏实。”他长长呼出一口灰白的雾气,声音被烟熏染得低沉,“现在你回家,你妈唠叨得连鱼刺怎么挑都要说……我就知道,这趟没白等。”烟雾如一层易碎的帘幕,隔开了咫尺间的两张脸,却悄然透出某种更为亲近又温和的柔软来。夜色深处,父亲的手忽然越过无形的界线,轻轻搭在了墨河手臂上。那只布满岁月刻痕的大手,竟在晚风中微微颤抖。墨河的心蓦地被这颤抖的体温覆盖,无声地融化了。他久久凝视父亲被烟头微光点亮的、爬满深纹的侧脸,喉头滚动,一时竟说不出任何话,只将手更紧地覆在父亲的手上,似要捂暖经年未启的遗憾。在相视的静默里,愧疚与宽宥不再需要言语的渡船。

第二天清晨的返程路上,墨河在阳光里最后一次回望老屋。小院铁门半掩,父母两人并肩而立,灰暗的轮廓在晨光中模糊又清晰。车子驶出路口,转角的樟树粗壮的根系挣脱禁锢,竟从坚硬的水泥缝隙间伸出了几条细韧的新枝,鲜嫩而倔强地、向着太阳光的方向艰难舒展向上。

这一回,他眼中盈满了温热的,终于清晰地看清了,那根系无声的力量,如何于贫瘠坚硬处撑开了愈合的裂纹,于钢筋水泥的罅隙里刺出希望的新枝。


    (http://www.quwenw.com/book/AIFDII-5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