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知秋不敢耽搁,立刻开始处理鱼获。晓雅站在胖大婶的凉棚下,远远地望着。她看到叶知秋熟练地和鱼贩交谈、过秤、讨价还价,动作麻利,神情专注。他拿起一条条银光闪闪的海鱼展示给买家看,在湿漉漉的地面上弯腰、搬抬,雨衣的帽檐下,侧脸线条显得格外硬朗。这是她未曾见过的、属于他的另一面——一个靠海吃饭、踏实劳作的渔民。这份真实感,让她心里那份感激之外,又添了一丝难以言喻的亲近。
叶知秋的鱼获根本不愁卖,大概半个多小时后,他脸上带着些微的轻松,显然是顺利出手。
回到凉棚叶知秋对晓雅说,“等我一下,我很快回来。” 说完,又快步朝着家的方向跑去。
这一次,晓雅的心境平和了许多。她帮胖大婶整理着摊位上零散的海货,听她絮叨着家常,目光偶尔扫向叶知秋离开的方向,耐心地等待着。
不到二十分钟,叶知秋的身影再次出现在雨幕中。他换上了一身干净的深灰色休闲裤和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深蓝色T恤,虽然头发还有些湿气,但整个人显得清爽利落,海腥味也被淡淡的肥皂清香取代。
“久等了。”他走到晓雅面前,语气带着点歉意。
“没有没有,您忙完了就好!”晓雅连忙摇头。
“走吧,去‘渔家小院’?”叶知秋提议。
“好!”晓雅欣然同意。
胖大婶依旧笑眯眯地目送他们离开:“去吧去吧!好好吃!”
雨己经变成了细密的雨丝。两人并肩走在湿漉漉的街道上,撑着各自的伞。气氛比刚才自然了一些。
“都卖完了?”晓雅轻声问。
“嗯,还行,价格也算公道。”叶知秋点点头,“剩下几条小的,够自己吃两天了。”
“您真厉害,看您刚才跟人谈价,很熟练。”
“糊口饭吃,熟能生巧罢了。”叶知秋语气平淡。
“叶大哥,”晓雅想起胖大婶偶尔提过一嘴,带着好奇问,“听胖阿姨说,您不是本地人?口音也不太像。”
叶知秋的脚步似乎顿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正常。他沉默了几秒,才开口道:“嗯,不是。老家…在山城那边。”
“山城?是那个被网友戏称8D魔幻城市的山城,很热闹的城市?”晓雅有些惊讶,这和她想象中土生土长的海边渔民形象有点出入。
“嗯,山很多,路也陡。”叶知秋的声音很平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遥远感,“以前在那边…就是个普通打工的,在写字楼里搞电脑的。” 他自嘲地笑了笑,“跟现在这行,八竿子打不着。”
“那…您怎么会来这边?还…做了渔民?”晓雅问出口,又觉得有些冒昧,“啊,对不起,我是不是问太多了?”
“没什么。”叶知秋摇摇头,目光望向远处雨雾中朦胧的海面,“半年前,公司不行了,大裁员…我就在名单里。” 他语气平淡,像是在说别人的事,“攒了点钱,心里也憋闷,就想找个地方散散心。听说三亚阳光大海好,就买了张机票过来了。”
他顿了顿,似乎在回忆:“本来就想当个游客,看看海,晒晒太阳。结果…到了这儿,站在海边,看着这片蓝,听着这浪声,心里那股子烦闷劲儿,好像一下子就被冲走了大半。特别…特别平静。” 他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温度,“后来旅游的钱快花完了,也不想回那个钢筋水泥的笼子里去。正好认识了个陈叔,他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再后来,攒了点钱,就买了这条二手的铁蟹号,自己单干了。”
晓雅听得入了神,她没想到眼前这个沉稳的海边汉子,竟然有这样的过去。
“那您家人…”她下意识地问,随即又觉得不妥。
叶知秋的眼神暗了一下,语气更加平淡:“老家…没人了。就我自己。”
晓雅的心猛地一揪,立刻道歉:“对不起,叶大哥,我不该问的…”
“没关系。”叶知秋摆摆手,似乎不愿多谈这个话题,转而说道,“所以这片海,现在就是我的家了。靠它吃饭,也靠它…安身。” 他看着大海的目光,带着一种深沉的归属感。
晓雅看着他平静的侧脸,心里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有心疼,有敬佩,更有一种深深的触动。他从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重新开始,把大海当成了新的家园和依靠。这份勇气和选择,让她肃然起敬。
“叶大哥,”她轻声说,语气充满了真诚,“您真的很了不起。能在新的地方,找到让自己安心的地方,还能…还能毫不犹豫地跳进那么冷的海里救人。”
叶知秋被她夸得有点不自在,摸了摸后脑勺:“什么了不起,混口饭吃罢了。那天救你…那情况,换谁在旁边,都不能干看着吧?总不能真让你沉下去。” 他说得朴实无华。
晓雅却用力地摇摇头:“不,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尤其是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真的…真的很感谢您!” 她的眼神再次充满了感激
“渔家小院”依旧人声喧闹,充满了温暖的烟火气。老板热情地招呼他们到靠窗的位置。两人坐下。叶知秋把菜单推到晓雅面前:“你点吧,随便点几个家常菜就行。”
晓雅拿起菜单,却有些犹豫,小声问:“叶大哥,您…您有什么忌口吗?或者喜欢吃什么?”
“我都行,不挑。”叶知秋摆摆手,“你看着点,别点太多,够吃就行。” 他还是担心让女孩破费。
晓雅看了看菜单,又看了看叶知秋,最后点了几个菜:一份清蒸海鲈鱼(她记得胖大婶说过叶知秋爱吃鱼),一份葱姜炒花蛤,一份蚝油生菜,一个紫菜鱼丸汤,又加了一份本地特色的海蛎煎。点完还小声问叶知秋:“叶大哥,这些…可以吗?会不会不够?”
“够了够了!点多了吃不完浪费。”叶知秋连忙说。他没想到女孩点了这么多,还都是不错的菜。
等菜的空隙,气氛又有些安静。晓雅似乎有些紧张,手指无意识地绞着纸巾。
“那个…叶大哥,”她鼓起勇气开口:“您从完全不会到学会开船、打鱼、看天气,一定花了很多功夫吧?”
“嗯,摔过跤,也晕船吐得昏天黑地过。”叶知秋说起这些,反而轻松了些,“陈叔,就是带我入行的师傅,人特别好,教得很耐心。海上的东西,急不得,得一点点学,一点点记。现在也还在学。”
“真厉害!”晓雅由衷赞叹,“感觉您学什么都很快,很稳当。”她想起他救人和卖鱼时的麻利。
菜很快上齐。晓雅把第一块最嫩的鱼肚肉夹给叶知秋。
“谢谢。”叶知秋这次自然地接受了,尝了一口,“嗯,确实新鲜,今天刚上的货。”
“您多吃点,忙了一早上,又刚出海回来。”晓雅笑着说,这才开始自己吃。她吃得不多,更多时候是在给叶知秋添水、递纸巾,或者介绍哪个菜味道好。
“你也多吃点,别光顾着我。”叶知秋看着女孩没动几口的碗,说道,“你身体刚恢复,需要营养。”
“嗯,我在吃呢。”晓雅听话地夹起一个花蛤,小口吃着。
两人边吃边聊,气氛渐渐自然了许多。晓雅告诉叶知秋,她是在本地一所大学读大西的学生,学美术的。那天是和同学来海边写生,不小心滑下了湿滑的礁石掉进了海里。她讲起自己的专业时,眼睛亮亮的,带着年轻人的热情。
两人边吃边聊。叶知秋话依旧不多,但聊起海上的趣事、不同季节的鱼汛、看天气的经验(他笑着说现在手机APP也很准),显得很放松。他也问起晓雅学设计的事情,听她讲熬夜赶作业、做模型的辛苦,听得连连点头:“都不容易。”
晓雅分享了自己学设计时遇到的糗事,比如把颜料打翻在教授身上。她讲得绘声绘色,逗得叶知秋也忍不住笑出了声,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叶大哥,您笑起来好看多了。”晓雅看着他说,“平时总感觉您…有点严肃。”
叶知秋愣了一下,有些不自在地摸了摸鼻子:“有吗?可能是…习惯了。” 习惯了独自生活,习惯了面对大海的沉默。
“真的!”晓雅肯定地说,“您应该多笑笑。”
一顿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近尾声。窗外的雨彻底停了,玻璃上凝结的水珠映着店内的灯光,显得格外晶莹。
“叶大哥,”晓雅放下筷子,再次认真地看着他,“谢谢您今天愿意来。不仅是为了谢您救命之恩,也是…也是很高兴能认识您,听您讲海上的故事,还有…知道您从哪里来,经历过什么。”她顿了顿,声音轻柔而真诚,“这顿饭,吃得特别开心,也…特别安心。” 知道了他的过去和选择,那份单纯的感激里,更添了一份理解和尊重。
叶知秋看着女孩真诚的眼睛,看着她被灯光映照得柔和的脸庞,心里最后那点疏离感也消散了。他感受到了她的善意、好奇和那份纯粹的、不带任何评判的接纳。他放下筷子,脸上露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放松的笑容,不再是之前的局促或严肃,而是带着暖意和一丝释然。
“我也很开心。”他的声音温和而清晰,“谢谢你请我吃这么好吃的饭,也谢谢你…愿意听我说这些。”他指了指桌上,“尤其是这海蛎煎,味道很地道,让我想起刚来三亚时第一次吃的味道。” 那味道里,混杂着初来乍到的迷茫和一丝新生的希望。
晓雅看到他轻松的笑容,听到他真诚的话语,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温暖而踏实。她也笑了,用力地点点头:“嗯!您喜欢就好!下次…下次您要是想吃,我再请您!”
结账时,晓雅坚持付了款,动作干脆利落。
走出“渔家小院”,雨后的夜晚空气清冽,带着海的味道。码头和街道的灯火璀璨,倒映在湿漉漉的地面上,一片流光溢彩。
“我送你去坐车?”叶知秋问。
“不用了叶大哥,”晓雅摇摇头,指了指不远处的公交站牌,“我坐公交车回学校就行,很方便的。您也早点回去休息吧。”
“那…行。路上小心点。”叶知秋叮嘱道。
“嗯!叶大哥再见!”晓雅朝他挥挥手,笑容在灯光下格外明亮温暖,像一盏小小的灯。
“再见。”叶知秋也挥了挥手。
他看着女孩撑着伞,走向公交站台的背影,那抹鹅黄色在夜晚的灯光下渐渐融入人流。她没有再回头,步伐轻快。
叶知秋站在原地,深深吸了一口雨后清冽的空气。胃里是饱足的食物带来的暖意,心里是一种奇异的、沉甸甸的平静和满足,还有一种久违的、被理解的熨帖。
救人是出于本能,从未想过回报。但这顿简单的晚饭,女孩执着的等待、真诚的感谢,以及饭桌上那番关于山城与大海、过去与现在的坦诚闲聊,像几股暖流交织在一起,在他心中汇成了一片温润的湖泊。这片湖泊映照出的,不再仅仅是救与被救的瞬间,还有两个普通人在生活洪流中相遇、彼此理解的一小片温暖角落。
他知道了她的名字,她的学校,她的专业,她的活泼与坚持。
她也知道了他的名字,他的来处,他的变故,他的选择,以及他在这片海上的安身之处。
一种基于真实了解与尊重的、淡淡的暖意与连接,悄然滋生。
他转身,朝着那个离码头不远的、临海的小屋走去。脚下的路湿漉漉的,反射着温暖的灯火。这平凡的海边生活,因为这意料之外的相遇、这顿家常的晚饭和这次坦诚的闲聊,似乎也镀上了一层格外温暖而踏实的底色。下次出海归来,除了熟悉的渔船和渔获的腥气,或许…真的会多一份值得期待的暖意。这个念头清晰地浮现出来,让他的脚步不自觉地更加轻快,嘴角也微微上扬,融入了这雨后海港温暖的夜色里。
(http://www.quwenw.com/book/AHIDJF-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