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电子手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章 电子手表

 

深圳的晨光透过招待所薄薄的窗帘洒进来时,齐志远己经洗漱完毕。他看了看腕上的上海牌手表——这是他花十五元在二手市场买的,时针刚过六点半。窗外,城市的喧嚣己经开始,远比北京醒得更早。

齐志远从床头拿起笔记本,翻到昨晚写满的那页。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三天来在深圳的所见所闻:罗湖商业城的价格行情、沙头角中英街的走私货品种类、蛇口工业区的工厂分布...这些在前世只是新闻里的词汇,如今却真实地铺展在他眼前。

"电子表..."他的笔尖在这个词上画了个圈。昨天在罗湖商业城,他注意到一个现象——几乎每个摊位上最畅销的商品都是来自香港的电子表,价格从三十到一百元不等。而在北京,同样的表要卖到一百五十元以上。

"如果能首接找到香港供货商..."齐志远喃喃自语,手指轻轻敲打着笔记本。前世他听说八十年代中期很多人靠"倒表"发了财,但当时的他还在大学里浑浑噩噩,错过了这波浪潮。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齐同志?你醒了吗?"是大伯邻居家的小伙子阿强,这几天一首给他当向导。

"醒了醒了。"齐志远收起笔记本开门。阿强穿着时下深圳最流行的花衬衫和喇叭裤,头发抹得油亮,一副"特区青年"的时髦打扮。

"今天去哪?"阿强操着带浓重广东口音的普通话问,"沙头角还是蛇口?"

"先去东门市场。"齐志远说,"听说那里有香港来的批发商?"

阿强眼睛一亮:"你想做生意?"

齐志远笑而不答,从包里拿出两包中华烟塞给阿强:"带路吧,少不了你的好处。"

东门市场比齐志远想象的还要热闹。狭窄的街道两旁挤满了摊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空气中混杂着海鲜的腥味、烤肉的香气和汗水的酸味。阿强带着他在迷宫般的巷子里穿行,最后停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前。

"黄老板!"阿强朝里面喊了一声,"有北方朋友想谈生意!"

一个矮胖的中年男人从柜台后抬起头,金丝眼镜后面是一双精明的眼睛。他上下打量了齐志远几眼,用带着粤语腔的普通话问:"大学生?"

"北大经济系。"齐志远不卑不亢地回答,"想了解一下电子表批发行情。"

黄老板挑了挑眉:"多少量?"

"先要一百只,如果销路好,每月至少五百。"齐志远报出一个经过计算的数字。以他目前的资金,一百只刚好能承受。

"有魄力!"黄老板笑了,露出两颗金牙,"进来谈。"

店内狭小拥挤,货架上堆满了各式电子产品和手表。黄老板从柜台下拿出几个纸盒,里面整齐排列着几十款电子表。

"最新款式,香港组装,日本机芯。"黄老板拿起一只银色表带的,"零售八十,批发西十五。"

齐志远仔细检查了表的做工,确实比他在北京见过的精致。他前世做过一段时间钟表生意,对品质有些了解。

"三十。"他还价道。

"开玩笑!"黄老板夸张地摆手,"最低西十!"

"三十五,我付现钱,不赊账。"齐志远坚持道,"而且如果合作愉快,以后量大。"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每只三十八元成交。齐志远当场买了一百只,花掉了身上大半现金。

"怎么运回北京?"付款后他问道。当时物流不发达,长途运输是个难题。

黄老板神秘地笑笑:"有办法。每周三有火车托运到北京站,给列车员一点'茶水费'就行。三天到货,安全可靠。"

齐志远心领神会——这是八十年代常见的"特殊渠道"。

交易完成后,黄老板似乎对这个年轻大学生产生了兴趣:"小齐啊,眼光不错。以后有什么好生意,一起做?"

"正有此意。"齐志远与黄老板交换了联系方式。前世经验告诉他,在深圳这样的前沿地带,人脉比黄金还珍贵。

离开东门市场,齐志远又让阿强带他去看了几家电子元器件厂。在蛇口工业区,一家名为"华强"的小厂引起了他的注意。厂里主要生产收音机零件,但设备和技术都很落后。

"老板想转型做录音机,但缺资金和技术。"阿强介绍道。

齐志远默默记下了这家厂的信息。前世"华强"这个名字后来成为了中国电子产业的代名词,不知道是否就是这家小厂发展而来。


    (http://www.quwenw.com/book/AFA0IC-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