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等待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9章 等待

 

就在“铁蟹号”离开码头约莫一个小时后,一个纤细的身影出现在了栈道的尽头。正是昨天被救起的女孩,林晓雅。

她今天穿了一件米白色的薄毛衣,浅蓝色牛仔裤,头发简单地扎了个马尾,脸色虽然还有些苍白,但精神明显好了很多。那双昨天还盛满惊恐的大眼睛,此刻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期盼和不易察觉的紧张,在码头上忙碌的人群和停泊的船只间逡巡。

她昨天在医院做了全面检查,除了吸入性肺炎需要观察和肺部轻微挫伤需要休养,没有大碍。躺在病床上,朋友们七嘴八舌的关心和劫后余生的庆幸中,一个念头却越来越清晰:一定要找到那位救了她,却连名字都没留下的恩人大哥。

她问过朋友们,朋友们当时也吓懵了,只记得是个个子挺高、穿着深色夹克、浑身湿透的男人,其他细节都很模糊。晓雅只记得那双沉稳有力的手,那个在冰冷和绝望中托起她的力量,还有他温和却带着疲惫的声音说“不用谢”。

今天一早,她就说服了担心她的朋友们,独自打车来到了青屿码头。她想,既然他当时在这里,或许是常来的人?

她鼓起勇气,走向一位正在整理渔获、皮肤黝黑、满脸风霜的老渔民。

“伯伯,您好…打扰一下…”晓雅的声音还有点虚弱,带着点怯生生的味道。

老渔民抬起头,看到是个清秀但脸色不太好的小姑娘,语气和缓了些:“姑娘,有事?”

“请问…您认识昨天下午在这里…救了一个落水女孩的人吗?大概…这么高,”晓雅用手比划了一下,“穿着夹克…”

老渔民眯起眼睛想了想,摇摇头:“昨天下午?哦,那会儿下暴雨前,好像是听说有人跳海救了个姑娘,闹哄哄的。不过人太多,没看清是谁。后来救护车来了,人就散了。”

晓雅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还是礼貌地道谢:“谢谢伯伯。”

她不死心,又走向另一个正在抽烟的中年渔民。

“大叔,您好,请问您昨天下午看到有人在这里救人了吗?”

中年渔民吐了口烟圈,上下打量了她一眼:“救人?哦,你是说昨天那个落水的姑娘吧?就是你?”他的眼神里带着点好奇。

晓雅点点头:“是我。我想找救我的那位大哥,好好谢谢他。您认识他吗?或者…知道他是谁吗?”

中年渔民挠挠头:“啧,当时光顾着看热闹和报警了,那人浑身湿透,头发糊脸上,真没看清具体长啥样。就知道是个男的,水性挺好,胆子也大,那么冷的水说跳就跳了。后来好像也是他给按回来的?手法挺利索。”他顿了顿,“听口音,像是外地的?”

“外地的…”晓雅默默记下这个信息,“那您知道他叫什么吗?或者…他常来这里吗?”

“这码头人来人往的,渔民、游客、玩海钓的都有,光说个特征,不好找啊姑娘。”中年渔民有点为难。

晓雅心里更失落了,但还是强撑着笑容:“谢谢您,大叔。”

她沿着栈道慢慢走着,看着停泊的渔船,听着渔民们粗犷的谈笑声和海鸥的鸣叫,感到一阵茫然。大海这么大,码头这么热闹,找一个连名字和长相都不确定的人,谈何容易?昨天的勇气和决心,在现实的碰壁下,开始有些动摇。

“姑娘,你找昨天救人的那个?”一个带着浓重本地口音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晓雅回头,看到是刚才和老李聊天的一个胖胖的大婶,正笑眯眯地看着她。

“嗯!阿姨,您知道他是谁?”晓雅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是不是开一辆半旧不新的蓝色皮卡?个头挺高,人挺精神,不太爱说话?”大婶问。

“对对对!应该是!”晓雅激动地点头,那辆停在旁边的皮卡,她有点模糊的印象。

“那八成是叶知秋那小子!”大婶一拍大腿,“就住这附近,常在这片海跑船,人实在得很!昨天下午就他车停这儿附近,后来浑身湿漉漉地开车走的,错不了!”

“叶知秋…”晓雅喃喃地念着这个名字,心头涌上一股热流,终于有了一个确切的名字!“阿姨,您知道他今天来了吗?在哪儿?”

“来了来了!”大婶指着大海,“喏,刚开船出去没多久,就那条‘铁蟹号’,去钓鱼了。喏,就是那边那个泊位空的,他船平时就停那儿。”

晓雅顺着大婶指的方向看去,一个空着的泊位,旁边还放着几个塑料箱。她仿佛能看到那个身影在那里忙碌的样子。

“那他…什么时候能回来?”晓雅急切地问。

,怎么也得两三天才能回呢

两三天…”晓雅的心微微沉了一下,比自己预想的要久。但她很快调整好情绪,露出一个坚定的微笑:“好的,谢谢阿姨。那我…过两天再来。”

第一天,她今天换了一件鹅黄色的针织衫,衬得脸色好了些,长发柔顺地披在肩头。虽然医生叮嘱需要静养,但她眼神里的那份执着和期盼比昨天更甚。昨天满怀希望而来,却得知他刚出海,归期不定,那份失落让她一夜难眠。但想找到他、当面郑重道谢的心愿,反而更加坚定。

她径首走向昨天那位认出叶知秋的胖大婶的摊位。

“阿姨,早上好。”晓雅的声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紧张,“叶大哥…他今天还没回来,是吗?”

胖大婶正在整理刚送来的海带,抬头看到晓雅,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是晓雅姑娘啊。没呢!知秋那小子,这次跑远海钓鱼去了这才刚过一天。”

胖大婶看着她苍白但倔强的小脸,劝道:“姑娘,你身体还没好利索吧?码头风大,别在这儿干等啊。等知秋回来了,我帮你告诉他一声,让他去找你?”

“不用麻烦阿姨,”晓雅连忙摇头,语气诚恳,“我想…亲自等他回来。昨天…是他把我从海里拉回来的,我想当面谢谢他,不然我心里过意不去。”她顿了顿,补充道,“我就在附近转转,不会一首吹风的,您放心。”

胖大婶见她心意己决,叹了口气,也不再劝:“唉,你这孩子…那行吧,你自己多注意点。等他船一靠岸,我肯定第一个告诉你!”

“谢谢阿姨!”晓雅感激地笑了,那笑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

晓雅在码头待了大半天。她坐在那张能看到叶知秋泊位的长椅上,看着渔船进进出出,听着渔民们粗犷的吆喝声和海鸥的鸣叫。偶尔有认识她的渔民经过,会关切地问一句:“姑娘,知秋还没回呢?”她总是微笑着摇头。中午,她在码头附近的小面馆吃了一碗热腾腾的海鲜面。下午,她沿着防波堤慢慢地走,捡了几颗被海浪冲刷得圆润的鹅卵石。夕阳西下时,她看着海面被染成一片金红,才带着一丝怅然离去。离开前,她又特意去问了胖大婶,确认没有“铁蟹号”的消息。

第二天,晓雅来得更早了些。她带了一本书,坐在凉棚下的长椅上安静地看。海风带着凉意,她裹紧了外套。等待的时间显得格外漫长,书上的字有时会变得模糊,她的心思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那片辽阔的海域。

他会在哪片海上钓鱼?海上风浪大不大?吃饭休息得好吗?这些念头不受控制地冒出来。中午,她还是在老地方解决午餐。下午,她帮胖大婶整理了一会儿摊位上零散的海螺壳,听大婶讲些码头上的趣事和叶知秋的事,得知叶知秋不是本地人,刚来三亚没几个月,靠钓鱼挣了一艘渔船,还把做恶多端的刘老黑送进了监狱。当夕阳再次把海面点燃,码头上的人声渐渐稀疏,晓雅知道,今天又等不到了。她向胖大婶和几位熟悉的渔民道别,约定明天再来。

“姑娘,你这心可真诚!”一位老渔民感叹道。

“应该的。”晓雅只是轻声回答,眼神依旧望向大海。

第三天,天空飘起了蒙蒙细雨。晓雅撑着一把透明的雨伞,依旧准时出现在码头上。雨丝如烟,给码头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诗意,但也带来了更深的凉意。她换上了稍厚的外套,坐在凉棚下,看着雨滴在伞面上汇聚、滑落,在湿漉漉的地面溅起小小的水花。码头上的人比前两天少了许多,显得格外安静,只有雨声和海浪声交织。

胖大婶看着坐在雨幕中安静等待的女孩,心里又是感动又是心疼。她端了一杯自己熬的热姜茶过去:“快,姑娘,喝点热的暖暖身子!你这都第三天了,可别冻着了!”

晓雅接过温热的杯子,手心传来的暖意让她鼻子有点发酸:“谢谢阿姨,给您添麻烦了。”

“麻烦啥!我就没见过你这么实心眼的姑娘!”胖大婶嗔怪道,“知秋那小子回来要是知道了,看他怎么好意思!”

晓雅捧着姜茶小口喝着,辛辣的暖流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雨天的寒意。她望着灰蒙蒙的海面,雨丝模糊了视线,但她的心却比前两天更加平静。等待似乎己经成了一种习惯,一种必须完成的仪式。她知道,他总会回来的


    (http://www.quwenw.com/book/AHIDJF-2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