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隐患深埋与反客为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章 隐患深埋与反客为主

 

与陈国华“达成共识”后,对接项目的推进速度快得惊人。方哲展现出了令人咋舌的效率和技术掌控力。

他首先发了一封极其严谨的会议纪要邮件,抄送李工、陈国华以及项目管理办公室,将之前口头确认的所有技术边界、接口规范、容错机制白纸黑字地钉死。陈国华虽然心里暗骂方哲狡猾,但面上也只能回复“同意”。

拿到“尚方宝剑”,方哲火力全开。他不再纠缠于需求本身,而是基于明确下来的规范,开始设计实现方案。他的方案文档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细节到位,甚至考虑了各种极端异常场景的处理流程。写代码更是行云流水,关键模块的接口封装得干净利落,注释详尽。他像一台精准的机器,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

陈国华那边起初还有些不放心,派了个手下过来“协同”,实则是监视。但方哲坦坦荡荡,所有设计和代码都开放共享(在版本控制系统里权限开放),有问必答,态度专业得让人挑不出毛病。那手下看了两天,除了感慨方哲技术确实牛逼、干活太拼之外,实在找不出什么茬,灰溜溜地回去了。陈国华收到反馈,也只能暂时按下心思,毕竟方哲的高效对他完成KPI有利。

仅仅西天,方哲就完成了全部接口开发和单元测试,通知“磐石”组可以进行初步联调。

联调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方哲这边的接口像瑞士手表一样精准稳定,严格按照规范输出数据。“磐石”组那边的迁移工具却状况频出,不是数据格式解析出错,就是传输过程中丢包,甚至还有一次因为内存泄漏把测试服务器给跑崩了。陈国华在联调会议室里脸色铁青,对着自己手下咆哮,唾沫星子乱飞。方哲则安静地坐在一旁,快速帮他们定位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效率之高,让“磐石”组的人又敬又怕。

联调提前一天完成!当最终测试报告显示所有数据流转准确无误、性能达标时,陈国华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大力拍着方哲的肩膀(力道比张海涛当年更大):“好!干得漂亮!小方!我就知道没看错你!这次多亏了你!咱们两个组配合得天衣无缝!哈哈哈!” 他立刻张罗着要写项目总结邮件,准备向赵明和PMO(项目管理办公室)报喜。

方哲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没接话。他回到工位,打开内部代码仓库,查看“磐石”组迁移工具的代码提交记录(对方开放了部分权限用于调试)。他敏锐地发现,在联调后期他们仓促修复的一个内存泄漏问题,代码写得极其粗糙,甚至引入了一个新的安全隐患——在特定并发条件下,可能会导致数据覆盖错误。这是一个深埋的雷。

他没有立刻指出。而是默默地将这个发现,连同代码片段和可能的风险分析,记录在了自己加密的笔记里。同时,他整理了一份详尽的**《数据对接技术总结报告》**,内容远超项目本身需求:

* **1. 对接方案详述与实现亮点;**

* **2. 联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重点记录了‘磐石’工具的问题及我方协助解决的方案);**

* **3. 对‘磐石’数据迁移工具架构的观察与优化建议(非常“专业”且“善意”地指出了几处潜在瓶颈和风险点,包括那个内存泄漏的粗糙修复);**

* **4. 对未来更深层次系统集成的技术展望。**

这份报告,技术含量极高,既充分展示了他的能力和贡献,又“不经意”地点出了合作方工具的隐患,还显得他高瞻远瞩。他没有发给陈国华,而是单独发给了代理组长李工,抄送了赵明总监和PMO邮箱,邮件标题谦逊而醒目:《关于“磐石-星火”数据对接项目的技术复盘与建议》。

**反客为主!** 在陈国华忙着写邀功邮件的时候,方哲己经将一份份量十足的技术总结,精准地投送到了关键决策者的邮箱。这份报告,就是他为自己铸造的、无法被忽视的功勋章,同时也是一份埋向陈国华的、延迟引信的“礼物”。他不再被动等待别人定义他的价值,而是主动出击,用无可辩驳的专业能力为自己发声。书生的笔,第一次成为了主动布局的武器。


    (http://www.quwenw.com/book/AFA0IJ-1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