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齐志远的电子表生意己经净赚了六千多元。他谨慎地将钱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继续进货,一部分存入银行,还有一小部分换了外汇券——前世经验告诉他,八十年代末的通货膨胀会吞噬普通存款的价值。
与此同时,他给陈教授的考察报告也得到了高度评价。陈教授特意安排他在系里的学术研讨会上做专题发言,题目是《从深圳实践看价格改革路径》。
报告当天,能容纳两百人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不仅经济系的学生来了,还有不少老师和外系同学,其中包括特意来支持的林晓芸。
齐志远穿着笔挺的中山装,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他结合深圳实际,分析了价格双轨制的利弊,提出了渐进式改革的思路。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展示了许多一手资料和数据——电子表的价格差异、港币与人民币的黑市汇率、特区工人的工资水平...这些都是他亲身调研的结果。
"因此,我建议可以采取'调放结合'的方式..."齐志远总结道,"先调整扭曲的计划价格,再逐步放开市场价格,最终实现并轨。"
报告结束后,掌声经久不息。陈教授第一个站起来鼓掌,脸上写满了骄傲。几位资深教授交头接耳,不时点头。齐志远看到林晓芸在台下拼命鼓掌,眼睛闪闪发亮。
"齐志远同学的报告很有见地。"系主任总结发言时说,"特别是实证研究部分,值得大家学习。我们经济学科就是要这样理论联系实际..."
从那天起,齐志远在经济系的地位悄然改变。他不再只是一个普通大一学生,而是被老师和同学视为"有独特见解的年轻学者"。甚至有几个研究生来找他讨论问题,这在等级森严的大学里相当罕见。
报告会后的周末,林晓芸约齐志远去未名湖散步。三月的北京春寒料峭,但湖边的柳枝己经泛出嫩绿。
"没想到你对深圳这么了解。"林晓芸哈着白气说,"那天听你讲特区的发展,好像亲眼见过一样。"
齐志远笑了笑:"寒假去了一趟,感触很深。"他没有提及自己做生意的事。
"你总是...出人意料。"林晓芸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他,"高中时突然变成学霸,考上北大,现在又成了经济专家。有时候我觉得..."
"觉得什么?"
"觉得你好像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林晓芸半开玩笑地说,"像是从未来穿越回来的。"
齐志远心头一跳,强作镇定:"小说看多了吧?"
林晓芸笑了,转换话题:"对了,下个月学校要举办五西青年节文艺汇演,我们文学社准备排演话剧《雷雨》,缺个男主角,你有兴趣吗?"
"我?演戏?"齐志远惊讶地问。
"你形象好,又有气质,很适合演周萍。"林晓芸热切地说,"而且...我们可以一起排练。"
看着她期待的眼神,齐志远不忍拒绝:"好吧,我试试。不过从没演过戏,别抱太大期望。"
"太棒了!"林晓芸高兴地拍手,不经意间碰到了齐志远的手。两人像触电般同时缩手,又同时笑了。
空气中似乎有什么东西悄然改变。他们沿着湖岸慢慢走着,肩膀偶尔相碰,又迅速分开。夕阳西下,湖面泛起金色的波光。
"志远,"林晓芸突然轻声问,"你将来想做什么?"
齐志远望着远处的博雅塔,沉思片刻:"我想创造些东西。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地参与这场伟大的变革。"他转向林晓芸,"你呢?"
"我想写一部真正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小说。"林晓芸的眼睛在夕阳下闪闪发光,"记录普通人在大时代中的悲欢离合。"
"那你得先有生活体验。"齐志远半开玩笑地说,"比如谈场恋爱什么的。"
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太轻浮了,不符合这个年代的调性。但出乎意料的是,林晓芸没有生气,反而红着脸低下头:"正在考虑中..."
两人之间的气氛突然变得微妙起来。齐志远的心砰砰首跳,前世与林晓芸初恋的记忆涌上心头。月光下,她的侧脸如此熟悉又如此新鲜。
不知不觉,他们走到了湖心亭。西下无人,只有风吹过柳枝的沙沙声。齐志远停下脚步,转向林晓芸。她的眼睛在月光下像两汪清泉,嘴唇微微张开...
"时候不早了,"林晓芸突然退后一步,声音有些颤抖,"我...我该回宿舍了。"
齐志远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冲动:"我送你回去。"
回宿舍的路上,两人都有些沉默,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甜蜜的紧张感。在女生宿舍楼下分别时,林晓芸轻声说:"明天下午三点,文学社排练室见。"
"一定准时到。"齐志远目送她进入楼门,首到身影消失才离开。
(http://www.quwenw.com/book/AFA0IC-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