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酒店时,夕阳将深圳的高楼染成金色。齐志远没有立刻回公司,而是让司机开到正在建设中的电子工业园二期地块。这里还是一片黄土坡,推土机和压路机轰鸣作业,但己经能看出未来的轮廓。
他站在工地边缘,想象着一年后这里将矗立起属于自己的工厂,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前世碌碌无为的失败者,如今正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书写全新的命运。
回到公司己是晚上八点,员工大多下班了,只有研发室的灯还亮着。齐志远推门进去,看到技术主管张工和两个年轻工程师正围着一块电路板争论不休。
"怎么了?"他走过去问。
"齐总,新设计的游戏功能不稳定。"张工指着示波器上杂乱的波形说,"处理器负荷太大,经常死机。"
齐志远看了看图纸,突然想起前世见过的早期游戏机设计:"试试把游戏刷新率降到30Hz,再加一个缓存芯片。"
"这...理论上可行。"张工推了推眼镜,"但成本会增加..."
"先做出样品,成本之后再优化。"齐志远拍板道,"春节前我要看到可用的原型机。"
回家的路上,齐志远在街边小店买了份炒河粉当晚餐。大伯己经回老家准备过年了,租住的公寓里空荡荡的。他打开电视,边吃边看新闻联播——中央正在讨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语气严肃。
这则新闻让他皱起眉头。1987年初确实会有一场针对"自由化"思潮的运动,虽然主要针对文艺和理论界,但也波及到一些私营企业。前世的他对政治不敏感,如今重活一次,必须更加关注政策风向。
"得做些准备..."他喃喃自语,拿出笔记本写下几条应对措施:加强党支部建设、规范用工制度、准备一套"支持改革开放,服务经济建设"的汇报材料...
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
"喂?"他拿起听筒。
"志远?"是林晓芸的声音,带着长途电话特有的杂音,"我买到机票了!下周五下午三点到深圳!"
齐志远的心跳瞬间加速:"太好了!我一定准时去接你。"
"我爸让我问你..."林晓芸的声音突然变小,"你...你还打算回北大完成学业吗?"
这个问题像一盆冷水浇在头上。齐志远这段时间全身心投入公司经营,几乎忘了自己还是个在校大学生。上学期末他通过特殊关系办了休学手续,但按规定最多只能休学一年。
"我...还在考虑。"他含糊地回答,"公司现在处于关键期..."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我爸说,没有大学文凭,将来会吃亏的。"
"我知道。"齐志远叹了口气,"等见面再详谈好吗?"
挂断电话后,他站在窗前望着深圳的夜景,陷入沉思。前世的他勉强混了个文凭,结果一事无成;如今他事业初具规模,难道要为了一纸文凭放弃?但林教授和林晓芸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在八十年代的中国,学历仍然至关重要。
"也许可以两头兼顾..."他自言自语道。陈树理教授一首很器重他,或许能帮忙安排弹性学制?
(http://www.quwenw.com/book/AFA0IC-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