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特别班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章 特别班会

 

1999年5月9日,周日,清晨五点半。

杜逍被院子里公鸡的打鸣声吵醒。他揉了揉眼睛,准备起床锻炼身体,跑步和练拳。

父亲杜国柱正在院子里用水泵抽水浇着菜地。

院子里一台老式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报新闻:"......北京时间5月8日凌晨5时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导弹袭击了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

杜逍一个激灵从床上跳起来,赤脚跑到堂屋,"爸,这是真的?"

"千真万确。"父亲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死了三个人啊!说是误炸,可五颗炸弹都往一个地方扔,这能是误炸?"

作为重生者,杜逍是知道这件事的,只是忘记了发生的具体时间。收音机里继续播报着伤亡细节,当听到遇难的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人的名字时,杜逍依然是一拳砸在墙上,震得墙灰簌簌落下。

"畜生!"他咬牙切齿。

母亲从灶屋探出头,看到父子俩的表情,默默把收音机音量调小了些。"逍逍,先吃饭吧,一会儿还得去上学呢。"

"妈,这种时候我哪吃得下!"杜逍胸口剧烈起伏,"那是我们的大使馆啊,是中国的领土!"

杜国柱深吸一口旱烟,在鞋底上磕了磕烟灰。"愤怒解决不了问题。"他指了指墙角那辆老旧的红旗牌二八自行车,"就像咱家那三亩麦子,去年被冰雹打了,光骂老天爷有用吗?"

七点五十分,杜逍骑车赶到县二中。往日喧闹的校园今天安静得可怕。走廊上,学生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交谈,脸上写满愤怒。

"听说了吗?美国说是用了旧地图才误炸的。"

"放屁!五颗炸弹都往一个地方扔,这准头比咱们班主任扔粉笔头还准!"

"我表哥在省城上大学,说学生们都准备去游行......"

杜逍走进高三(4)班教室,发现同学们都围在班长韩小娟座位旁。林晓梅手里拿着一份皱巴巴的报纸,触目惊心的报纸头版——巨大的黑框标题:“勿忘国耻!强烈谴责北约暴行!”配图是贝尔格莱德那栋被精确制导炸弹洞穿的建筑,断壁残垣,像一道新鲜的、流着脓血的伤疤,暴露在五月的空气里。

"杜逍!"韩小娟抬头看见他,眼睛红红的,"你看这个......"

杜逍接过报纸,上面详细报道了事件经过。当他读到邵云环在废墟中仍紧握采访本、许杏虎和朱颖这对新婚夫妇双双遇难时,喉咙像塞了团棉花。

"他们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啊......" 韩小娟的声音哽咽了。

八点整,班主任孔老师推门而入,面色铁青,眼下挂着明显的黑眼圈。

"同学们,"孔老师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相信大家都知道了昨天的新闻。作为班主任,我认为有必要开一个特别的班会。"

教室里鸦雀无声,五十多双眼睛齐刷刷望向讲台。

"首先,学校己经接到通知,要求各校师生要冷静,要保持理智,不要做过激的行为。"孔老师环视全班,"作为高三学生,我们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两个月。校领导希望大家保持冷静,把精力放在复习上。"

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

"凭什么?"

"都被人骑到头上拉屎了,还学什么习?"

"孔老师,您不觉得憋屈吗?"

杜逍看着同学们激动的面孔,心想学生还是年轻啊,最容易被蛊惑,他突然站了起来。

"老师,我能说几句吗?"

孔老师点点头。杜逍走上讲台,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此刻,他们眼中都燃烧着同样的火焰。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用力写下八个大字:"以笔为剑,以梦铸盾!"

"这是什么意思?"曹凤东问道。

"同学们,"杜逍的声音平静而坚定,"今天站在这里,我的内心仍被愤怒与悲痛撕扯。昨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同胞血洒异国,这不是“误炸”,而是对中国主权的公然践踏!看着新闻里满目疮痍的使馆废墟,我攥紧了手中的笔——这是我们每天用来书写知识的工具,此刻却像一把刺痛心脏的匕首。有人说,我们不过是埋头刷题的高三学生,能做什么?但历史告诉我们:青年的觉醒就是国家的曙光!百年前,五西运动的青年振臂高呼,为民族尊严奔走;今天,我们虽不能即刻奔赴战场,却能以笔为剑,以知识为盾,在考场上拼出一片未来!同学们,愤怒不能只化作街头的呐喊,更要变成笔尖的力量。当我们解出一道数学题,是在攻克思维的堡垒;当我们背熟一篇课文,是在夯实文化的根基;当我们理解一个历史事件,是在铭记民族的伤痛与荣光。这场轰炸让我明白: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有尊严;只有科技进步,枪炮才不敢随意叩响国门!距离高考仅剩59天,这是我们人生的战场,更是为祖国而战的起点。让我们把悲愤化作动力,用优异的成绩证明:这一代青年,既能在考场上挥斥方遒,更能在未来扛起民族复兴的大旗!待来日学成,山河有我,定不负今日热血!谢谢大家!"

韩小娟站了起来:"杜逍说得对! "

孔老师的眼睛了。他悄悄擦了擦眼角,站到杜逍身旁:"杜逍同学说出了我的心声。同学们,爱国有很多方式。对你们来说,最实际的爱国就是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进入好大学,将来用真才实学报效祖国!"

韩小娟突然从书包里拿出一张白纸:"我提议,我们全班写一份'青春誓言书',承诺化悲愤为力量,在高考中全力以赴,将来为祖国强大而奋斗!"

"我同意!"张洪斌第一个响应。

"算我一个!"曹凤东举起手。

"我也要签!"刘芳小声但坚定地说。

很快,全班同学都站了起来。孔老师找来毛笔和墨水,韩小娟在纸的上方工整地写下"青春誓言书"五个大字,然后是杜逍提出的"以笔为剑,以梦铸盾"八个字作为副标题。

杜逍第一个签名。当他写下自己的名字时,手微微发抖,但每一笔都力透纸背。随后,全班五十多名同学依次签名,就连平时最调皮的几个男生也神情肃穆。

签完名后,孔老师将这份特殊的誓言书贴在教室后墙的黑板报中央。"从今天起,这就是我们高三(4)班的班训。同学们,记住今天的耻辱,但不要被愤怒冲昏头脑。你们现在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在为祖国的未来播种。"

下课铃响了,但没有人急着离开。同学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有人开始研究国际关系。杜逍注意到,就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几个同学,也默默拿出了复习资料。

放学后,杜逍和韩小娟一起走向自行车棚。五月的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杜逍,"韩小娟突然停下脚步,"你真的觉得我们这样有用吗?就只是学习、考试......"

杜逍看着远处田野里劳作的农民:"你知道我老家种小麦吗?去年遭了冰雹,全村人蹲在地头哭。我爹说,哭有什么用,不如想想明年怎么选抗倒伏的种子。"他转向韩小娟,"班长,如果我们这一代人能研究出更好的种子、更先进的科技,你觉得还会有人敢随便炸我们的大使馆吗?"

韩小娟的眼睛亮了起来:"我明白了。所以你是说......"

"我是说,"杜逍接过她的话,"高考就是我们的第一块试验田。种好了这块田,我们才有资格去耕种更大的土地。"

“我明白了。”

“其实,你没明白,有些真相,我怕你们接受不了。我们都是韭菜,没有自由,不能反抗,任人收割。”

“啊?”

杜逍骑上自行车走了,只留下韩小娟一个人凌乱在夕阳中。

回到村里时,天己经黑了。杜逍发现父亲蹲在院子的枣树下抽旱烟。

"爸,我回来了。"

杜国柱在鞋底上磕了磕烟灰:"今天有啥见闻?"

杜逍把今天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包括他的演讲和全班签署的誓言书。说到激动处,他的手还在微微发抖。

杜国柱静静地听完,突然起身走进屋里,从箱底摸出一个布包。他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西本泛黄的《毛泽东选集》。

杜国柱粗糙的手指轻抚书页,"'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逍逍啊,愤怒谁都有,但能把愤怒变成本事的,才是真汉子。"

杜逍接过那西本沉甸甸的书,感觉接过了某种传承。

"爹没文化,一辈子就会种地。"杜国柱的声音低沉,"但爹知道,现在打仗不光靠枪杆子,更要靠笔杆子。你好好学,将来给咱国家造点厉害家伙,看谁还敢欺负咱!"

晚饭后,杜逍回到自己的小房间,翻开课本,继续做笔记。

夜深了,蛙声虫鸣此起彼伏,偶尔传来几声犬吠。

杜逍停下笔,望向窗外的星空。他知道,明天股市将迎来一场暴跌。


    (http://www.quwenw.com/book/AHBHHE-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