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高炉设计,借鉴改良
林翰放下酒壶,正准备起身,忽然听见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东家!不好了!北山那边……出事了!”
他猛地站起,脚下一滑差点摔了个趔趄。阿贵一把扶住他,脸色焦急:“到底出了什么事?”
“北山矿场塌方,有人被困在里面!”来报信的工头气喘吁吁,“王老也在那边,现在还没出来!”
林翰眉头一皱,立刻抓起挂在墙边的皮甲往身上套,“带我去。”
---
当林翰赶到北山时,天色己近破晓。矿场入口处尘土飞扬,几名工匠正用铁锹和木棍挖掘着塌陷的土石,但进展缓慢。一名满脸灰土的工人见他来了,立刻迎上前来:“东家,我们己经挖了快两个时辰了,还没找到人。”
“有没有听到里面的动静?”林翰沉声问。
“听到了一点,好像是王老的声音,说里面还有几个能动的人,正在试着往外挖。”
林翰点点头,转身对身后的阿贵道:“组织人手,分三组轮流挖掘。另外,派人去镇上请木匠过来,我们需要支撑结构防止二次坍塌。”
“是。”阿贵立刻跑去安排。
林翰没有闲着,亲自下到坑里,一边搬开碎石,一边仔细听着地下的声音。终于,在一处塌陷较浅的位置,他隐约听到了微弱的敲击声。
“这边!”他大声喊。
众人立刻围拢过来,加快了挖掘速度。不久后,一块巨石被移开,露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缺口。林翰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
洞内空气稀薄,泥土混杂着铁矿石的气息扑面而来。他借着微弱的火光向前摸索,终于在一处角落里找到了王老和其他三人。他们脸上满是灰尘,但神志尚清。
“东家……”王老虚弱地笑了笑,“我就知道你会来的。”
林翰蹲下身,拍了拍他的肩膀:“没事了,我们带你出去。”
几经周折,众人终于将被困者全部救出。王老虽受了些轻伤,但并无大碍。林翰站在矿场边缘,望着眼前这片刚经历劫难的土地,心中却生出另一层想法。
“看来,我们的采矿方式也得改一改了。”他低声自语。
---
回到工坊后,林翰立刻召集众人开会。
“这次事故提醒我们,现有的采矿方式太原始,效率低、风险高。”他环视众人,“我打算设计一座更安全、高效的炼铁炉,并配套改进采矿和运输方式。”
王老坐在一旁,擦了擦脸上的药膏,笑道:“东家,你又要搞什么新花样?”
“不是新花样,是必须做的升级。”林翰取出一张草图铺在桌上,“我们要建一座改良版的小型高炉。”
众人围上来,看着图纸上那座形似圆筒、带有风箱和出铁口的装置,一脸茫然。
“这东西……真能炼铁?”阿贵疑惑地问。
“当然。”林翰指着图纸解释,“现代工业炼铁靠的就是这种高炉,它比我们现在的土炉效率高出数倍,而且能耗更低,产出更稳定。”
王老皱眉:“可咱们哪有那么多材料?这上面画的那些耐火砖、铸铁管子,都是从哪儿来的?”
“所以我们得因地制宜。”林翰拿起一支炭笔,在纸上快速写下几个数字,“我会根据本地的材料特性调整设计参数,比如炉体高度、风口角度、鼓风系统等。同时,我们也要利用现有工艺尽可能实现标准化建造。”
他抬头看向众人:“接下来几天,我要你们做三件事:第一,收集所有可用的耐火黏土和石英砂;第二,重新规划矿场运输路线,确保原料供应顺畅;第三,挑选一批手脚灵活的学徒,跟着我一起学习图纸标注和施工要点。”
阿贵挠了挠头:“东家,这些听起来都挺复杂的……”
“复杂的事情,总得有人去做。”林翰语气坚定,“如果我们不迈出这一步,就永远只能靠运气吃饭。”
---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翰几乎吃住在工坊。他亲自指导工匠们烧制耐火砖,调整炉体结构,甚至为了测试不同风压下的燃烧效果,连续三天守在炉前记录数据。
“东家,您这样下去会累垮的。”王老劝他休息。
“不打牢基础,后面更辛苦。”林翰揉了揉酸痛的肩膀,“我们现在的每一分力气,都是为了以后省十倍的力。”
某日傍晚,炉体基本成型,林翰正带着阿贵检查风口是否对齐,忽然听到外面一阵喧哗。
“东家!南边来了个外乡人,说是懂冶金的!”一个学徒跑进来禀报。
林翰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喜色:“快请他进来!”
不多时,一个身穿粗布短衫的年轻人被带了进来。他皮肤黝黑,手上布满老茧,目光却十分锐利。
“在下赵岩,曾在江南官营铁坊做过几年铁匠,听说这里有位东家要造高炉,特来求见。”
林翰上下打量着他,笑着伸出手:“欢迎你加入。我们正缺一个懂行的人。”
赵岩握住他的手,嘴角微扬:“东家,我看过你的图纸了,有些地方,或许可以再优化一下。”
“哦?”林翰眼睛一亮,“说来听听。”
两人就这样站在炉前,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其他人听得云里雾里,但能看出来,他们之间的火花己经点燃。
---
又过了半个月,高炉终于进入最后的安装阶段。林翰亲自爬上脚手架,检查每一根支架是否牢固,每一个接口是否严实。
“东家,这炉子真能比以前好?”阿贵站在下面仰头问道。
“不只是好一点。”林翰低头回答,“它意味着我们可以批量生产铁料,意味着我们可以打造更好的武器、农具,甚至——车轮、齿轮。”
阿贵听得似懂非懂,但仍用力点头:“那我们就等着看它吐出第一炉铁水吧。”
林翰望着即将完工的高炉,眼神中透出几分期待。
他知道,这只是迈向工业化的一小步,但正是这一小步,才最艰难,也最值得铭记。
夜幕降临,炉火尚未点燃,但整个工坊却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与兴奋。
而就在这时,一声惊呼打破了寂静。
“东家!西边来了十几匹马,看样子像是军中打扮!”
(http://www.quwenw.com/book/ADDHBH-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uwenw.com